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课件+试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课件+试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15:45:19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1.B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C、D选项中说明生物对环境或对生物的影响,B选项中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2.D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多。根据生物的相对数量的关系图可知,该食物链是甲→丙→乙,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该水库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B错误。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错误。]
3.A [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通光量少,视野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B错误;没有使用凹面反光镜,平面反光镜不能聚光,反射的光线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C错误;实验室内的光线太暗,显微镜的视野会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D错误。]
4.B [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③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5.A [海带属于藻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错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C错误;海带的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6.D [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遮光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不变蓝,D错误。]
7.B [白天适当升温可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A错误;夜晚降温可以减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不是增强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C错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和呼吸作用无关,D错误。]
8.A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A正确。]
9.B [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除小肠外,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C错误;胆汁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D错误。]
10.C [江西米粉中富含糖类,①青菜富含维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质,③豆浆富含蛋白质、脂肪、水等,搭配起来营养更加合理。④碳酸饮料含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或高盐,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不宜多吃,C正确。]
11.D [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错误;①肺动脉内流动的是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②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所以①处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处多,B错误;a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吸收的气体,C错误。]
12.A [鲸鱼是哺乳动物,体表没有鳞片覆盖,A错误。鲫鱼是鱼类,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是变温动物,B正确。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娃娃鱼是两栖动物,C正确。鳄鱼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13.A [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由脊髓控制的,A正确。]
14.C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相当于兴奋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C正确。]
15.D [海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D错误。]
16.D [河蚌的外套膜主要功能是分泌形成贝壳的物质和保护身体,而不是进行气体交换。河蚌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鳃进行,D错误。]
17.C [嫁接是将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叫做砧木,因此南瓜的茎属于砧木,西瓜的芽属于接穗。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的性状,结出的果实是西瓜。嫁接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18.B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A正确。通过表格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果蝇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27,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B错误。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C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D正确。]
19.B [根据题干的遗传规律(亲代:有酒窝×有酒窝→子代出现:无酒窝,相关基因用A、a表示),可推知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无酒窝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酒窝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75%,B正确。]
20.C [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①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浪费电和造成大气污染,④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
21.解析:(1)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染色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c处,即吸水纸的对侧,便于染色充分。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故对光时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可见①胚乳变蓝,说明其内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做实验,③处中无叶绿体,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滴加碘液不变蓝。(4)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⑥是细胞核,被染成深色,说明有染色体,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属于真核细胞。(5)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无法被碘液染色。故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Ⅰ号试管变蓝,是因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Ⅱ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Ⅱ号试管中加入了2 mL唾液,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答案:(1)c 转换器 (2)胚乳 (3)叶绿体 (4)真核 (5)唾液
22.解析:(1)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萌发过程中,a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桃树为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两片,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所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d子叶。(2)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和子房中胚珠数量的多少有关。(3)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水的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4)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所以,图丁中的⑤雌蕊中的g子房发育成图甲果实。具有花、果实和种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1)受精卵 a胚根 d子叶 (2)胚珠
(3)成熟区 ③保卫细胞 分生区和伸长区 (4)g 被子
23.解析:(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运动员吸入氧气的过程a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运动员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氧气进入运动员组织细胞后,主要用于呼吸作用,能用于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细胞中发生该氧化分解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故运动员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 L,主要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进入血液。(3)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会引起④鼓膜震动,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运动员⑤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⑥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4)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故人体具有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1)呼吸运动 收缩 有机物 线粒体 (2)①②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3)⑤ 听神经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4.解析:(1)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因此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根据资料1可知,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根据资料2可知,果蝇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这些都是果蝇作为研究动物性状遗传常用材料的优点。(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性染色体是XY,雌性性染色体是XX。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果蝇体细胞内4对染色体,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即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3)子一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子一代继续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红眼交配出现白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子代中雌雄果蝇出现白眼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说明该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如果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那么子一代、子二代中所有雄果蝇都应该为白眼,说明该基因也不在Y染色体上。如果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图:
