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第三单元第9讲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课件(共117张PPT)+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第三单元第9讲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课件(共117张PPT)+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21:35:07

文档简介

第9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 1.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学会根据尿常规等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任务一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填图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23·泗水县三模)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③对尿液有贮存作用
B.与②中的液体相比,③中的液体少了葡萄糖
C.①结构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重吸收
2.(2024·滕州三模)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B.肾静脉中流动的是尿素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C.如果结构②发生病变,则会引发糖尿病
D.人体排尿既能排出废物,又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任务二 尿液的形成
1.识图
(1)图示中属于肾单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②]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_,[④]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_。
(3)尿液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2.判断
(1)进入肾小球的血液是动脉血,出肾小球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  )
(2)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葡萄糖能够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  )
(3)对于健康人来说,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无机盐。 (  )
肾单位
1.(2023·泗水县二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2、3、4构成肾单位
B.2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血管6内的血液比血管5内的血液的尿素含量高
D.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4发生病变
2.(2024·菏泽一模)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尿液的形成
3.(2024·济宁模拟)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②内的液体成为原尿
C.③所示的结构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D.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4.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B.静脉、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滤过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滤过作用
5.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感悟提升]
(1)若某人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2)若某人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①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
③健康人一次性摄取糖类物质过多,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3)若某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多数倍,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判定
6.下表是某人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比较。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7.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100 m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 0.03 0.1 0.72 8
样品2 98 0.03 0.1 0.72 0.01
样品3 96 1.8 0 1.1 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感悟提升]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与判断
(1)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无葡萄糖。
(2)判断步骤: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血浆”;剩余的一组为“原尿”。
尿液化验单的分析
8.(2023·滕州区期中)下表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红细胞 蛋白质 水 尿素 无机盐
+ + 96 1.8 1.9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克/100毫升)。
A.肾静脉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膀胱
任务三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及排泄途径
1.填图
2.判断
(1)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
(2)排尿和排便属于排泄。 (  )
(3)人体可以通过呼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  )
(4)汗液、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人体代谢废物。 (  )
(5)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 (  )
皮肤的结构、排泄途径
1.(2024·泗水县一模)人体皮肤大约每28天更新一次,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微生物侵染等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皮肤属于组织
B.肤色与真皮中生发层的黑色素细胞有关
C.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效应器
D.排汗既能排出代谢废物也能调节体温
2.(2024·任城区一模)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复杂的生理活动,产生一定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途径排出体外,这三条途径排出的代谢废物中都含有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尿素
3.(2024·东阿一模)保健医生对某长跑运动员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跑步时,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分的情况,结果如下表(单位:毫升)。下面对该组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尿液 粪便 汗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 800 200 100 300
运动(一天) 500 200 2 000 600
A.人在跑步时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
B.跑步时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呼气
C.跑步时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排汗
D.完全休息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排泄的意义
4.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排尿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
B.人体排尿能维持体内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人体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一、选择题
1.(2024·兖州区校级模拟)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图中的4、5、6构成
B.1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
C.某人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4
D.5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与4的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
2.(2024·枣庄中考)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型中结构名称标注有误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出球小动脉
3.(2023·济宁二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和肾单位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尿意要及时排尿,不要憋尿
B.冬天可以少喝水,少排尿,有利于健康
C.如果结构③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葡萄糖
D.如果结构⑤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血细胞
4.(2024·菏泽二模)下图显示进入及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是(  )
A.肺  B.小肠  C.大脑  D.肾脏
5.(2024·烟台中考)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储存是有限的,需要每天由饮食补充。当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结合如图分析,维生素B2排出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B2由①进入③
B.维生素B2能滤过到④中
C.维生素B2在⑤处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
D.⑥中的维生素B2会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6.(2024·聊城中考)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下称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囊内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B.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⑤出现病变
C.正常情况下,囊内液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等量的尿液与囊内液比较,尿素含量增加
