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学古诗词复习1
总述 古诗词鉴赏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C、省略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山水田园类诗歌
一、知识要点
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人
(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附――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二、鉴赏指导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3)、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4、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恬静 自由欢愉
三、实战演练
(一)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晏殊是 时代人,在词的创作上属于 派,代表作是《珠玉词》。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 一曲新词酒一杯 ⑵小园香径独徘徊
3、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仅从对人生与时空关系的思考上看,《浣溪沙》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本词下阕描写 ,抒发
5、历代认为本词中有一对天然的绝对,即 ,
6、本词中透露出晏殊过着封建士大夫生活的诗句是
7、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由本词中产生的一个成语是
9、“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饮酒助兴,犹喜填词,歌咏了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眼前景物,面对着像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三)《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名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四)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是写早春景色的写景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全诗以“行”字(游人的游踪)为线索,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说说“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近却无”两句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 ”的格言。
5.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别诗、思乡怀人诗类诗歌
一、送别诗的特点及解读
1.送别诗特点: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王湾《次北固山下》。
(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或者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2.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二、思乡怀人诗的特点及解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1.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思念亲友:苏轼《水调歌头》
闺中怀人:李商隐《夜雨寄北》
2.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三、诗词赏析实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翻译】树上杨花落尽, 杜鹃在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内容理解】
1.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暮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有飘零之感。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有离别之恨。非常凄凉、悲凉,渲染出哀伤的气氛。
2.直接抒情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3.如何理解“愁心”?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写法探究】
1.三四两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第三第四句写法特点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将自己心中的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想象惊人、独特!
这样写的妙处在于: 寄情与景,借明月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将心中满腔的悲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诗歌翻译】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内容理解】
1.诗人的送别之地在 ,气势雄伟。杜少府的任职之地在 ,诗人用“望”字连接两地。微露伤别之意。
2.直接抒情的句子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表达了诗人同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人一扫离别的哀愁,勉励朋友勇敢地踏上征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美好的感情,更显示诗人胸怀的旷达。
【名句赏析】
1.名句是什么?如何赏析?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赏析: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改以往送别诗的伤感,而是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如今回到故乡,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2.【赏析】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一起剪西窗烛芯,秉烛夜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着你。
【内容理解】
1.本诗写了哪些景?有怎样的特点?
“巴山夜雨涨秋池” 周遭一片黑夜迷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 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2.两次写到“巴山夜雨”,都是写实吗?
不是,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的思念。
【写法探究】
1.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
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 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到了怎样美好的图景?有什么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更衬托了今天的相思之苦。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名句赏析】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事古难全。”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1.“剪不断,理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是离愁。”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四、实战演练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颔联以 、 比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选出你喜欢的一句并赏析。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七)《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象,渲染了 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惆怅之情,表现全曲中心的句子是 。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中学古诗词复习1参考答案:
答案: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这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答案: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D 2.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答1: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 ( http: / / www.21cnjy.com )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答2:作者对春雨有万物即将复苏的喜悦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题思路】 这几道题的回答,需要运用积累的知识和想象、联想的方法。第一题第一问的回答,抓住“如酥”两字,很容易答出“比喻”。第二问就要运用知识的积累了。第二题的品味诗句,(1)句是本诗的客观情景描写,(2)句是另一首诗写见到春草的主观心理描写。答题时,要注意用描写的方法,要善于想象。前句要写出“遥”和“近”不同层次的“景象”;后句要扣住“初惊”的心理活动。第3题仍是运用知识的积累来答题。第4题的回答,要注重分析,应扣住“早春”和“晚春”景色特征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去分析。
【参考答案】
1.比喻,第二问略。(示例:如“春雨贵如油”,应注意想象描写)
2.(1)初春的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严冬方尽,余寒犹厉,忽然看到地上有这么美妙的草色,想到这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心头不由得又是惊又是喜。
3.一年之际在于春。
4.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四)《浣溪沙》:1、北宋 婉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2、⑴古代的文学体裁,和乐能唱 ⑵花间小路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花落、归燕; 伤春怀人的感慨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燕归来 6、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园香径独徘徊 7、夕阳、落花、归燕 8、似曾相识 9、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 10、D 11、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四、实战演练
(一)
1、悲苦哀怨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二)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三)
1、春蚕吐丝、蜡炬成灰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 http: / / www.21cnjy.com )炬成灰泪始干。作者融比兴与象征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离别后的相思苦痛,也表现了两情坚固致死不渝的爱情,极具感染了,是传诵千古的爱情誓言。
(四)
1、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五)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2、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六)
1、,对月怀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2、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自身乐观豁达的情怀(人生态度)。
(七)
1、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八)
1、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景象,渲染了( 秋郊黄昏悲凉萧瑟)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惆怅之情,表现全曲中心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