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符合题干描述,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4)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且能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原因是使用DDT处理,使没有抗药性的果蝇被淘汰,有抗药性的果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答案:(1)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 (2)DNA和蛋白质 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 (3)红眼 子一代红眼交配,子二代中出现白眼 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4)使用DDT处理,使没有抗药性的果蝇被淘汰,有抗药性的果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25.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选用底面积仅为 1 cm2 的圆柱容器。(2)绘制曲线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应采用每组数据的平均值。(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三组真实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均小于模拟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因此得出,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4)对照组对实验的变量不进行处理,因此,应设置为不接种固氮蓝藻。(5)分析曲线可知,两种接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的模拟月壤的氮含量都比不接种固氮蓝藻的模拟月壤的氮含量高,因此,得出结论:两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改良后的模拟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蓝藻A、B改良真实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拟月壤时,固氮蓝藻A、B的用量或固氮蓝藻A改良模拟月壤其他无机盐的效果。
答案:(1)选用底面积仅为 1 cm2 的圆柱容器 (2)平均值 (3)三组真实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均小于模拟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 (4)不接种固氮蓝藻 (5)两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6)改良后的模拟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蓝藻A、B改良真实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拟月壤时,固氮蓝藻A、B的用量或固氮蓝藻A改良模拟月壤其他无机盐的效果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2.如图所示是某水库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数量的关系。三种生物之间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B]该水库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甲
[C]该水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分解者
[D]因某种原因造成水库中乙生物短期内数量骤减,一段时间内丙的数量将会增加
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永久横切片时,视野一片黑暗。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  [B]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
[C]没有使用凹面反光镜  [D]实验室内的光线太暗
4.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5.“海带丝”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带生活在海水中,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碘,在我国沿海一带被广泛养殖。下列有关海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碘进出海带细胞受细胞膜控制  [B]海带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C]海带依靠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D]海带呈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某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做出恐龙剪影(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色剪影纸将叶片双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处变蓝
7.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8.养料由母体运给胎儿的途径:母体子宫内膜→P→脐带→胎儿。P代表的结构是(  )
[A]胎盘  [B]卵巢  [C]腹腔  [D]输卵管
9.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中被吸收
[D]胆汁能够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0.江西米粉火热出圈,米粉与下列食物搭配,营养更合理的是(  )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浆 ④碳酸饮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序号表示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处血液中氧气比①处少
[B]①处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处少
[C]a和c均表示二氧化碳
[D]b从肺泡到达③需穿过2层细胞
12.(2023·枣庄中考)鱼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下列有关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鲸鱼体表被覆鳞片  [B]鲫鱼属于变温动物
[C]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13.在膝跳反射实验中,某同学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学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被测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测者这种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  [C]小脑  [D]脑干
14.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5.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16.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的刚毛——辅助运动 
[B]涡虫的眼点——感受光线
[C]水螅的刺细胞——攻击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气体交换
17.把西瓜的芽嫁接到南瓜的茎上,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下列关于这两种植物嫁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瓜的芽是砧木  [B]南瓜的茎是接穗
[C]结出的果实是西瓜  [D]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18.细胞色素c测序结果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用于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比较。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14 21 27 44
[A]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B]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远
[C]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D]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19.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20.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初中生物学课程即将结束,小刚归纳总结了几个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实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________处染色效果最佳。使用显微镜观察此临时装片,对光时需要先转动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乙: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纵剖面上滴一滴碘酒,①________变成蓝色,说明其内含有较多的淀粉。
(3)图丙: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③不变蓝的原因是此处叶肉细胞中没有________(填结构名称)。
(4)图丁: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小刚依据被染成深色的结构⑥,判断酵母菌与动植物一样都属于________生物。
(5)图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Ⅰ号试管变蓝,Ⅱ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Ⅱ号试管中加入了2 mL________。
22.(10分)冬桃清脆甜美,口感清爽,并且易于储存,是很多人喜欢的水果。它从一颗种子到结出累累硕果经过了复杂过程。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显示了冬桃培育主要的生命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或序号):