7.(2024·眉山中考)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8.(2024·台儿庄模拟)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
9.(2023·菏泽中考)下图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概念图,小写字母代表人体器官,大写字母代表心脏的有关结构,序号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和g代表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
(2)结构B收缩时,血液从B泵入主动脉,此时心脏中______________处于关闭状态。
(3)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__________(填字母)。
(4)组成i的基本单位中,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5)人体排泄的途径有__________(填序号)。
微专题(二) 人体的生理活动
图示
图示解读 识图技巧:通过图中的典型图示明确其代表的结构或生理活动。 知识储备: 1.生理活动流程图 (1)食物在消化道内: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空气进入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5)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2.不同物质进入血液后的循环路径 (1)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到达肺部需要经过心脏1次,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2次。 (2)物质通过肺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 图像解读:E吸气,F呼气;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G营养物质的吸收,H排便;①肺动脉,⑥肺静脉,②上、下腔静脉,⑤肾动脉,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1.(2022·菏泽中考)2022年2月15日,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如图为苏翊鸣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丰盛的午餐为苏翊鸣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其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部位及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经过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在进行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时,苏翊鸣俯冲加速,腾空转体180度,骨骼肌将消耗大量能量,呼吸频率和深度迅速增加,血流速度加快。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当血液由c→d时,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由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组成,苏翊鸣(健康)的尿液与⑧内液体相比,没有________。
(5)苏翊鸣站在领奖台上,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2.(2024·菏泽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中,胸廓容积增大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程[③]________进入C系统。
(3)C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最终供给人体各组织细胞利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__________。
(4)在D系统中,如果⑤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身体浮肿,而且尿液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__。
3.(2024·菏泽一模)图1为某同学绘制的与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相关的概念结构图,图2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健康人血液中f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与________(激素)的调节有关。
(2)图1中,进行a过程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所处的工作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此时对应图2中的________段。
(3)幽门螺旋菌是一种消化道致癌物,医生在检验人体是否感染幽门螺旋菌时,会让受检者饮下含有标记物的尿素试剂,若感染出门螺旋菌,则尿素分子会被分解为含有标记物的二氧化碳并在小肠绒毛处进入血液,然后通过呼气排出。请利用标号和箭头,据图1所示写出二氧化碳从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后,经肺排出体外的途径: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
4.(2024·枣庄中考)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
(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________(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________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________,小明体内膈顶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胸腔迅速________(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__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________曲度过大。
(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 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 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________。
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根据曲线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济宁二模)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甲~丁表示器官、系统或细胞,a~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___________,参与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
(2)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曲线___________段(用字母表示)。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_______,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其中近曲小管的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是完成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由此分析,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___层细胞。
6.(2024·济宁二模)甲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及Ⅰ和Ⅱ均代表人体内的生理过程;乙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A、B、C代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某同学摄入的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在甲图中食物经过过程①后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②代表的是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A系统中血液循环运输的开始源于心室的收缩,对应的应当是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状态,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研究,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形成原尿150 L,而排尿只有1.5 L,原因是经过甲图中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表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
7.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下面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________组成。
(2)图中字母A代表心脏的一个腔,其名称是________。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________。
(4)在肺循环过程中,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________血。
(5)与A相比,左心室的心壁肌肉________(填“厚”或“薄”),是因为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经历的路线长,阻力大,这体现了________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2024·菏泽中考)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________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__________系统,在心脏中的____________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3·枣庄中考)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发育。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①表示________(填气体名称)的扩散过程,[D]________系统中运输该气体的血细胞是________。
(2)食物中脂肪成分在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经过⑤过程进入D系统,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除通过皮肤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________(填字母)完成。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共131张PPT)
第9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课标导航 明标定向
内容要求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
学业要求
1.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学会根据尿常规等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填图
任务一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考向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23·泗水县三模)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③对尿液有贮存作用
B.与②中的液体相比,③中的液体少了葡萄糖
C.①结构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重吸收

