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17: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你的家庭是否有代代相传的信条或习惯?这些看似微小的事,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今天,让我们从‘孝亲敬老’出发,探寻家风的力量。"
我看过祖父留下的家书,里面反复提到“家和万事兴”
素养目标
1.小组合作,搜集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典范人物,制作主题板报。(重点)
2.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小组讨论,理解“孝”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重点)
3.通过学习与实践,理解家风的重要性,增强对优秀家庭文化的认识与传承。(难点)
活动一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
小组合作,以“小'行’大'孝’”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
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1.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
2.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们的孝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孝行楷模,可以做些访谈,了解故事细节,搜集素材。
3.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如果是电子板报,还可以插入音像素材。
探究示例
1.古代孝亲敬老故事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是最核心最基础的。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与“孝”有关的故事。谁来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
代父从军
在古代,有个女子叫花木兰。她家中父亲年迈,又无兄长。一日,军书骤至,点名木兰父亲出征。木兰深知战场凶险,父亲这一去恐难生还。孝顺的她,决心挺身而出,代父从军。木兰女扮男装告别爹娘,踏上征程。一路上,她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在战场上她奋勇杀敌,凭借智慧与勇气立下赫赫战功。多年后,木兰凯旋而归,皇帝欲重赏,她却只盼早日回家陪伴双亲。花木兰用行动诠释了孝行,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以仁孝闻于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富足,被誉为“文景之治”。
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这本书中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
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
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
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弃官寻母、涤亲溺器等。
你还知道这本书中的哪些故事
【讨论】在当今社会,《二十四孝》中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 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
①亲尝汤药、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拾葚异器、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行佣供母让人动容,大多值得效仿;
②戏彩娱亲、怀橘遗亲、扇枕温衾,不禁让人会心一笑,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一试;
③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现在是不允许的;
④哭竹生笋、刻木事亲、恣蚊饱血、卧冰求鲤、涌泉跃鲤、尝粪忧心、扼虎救父,孝感动天,虽然有至孝至诚之心,但不少内容具有迷信色彩,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都应子以抛弃。
刘柏松:照料卧床母亲21年
2024年8月29日,当记者跟着“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黄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刘柏松走进位于黄石开发区5楼的简陋小屋时,只见屋内陈设简单,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外,几乎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简陋的地方,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76岁的刘柏松是家中独女,早年离异,照料母亲的重任由她一人承担。“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现在妈妈生病了,照顾她是应该的。”提到过去,刘柏松的眼眶湿润了,这份感恩之情,成为她悉心照料母亲的动力源泉。
2003年,83岁高龄的毛腊梅突然中风,右半身无法动弹。时年55岁的刘柏松,赶忙跑到楼下小卖部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将毛腊梅送入大冶铁矿医院。
刘柏松的家离大冶铁矿医院直线距离约3里路,这条路,刘柏松每天至少要走上6遍。早上8时之前,刘柏松会按时出现在医院,为母亲喂饭、擦身、换衣。到了饭点,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饭,之后再赶回医院,往往复复一直照料到母亲病情稳定出院。
母亲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落下了半身瘫痪,吃饭、排便需要他人协助。刘柏松决定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以便随时照顾她。每到晚上,身边有一点动静,刘柏松立刻警觉起来,迅速起身查看情况,安抚母亲安心入睡。
21年来,为了随时照顾母亲身体的突发状况,刘柏松成为“家庭医生”。“只要母亲打喷嚏,我就猜她可能感冒了,赶快让她吃药。”刘柏松介绍,研读按摩书籍,用专业的手法为母亲按摩,延缓肌肉萎缩;学会量血压,时刻监测母亲的健康状况;为应对冬日严寒,亲手缝制艾草包,为母亲驱寒保暖。
尽管刘柏松年事已高,出现颈椎等健康问题,照顾母亲愈发吃力,但她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妈妈。哪有子女抛下父母不管的道理?”刘柏松由衷地说。
致敬词:寸草春晖,久病床前有孝女;至诚之心,廿载敬老显深情。
2.了解当代孝亲敬老典范人物
“大孝之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患弥漫性脑梗塞,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给父亲治病,朱晓晖不但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父亲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她41岁时就已满头白发。2015年,朱晓晖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对,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大孝之女”朱晓晖
学习人物孝行,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①请说说您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的感受。
②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能根据您的经历,为我们践行“孝亲敬老”提几条建议吗?
3.设计“孝亲敬老”板报
提示:
活动展示
①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如果是电子板报,还可以插入音像素材;
②除了讲述孝行故事,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行为、品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③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给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可以自行撰写。
尝试制作一份关于“孝亲敬老”版报,并在班级分享。
板报示例
活动二
理解“孝”的内涵
1.小组合作,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论著等方式,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要注意辩证思考传统文化中的“孝”,从“孝”的价值、如何“尽孝”等角度,理解“孝”的内涵。
2.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展开讨论。
“孝”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情感纽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理解“孝”的内涵,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具体角度,认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
探究示例
1.古人有关“孝”的论述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容。(《礼记·祭义》)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明确:“孝”的本义是善于侍奉父母。字形结构上,“孝”由“老”字的省略部分和的子”字组成,表示子女侍奉老人。
解读:孝顺不只是给钱给饭吃,更要像接力赛一样,传承对父母的爱和责任。
2.“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话题讨论
我认为,“孝”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是理解和尊重父母。当代青少年虽然追求个性独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心去倾听父母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不易,并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们支持和关爱。比如,我们可以主动与父母沟通,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成长和成熟。
我同意。“孝”的本质是感恩与回馈,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铭记。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比如,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为我们感到骄傲;或者利用假期时间,帮助家里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这些都是“尽孝”的具体体现。
社会参与型孝道
“有没有人想过,尽孝可以‘外包’?我参加社区‘时间银行’,陪独居老人去医院,就能兑换积分给我爷爷奶奶预约上门理发。独生子女时代,与其一个人硬扛两家老人的压力,不如推动互助养老体系——这算不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升级版?”
活动三
传承优良家风
1.请自己的父母、祖辈讲述家庭的故事,与他们共同寻找、总结家庭的优良传统。
2.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诸葛亮《诫子书》就是其中的典范。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与家人共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3.与父母、祖辈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并进行具体解释。
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都是传统的家庭美德。
材料 传达了怎样的家风
修身养德,志存高远,惜时勤学。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材料 传达了怎样的家风
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告诉后辈要勤俭节约,不能骄奢倦怠。
告诫后辈要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要能够戒骄戒躁、谦恭廉明。
板书设计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
传承家风
唤醒“孝”
分享“孝”
认识“孝”
省察“孝”
践行“孝”
了解家风
传承家风
拟写家训
结束语:
从《陈情表》的‘乌鸟私情’到《弟子规》的‘冬温夏凊’,孝亲敬老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我们读懂了课文中的家风,更要读懂时代赋予的责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孝’是放下手机倾听的耐心,‘敬’是跨越代沟理解的智慧。愿每位同学都能成为‘新家风’的书写者——让传统美德与当代生活共鸣,让中华文化的长河,因我们的加入永远奔涌向前!
布置作业
【作业一】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与家人共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材料 思想内涵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字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家规,见《宋史·包拯传》)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朱用纯《朱子家训》)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毛泽东1947年10月8日给毛岸英的信)
【作业二】
与父母、祖辈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注意语句简洁凝练,同时配上对其内容的具体解释。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或数字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家训、家规,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我的家风”展示会。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