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7 18: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选取生活琐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表现人物真挚的情感。
激发学生理解母爱,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母爱,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Ppt显示字词。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在小巷深处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特殊在哪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1、母亲:
1)这样一位双目失明且又贫穷的母亲是怎样对待“我”这被收养的孩子呢?圈划出文中母亲为 “我”做的事情。
1)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积蓄换了住处,使“我在降临到人世一个月后,真正拥有了一个家”。
2)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的泼辣性格。
3)为了“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为了多一点收入,宁可“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
4)一年四季的忙碌,换来的是“饭桌上经常能见到的荤菜”,和“我”见不到补丁的衣服。母亲含辛茹苦,却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
5)母亲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我”的一篇作文成了她的“珍藏”。
6)当我升入高中说出不希望母亲去看我时,,她点头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还起身摸索着给女儿做好吃的。
7)母亲克服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2)、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高尚、无私、执着、奉献、宽容……正是这些对生活中琐细的事的描写刻画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2、女儿: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拥有如此爱“我”的母亲,我也曾有过满足,有过自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对家庭的情感却发生了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
为什么?
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升入高中后不希望母亲去看自己。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我”的虚荣,无知)
3、对于“我”的变化,母亲察觉了吗?
重点分析14节。可圈画词语。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揣摩此时此刻母亲的心理。(生答)
她又是怎样对待这样的女儿呢?
当我升入高中说出不希望母亲去看我时,她点头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还起身摸索着给女儿做好吃的;母亲克服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母亲知道了女儿的想法,不仅没有丝毫抱怨,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女儿,为女儿无怨无悔的付出着,这份无私、无怨、无悔的爱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3)面对现实,年少无知的“我”曾逃避、曾离开,而母亲的爱一如既往。这如海深情怎能不牵着“我”,母亲终于等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
(对自己的行为悔悟)
找出具体段落28、29、30,朗读。
四、拓展:
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等长辈也会为你做许许多多事,结合具体的事例谈谈你对长辈的爱是否理解?
[布置作业]
1、选取课文中令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2、自拟题目,,说说发生在你和母亲(或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