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éng) 蜿蜒(wān) 凄凉(qī) 纷至沓来(dá)
B.懈怠(xiè) 绚丽(xuàn) 蔓延(màn) 皑皑白雪(kǎi)
C.敦实(dūn) 苍劲(jìn) 擦拭(shì) 怒不可遏(è)
D.寒噤(jìn) 霎时(shà) 驿道(yì) 汩汩如泉(g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柔中有钢
B.气势磅礴 气喘吁吁 光彩夺目 风云变换
C.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 名负其实 轻歌曼舞
D.五彩斑斓 亭台楼阁 和颜悦色 纷至沓来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连串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B.盛夏时节,该村的百亩荷塘新荷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人观荷赏景。
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D.五彩的纸张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精妙的细节和鲜艳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精彩篇章。
B.扫黑除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长远的政治意义。
C.《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D.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提供了无限可能。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 序》) 。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是说理型游记。
B.《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正是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
D.马克·吐温是英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其作品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8.诗词填空。
(1)曲径通幽处, 。
(2) ,寂寞沙洲冷。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6)《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受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文字出自__________(人名)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主人公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研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10月17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10月19日凌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相遇,两个比子弹速度还要快8倍的空中飞行器准确地对接在一起。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并按计划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材料二】下面是部分外国媒体对此事的反应。
英国广播公司:这两次发射任务将引领中国进一步开展面向火星或月球的太空探索任务。
西班牙埃菲社:此次飞行任务将为中国在2022年前后完成第一个空间站建设的计划夯实基础。
新加坡《联合早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将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阶段任务的完成。
韩联社:目前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足以与美国、俄罗斯等老牌航天强国比肩,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将为中国实现建成空间站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材料一写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不含标点)。
请从材料中整合出三条关键信息。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题目。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13.作者在枯水期观壶口瀑布的感受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着力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又说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选文第三自然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是何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有删改)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很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18、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的原因。既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①自小生长在山村,朝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儿,峰险一点儿,松怪一点儿。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还更让人着迷。
②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③A.山终于屁颠儿屁颠儿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对你撒上一会儿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层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壮士一般!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是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④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审视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起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B.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程,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⑤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有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竟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这五彩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举重选手,比作愣小子、胖妞,多么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须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⑥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⑧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⑨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有删改)
20.在作者笔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填空,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没怎么放在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在描写柴达木的山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以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为例,加以赏析。
三、作文
24.题目: 征服了我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答案
1、D 2.D 3.A 4.C 5.A 6.A 7.D 8.(1)禅房花木深 (2)拣尽寒枝不肯栖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5)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示例: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0、(1)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在太空中成功对接。(2)①我国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阶段的任务;②我国航天技术比肩美、俄;③神舟十一号的发射为我国实现建设空间站任务奠定基础。
11、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12、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3.感受:雄伟、壮阔,既壮美又优美,刚柔并济。表现:上游的水势;龙槽的水势;河水的力量。
14.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
15.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一往无前的气势。
16.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
17、B
18、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约2万千米/小时”“0米/小时”,准确具体科学严谨,强调“天问一号”需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速,突出了“天向一号”本领强。
19、原因:①火星环境恶劣,氧气少,昼夜温差大,且改造难度大,目前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②人类目前探测火星的水平不高,对火星的了解不够充分。
意义:①有助于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②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20、①外形如胖墩儿,但嶙峋而敦实;②品格谦逊,胸怀博大,平易可亲;③其美本自天然,令人震撼。
21、多了几分敬意(或怀着敬意 心灵震撼(或无以言传的震撼)
22、第①段写看山的麻木和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等山的平淡,衬托下文柴达木的山给人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
23、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柴达木的山乍看矮胖的特点。将柴达木的山说成“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写出了柴达木的山的敦实可爱。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柴达木的山与“泰山华山黄山庐山”进行比较,柴达木的山海拔高程远超一干名山,但并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写出了柴达木的山虚怀若谷、谦逊朴实的特点。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