(1)图甲是桃子果实及种子的示意图,种子中新生命的幼体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在由甲到乙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__;其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________。
(2)有的果实中有很多粒种子,而桃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和子房中________数量的多少有关。
(3)图乙是桃树根尖的结构,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结构名称),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 ]________构成的气孔散发出去;“根深方能叶茂”,根尖的______________使根不断生长。
(4)图丁中的⑤是雌蕊,其中的________(填字母)发育成图甲果实。据此可判断,由于桃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桃属于________植物。
23.(10分)2024年4月27日~5月5日,“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在成都举办,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羽毛球男队、女队均获得冠军。图甲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部分系统相互协调配合的示意图。图乙是运动员听觉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甲中,运动员吸入氧气的过程a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运动员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氧气进入运动员组织细胞后,能用于分解细胞中的________,释放出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细胞中发生该氧化分解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运动员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__________(填图甲中的标号)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 L,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中,现场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会刺激运动员________(填图乙中的标号)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⑥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4)运动员体内各部分系统能够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在自然环境中,果蝇常生活在腐烂的水果上。雌果蝇一次大约可产卵400个。在室温条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其生活史(如图)。
资料2:果蝇体细胞只有4对染色体,其中1对为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用X和Y表示,其余3对为常染色体。雌性(XX)个体长约2.5 mm,雄性(XY)个体稍短。
资料3: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子一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子一代继续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
资料4:将许多果蝇混合饲养,任其自由交配,同时加入一定量DDT;果蝇群体一代代地繁殖,每代都用DDT处理,并逐代增加DDT浓度。经过十几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同时可以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
(1)据图分析,果蝇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是研究动物性状遗传的常用材料,据上述资料分析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雄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资料4分析,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且能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在月球基地“种菜”,科学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
实验一:科研团队利用月壤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Ⅰ.材料、装置:不同批次的真实月壤A、B、C,模拟月壤(模拟真实月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火山灰);底面积仅为1 cm2的圆柱容器(如图)。
Ⅱ.过程、结果:将等量的拟南芥种子分别播种在真实月壤A、B、C和模拟月壤中。通过测量叶尖最宽展距,了解拟南芥生长状况。每组实验重复4次。
(1)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制曲线应采用每组数据的________,目的是减小误差。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如图),据图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团队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改良实验。
实验二:科研团队利用固氮蓝藻开展模拟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实验
Ⅰ.过程: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B,并设置对照组,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重复3次。
Ⅱ.结果: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
(4)对照组应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曲线,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67张PPT)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B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C、D选项中说明生物对环境或对生物的影响,B选项中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是某水库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数量的关系。三种生物之间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B]该水库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甲
[C]该水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分解者
[D]因某种原因造成水库中乙生物短期内数量骤减,一段时间内丙的数量将会增加
D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多。根据生物的相对数量的关系图可知,该食物链是甲→丙→乙,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该水库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B错误。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错误。]
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永久横切片时,视野一片黑暗。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 
[B]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
[C]没有使用凹面反光镜 
[D]实验室内的光线太暗

A [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通光量少,视野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B错误;没有使用凹面反光镜,平面反光镜不能聚光,反射的光线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C错误;实验室内的光线太暗,显微镜的视野会较暗,但视野不会一片黑暗,D错误。]
4.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B [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③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5.“海带丝”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带生活在海水中,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碘,在我国沿海一带被广泛养殖。下列有关海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碘进出海带细胞受细胞膜控制 
[B]海带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C]海带依靠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D]海带呈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A [海带属于藻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错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C错误;海带的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6.某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做出恐龙剪影(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色剪影纸将叶片双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处变蓝

D [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遮光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不变蓝,D错误。]
7.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B [白天适当升温可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A错误;夜晚降温可以减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不是增强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C错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和呼吸作用无关,D错误。]
8.养料由母体运给胎儿的途径:母体子宫内膜→P→脐带→胎儿。P代表的结构是(  )
[A]胎盘  [B]卵巢  [C]腹腔  [D]输卵管

A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A正确。]
9.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中被吸收
[D]胆汁能够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B [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除小肠外,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C错误;胆汁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D错误。]
10.江西米粉火热出圈,米粉与下列食物搭配,营养更合理的是
(  )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浆 ④碳酸饮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江西米粉中富含糖类,①青菜富含维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质,③豆浆富含蛋白质、脂肪、水等,搭配起来营养更加合理。④碳酸饮料含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或高盐,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不宜多吃,C正确。]
