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三单元 第7讲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三单元 第7讲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7 18:01:25

文档简介

第7讲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任务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器官 功能
鼻腔 ①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起清洁气体作用; ②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湿润吸入的干燥的气体; ③鼻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吸入的气体
咽 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
喉 发声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 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2)气管和支气管的骨或软骨保证气流通畅。
(3)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形成的。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任务二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原理:呼吸运动。
(2)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项目 吸气 呼气
肋间肌 收缩 舒张
膈肌 收缩 舒张
膈顶部 下降 回升
肋骨 向上、向外运动 向下、向内运动
胸腔容积 增大 缩小
肺内气压 低于外界气压 高于外界气压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2)过程
图示 图中的D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甲血管是肺动脉,丙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是毛细血管
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结果 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2)过程
图示 ①气体: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②结构:F表示组织细胞,D表示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C表示动脉血管,E表示静脉血管。 ③血液性质:B表示动脉血,A表示静脉血
结果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气体的运输: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终进入线粒体被利用,在该部位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任务三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1.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
2.“三大营养物质”中,脂肪的热价最高。
3.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4.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5.能量释放的意义: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任务四 呼吸保健与急救
1.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地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吸烟的人经常咳嗽,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附着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具有致癌作用。
3.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共13张PPT)
第7讲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必背知识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任务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器官 功能
鼻腔 ①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起清洁气体作用;
②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湿润吸入的干燥的气体;
③鼻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吸入的气体
器官 功能
咽 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
喉 发声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 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2)气管和支气管的骨或软骨保证气流通畅。
(3)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形成的。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任务二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原理:呼吸运动。
(2)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项目 吸气 呼气
肋间肌 收缩 舒张
膈肌 收缩 舒张
膈顶部 下降 回升
项目 吸气 呼气
肋骨 向上、向外运动 向下、向内运动
胸腔容积 增大 缩小
肺内气压 低于外界气压 高于外界气压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2)过程
图示
图中的D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甲血管是肺动脉,丙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是毛细血管
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结果 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2)过程
图示 ①气体: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②结构:F表示组织细胞,D表示组织细胞
处毛细血管,C表示动脉血管,E表示静脉
血管。
③血液性质:B表示动脉血,A表示静脉血
结果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气体的运输: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终进入线粒体被利用,在该部位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任务三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1.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
2.“三大营养物质”中,脂肪的热价最高。
3.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4.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5.能量释放的意义: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任务四 呼吸保健与急救
1.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地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吸烟的人经常咳嗽,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附着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具有致癌作用。
3.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