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课时规范训练(16)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课时规范训练(16)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7 18:05:26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训练(16)
1.C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定向的,但不会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B错误;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能够遗传下去,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需要进行安全性论证,然后才能投入农业生产,D错误。]
2.A [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A符合题意。]
3.C [恐龙蛋是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物,A错误;恐龙蛋化石是研究恐龙的直接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说,C正确;恐龙是爬行类,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说明鱼类比爬行类低等、结构简单,D错误。]
4.A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A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害虫全部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B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群体存活了下来,并把抗药性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农药对害虫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5.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证据,除了化石,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生物进化,A错误。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应该越简单,而不是越复杂,B错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包括了许多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然而“体型由小到大”并不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普遍趋势,C错误。生物进化的核心机制就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遗传使得生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保留下来并传递给后代。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物的进化,D正确。]
6.B [牵牛花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牵牛花的群体中原本就有对草甘膦的抗性个体存在,草甘膦对牵牛花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抗性个体在斗争中得以生存,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草甘膦对牵牛花进行了选择,C错误;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的根据是看是否有利于产生变异的生物个体的生活,环境条件不确定所以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未必永远利于自身生存,D错误。]
7.A [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充分证明了鸟类与爬行动物具有亲缘关系,证明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8.B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错误。]
9.D [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而不是环境的改变促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D错误。]
10.解析:(1)曲线a呈上升趋势,表示害虫的数量逐渐增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逐代的积累和加强,从而使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产生耐药性。(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使用杀虫剂Ⅰ若干年后,某些害虫还能生存下来,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在使用杀虫剂Ⅱ后,新的具有抗药性变异(有利变异)的个体重新适应环境,从而害虫数量会再次增多,是杀虫剂Ⅱ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逐渐增多 选择 变异 (2)自然选择 (3)有利变异
11.解析:(1)结合题图可知,米勒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现象。火花放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图1所示的装置B(模拟了原始海洋)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图中所示装置A(模拟了原始大气)。该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结合题图可知,在图2中,甲、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依次是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图3中的1为森林古猿,古人类大约包括4个进化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早期的直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种,并将火用于烹饪、取暖和照明等方面。北京猿人学会了用火,说明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阶段。(4)分子生物学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DNA或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可见,题干所述体现了人类利用分子生物学证据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答案:(1)原始大气 闪电 A 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森林古猿 直立人 (4)分子生物学课时规范训练(16)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2024·滨州中考)在棉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杀虫剂后,发现防治农业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我国科学家将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一系列抗虫棉品种,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害虫对杀虫剂进行选择的结果
[C]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仍具有遗传效应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无需论证即可投入农业生产
2.(2024·聊城中考)据材料记载,我国的家鸡与云南等地的野鸡(原红鸡)都是由古代原红鸡进化而来的。古代原红鸡经过祖先的长期驯化,形成了现在野性退化的家鸡,而现存的野鸡比家鸡更敏捷、更善飞。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家鸡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野鸡和家鸡的变异并不都是有利的
[C]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
[D]野鸡善于飞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024·烟台中考)古生物研究人员在某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4.(2024·常州中考)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使用农药后,害虫产生变异
[B]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D]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2024·长春中考)如图是不同地层生物化石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6.(2024·眉山中考)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
[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
7.(2024·成都中考)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些化石证据支持(  )
[A]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动物
[B]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C]哺乳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D]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
8.(2024·临沂中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在地质年代晚近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比较,推测它们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9.(2024·菏泽模拟)下列有关进化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C]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是赫胥黎
[D]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0.(10分)(2024·无锡中考)农业技术人员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曲线a呈上升趋势,表示害虫的数量______________,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起了________作用,从而使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________,即产生耐药性。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使用杀虫剂Ⅰ若干年后,某些害虫还能生存下来,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3)在使用杀虫剂Ⅱ后,新的具有________的个体重新适应环境,从而害虫数量会再次增多。
11.(10分)(2024·济宁期末)图1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2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3是人类的起源与生殖发育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模拟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____________现象。在图1所示的装置B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图中所示装置____________。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中,甲、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从生物进化水平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的1为____________,古人类大约包括4个进化阶段,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的遗迹,说明北京猿人学会了用火,北京猿人属于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阶段。
(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9%。这是人类利用____________证据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