11.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序号表示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处血液中氧气比①处少
[B]①处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处少
[C]a和c均表示二氧化碳
[D]b从肺泡到达③需穿过2层细胞

D [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错误;①肺动脉内流动的是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②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所以①处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处多,B错误;a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吸收的气体,C错误。]
12.(2023·枣庄中考)鱼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下列有关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鲸鱼体表被覆鳞片 
[B]鲫鱼属于变温动物
[C]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A [鲸鱼是哺乳动物,体表没有鳞片覆盖,A错误。鲫鱼是鱼类,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是变温动物,B正确。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娃娃鱼是两栖动物,C正确。鳄鱼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13.在膝跳反射实验中,某同学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学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被测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测者这种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  [C]小脑  [D]脑干

A [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由脊髓控制的,A正确。]
14.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C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相当于兴奋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C正确。]
15.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 [海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D错误。]
16.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的刚毛——辅助运动 
[B]涡虫的眼点——感受光线
[C]水螅的刺细胞——攻击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气体交换

D [河蚌的外套膜主要功能是分泌形成贝壳的物质和保护身体,而不是进行气体交换。河蚌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鳃进行,D错误。]
17.把西瓜的芽嫁接到南瓜的茎上,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下列关于这两种植物嫁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瓜的芽是砧木 
[B]南瓜的茎是接穗
[C]结出的果实是西瓜 
[D]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C [嫁接是将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叫做砧木,因此南瓜的茎属于砧木,西瓜的芽属于接穗。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的性状,结出的果实是西瓜。嫁接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18.细胞色素c测序结果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用于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比较。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B]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远
[C]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D]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14 21 27 44
B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A正确。通过表格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果蝇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27,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B错误。在
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C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D正确。]
19.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B [根据题干的遗传规律(亲代:有酒窝×有酒窝→子代出现:无酒窝,相关基因用A、a表示),可推知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无酒窝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酒窝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
有酒窝的可能性是75%,B正确。]
20.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①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浪费电和造成大气污染,④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初中生物学课程即将结束,小刚归纳总结了几个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实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________处染色效果最佳。使用显微镜观察此临时装片,对光时需要先转动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乙: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纵剖面上滴一滴碘酒,①________变成蓝色,说明其内含有较多的淀粉。
(3)图丙: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③不变蓝的原因是此处叶肉细胞中没有________(填结构名称)。
c
转换器
胚乳
叶绿体
(4)图丁: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小刚依据被染成深色的结构⑥,判断酵母菌与动植物一样都属于________生物。
(5)图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Ⅰ号试管变蓝,Ⅱ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Ⅱ号试管中加入了2 mL______。
真核
唾液
解析:(1)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染色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c处,即吸水纸的对侧,便于染色充分。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故对光时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可见①胚乳变蓝,说明其内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做实验,③处中无叶绿体,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滴加碘液不变蓝。
(4)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⑥是细胞核,被染成深色,说明有染色体,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属于真核细胞。
(5)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无法被碘液染色。故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Ⅰ号试管变蓝,是因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Ⅱ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Ⅱ号试管中加入了2 mL唾液,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2.(10分)冬桃清脆甜美,口感清爽,并且易于储存,是很多人喜欢的水果。它从一颗种子到结出累累硕果经过了复杂过程。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显示了冬桃培育主要的生命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或序号):
(1)图甲是桃子果实及种子的示意图,种子中新生命的幼体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在由甲到乙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__;其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________。
(2)有的果实中有很多粒种子,而桃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和子房中________数量的多少有关。
受精卵
a
胚根
d
子叶
胚珠
(3)图乙是桃树根尖的结构,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结构名称),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 ]__________构成的气孔散发出去;“根深方能叶茂”,根尖的______________使根不断生长。
(4)图丁中的⑤是雌蕊,其中的_____(填字母)发育成图甲果实。据此可判断,由于桃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桃属于________植物。
成熟区

保卫细胞
分生区和伸长区
g
被子
解析:(1)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萌发过程中,a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桃树为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两片,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所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d子叶。
(2)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和子房中胚珠数量的多少有关。
(3)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水的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
(4)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所以,图丁中的⑤雌蕊中的g子房发育成图甲果实。具有花、果实和种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23.(10分)2024年4月27日~5月5日,“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在成都举办,经过激烈角逐,中国羽毛球男队、女队均获得冠军。图甲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部分系统相互协调配合的示意图。图乙是运动员听觉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甲中,运动员吸入氧气的过程a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运动员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氧气进入运动员组织细胞后,能用于分解细胞中的________,释放出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细胞中发生该氧化分解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呼吸运动
收缩
有机物
线粒体
(2)运动员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_____(填图甲中的标号)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 L,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中,现场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会刺激运动员________(填图乙中的标号)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⑥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①②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听神经
(4)运动员体内各部分系统能够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析:(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运动员吸入氧气的过程a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运动员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氧气进入运动员组织细胞后,主要用于呼吸作用,能用于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细胞中发生该氧化分解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故运动员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 L,主要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进入血液。
(3)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会引起④鼓膜震动,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运动员⑤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⑥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4)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故人体具有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4.(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在自然环境中,果蝇常生活在腐烂的水果上。雌果蝇一次大约可产卵400个。在室温条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其生活史(如图)。
资料2:果蝇体细胞只有4对染色体,其中1对为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用X和Y表示,其余3对为常染色体。雌性(XX)个体长约2.5 mm,雄性(XY)个体稍短。
资料3: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子一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子一代继续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
资料4:将许多果蝇混合饲养,任其自由交配,同时加入一定量DDT;果蝇群体一代代地繁殖,每代都用DDT处理,并逐代增加DDT浓度。经过十几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同时可以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
(1)据图分析,果蝇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是研究动物性状遗传的常用材料,据上述资料分析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果蝇的发育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
(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雄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DNA和蛋白质
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
红眼
子一代红眼交配,子二代中出现白眼
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
基因在X染色体上
(4)据资料4分析,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且能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DDT处理,使没有抗药性的果蝇被淘汰,有抗药性的果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解析:(1)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因此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根据资料1可知,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根据资料2可知,果蝇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这些都是果蝇作为研究动物性状遗传常用材料的优点。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性染色体是XY,雌性性染色体是XX。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果蝇体细胞内4对染色体,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即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
(3)子一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子一代继续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红眼交配出现白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子代中雌雄果蝇出现白眼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说明该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如果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那么子一代、子二代中所有雄果蝇都应该为白眼,说明该基因也不在Y染色体上。如果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图:
子二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符合题干描述,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4)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蝇群体对DDT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且能耐受比原来高出几百倍剂量的DDT,原因是使用DDT处理,使没有抗药性的果蝇被淘汰,有抗药性的果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25.(10分)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在月球基地“种菜”,科学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
实验一:科研团队利用月壤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Ⅰ. 材料、装置:不同批次的真实月壤A、B、C,模拟月壤(模拟真实月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火山灰);底面积仅为1 cm2的圆柱容器(如图)。
Ⅱ. 过程、结果:将等量的拟南芥种子分别播种在真实月壤A、B、C和模拟月壤中。通过测量叶尖最宽展距,了解拟南芥生长状况。每组实验重复4次。
(1)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底面积仅为 1 cm2 的圆柱容器
(2)绘制曲线应采用每组数据的________,目的是减小误差。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如图),据图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值
三组真实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
最宽展距均小于模拟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
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团队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改良实验。
实验二:科研团队利用固氮蓝藻开展模拟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实验
Ⅰ. 过程: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B,并设置对照组,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重复3次。
Ⅱ. 结果: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
(4)对照组应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曲线,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不接种固氮蓝藻
两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都能提
高模拟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改良后的模拟月壤中
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蓝藻A、B改良真实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拟月壤时,固氮蓝藻A、B的用量或固氮蓝藻A改良模拟月壤其他无机盐的效果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选用底面积仅为 1 cm2 的圆柱容器。
(2)绘制曲线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应采用每组数据的平均值。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三组真实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均小于模拟月壤中的拟南芥叶尖最宽展距,因此得出,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
(4)对照组对实验的变量不进行处理,因此,应设置为不接种固氮蓝藻。
(5)分析曲线可知,两种接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的模拟月壤的氮含量都比不接种固氮蓝藻的模拟月壤的氮含量高,因此,得出结论:两种固氮蓝藻(或固氮蓝藻A和B)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改良后的模拟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蓝藻A、B改良真实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拟月壤时,固氮蓝藻A、B的用量或固氮蓝藻A改良模拟月壤其他无机盐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