A [③是膀胱,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A正确;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两者里面都是尿液,正常情况下,都不含有葡萄糖,B错误;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肺和皮肤等,也具有排出废物的作用。可见,①肾脏不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错误;②是输尿管,而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错误。]
2.(2024·滕州三模)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B.肾静脉中流动的是尿素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C.如果结构②发生病变,则会引发糖尿病
D.人体排尿既能排出废物,又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A正确;肾静脉是体循环的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B正确;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和糖尿病没有关系,C错误;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1.识图
任务二 尿液的形成
(1)图示中属于肾单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②]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_,[④]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_。
(3)尿液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血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判断
(1)进入肾小球的血液是动脉血,出肾小球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  )
(2)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葡萄糖能够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  )
(3)对于健康人来说,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无机盐。 (  )
√ 
√ 
×
考向1 肾单位
1.(2023·泗水县二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2、3、4构成肾单位
B.2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血管6内的血液比血管5内的血液的尿素含量高
D.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4发生病变

C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3肾小球,2肾小囊,4肾小管,A正确;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在2中的液体是原尿,B正确;血液流经肾脏后,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因此6肾静脉比5肾动脉内尿素的含量减少,C错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是4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D正确。]
2.(2024·菏泽一模)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C [图中结构a的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可知结构a具有重新吸收的作用,结构a为肾小管。]
考向2 尿液的形成
3.(2024·济宁模拟)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②内的液体成为原尿
C.③所示的结构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D.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C [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没有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交换,C错误。]
4.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B.静脉、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滤过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滤过作用

A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滤过作用,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5.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C [根据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可知,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B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感悟提升]
(1)若某人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2)若某人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①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
③健康人一次性摄取糖类物质过多,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3)若某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多数倍,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考向3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判定
6.下表是某人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比较。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D [甲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
7.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100 m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 0.03 0.1 0.72 8
样品2 98 0.03 0.1 0.72 0.01
样品3 96 1.8 0 1.1 0
B [从表格中看出,样品1中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样品2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因此样品1是血浆、样品2是原尿;样品3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3是尿液。]
[感悟提升]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与判断
(1)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无葡萄糖。
(2)判断步骤: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血浆”;剩余的一组为“原尿”。
考向4 尿液化验单的分析
8.(2023·滕州区期中)下表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克/100毫升)。
A.肾静脉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膀胱
红细胞 蛋白质 水 尿素 无机盐
+ + 96 1.8 1.9
B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被滤过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指标数据显示其尿液中红细胞和蛋白质超过标准值,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
1.填图
任务三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及排泄途径
表皮
真皮
汗腺
神经末梢
2.判断
(1)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
(2)排尿和排便属于排泄。 (  )
(3)人体可以通过呼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  )
(4)汗液、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人体代谢废物。 (  )
(5)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 (  )
× 
× 

× 
× 
×
考向1 皮肤的结构、排泄途径
1.(2024·泗水县一模)人体皮肤大约每28天更新一次,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微生物侵染等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皮肤属于组织
B.肤色与真皮中生发层的黑色素细胞有关
C.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效应器
D.排汗既能排出代谢废物也能调节体温

D [皮肤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A错误。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B错误。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如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等,C错误。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D正确。]
2.(2024·任城区一模)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复杂的生理活动,产生一定的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途径排出体外,这三条途径排出的代谢废物中都含有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尿素

B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这三条途径排出的代谢废物中都含有的成分是水。]
3.(2024·东阿一模)保健医生对某长跑运动员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跑步时,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分的情况,结果如下表(单位:毫升)。下面对该组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在跑步时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
B.跑步时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呼气
C.跑步时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排汗
D.完全休息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尿液 粪便 汗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 800 200 100 300
运动(一天) 500 200 2 000 600
B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跑步时呼出气体散失水分为600毫升,运动时汗液达到2 000毫升,尿液500毫升,可见运动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汗液,B错误。]
考向2 排泄的意义
4.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排尿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
B.人体排尿能维持体内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人体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D [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尿液量而不是原尿量。]
一、选择题
1.(2024·兖州区校级模拟)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图中的4、5、6构成
B.1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
C.某人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4
D.5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与4的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D [4肾小球、5肾小囊和6肾小管构成肾单位,A正确;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B正确;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而红细胞属于血细胞,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发生了病变,滤过了血细胞,C正确;4肾小球不能滤过血液中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能将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滤过到5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故5肾小囊中的液体与4肾小球成分相比,都含葡萄糖,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2024·枣庄中考)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型中结构名称标注有误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出球小动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 [肾小管应该与肾小囊相连,图中所标注的肾小管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故标注有误的是肾小管,A符合题意。]
3.(2023·济宁二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和肾单位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有尿意要及时排尿,不要憋尿
B.冬天可以少喝水,少排尿,有利于健康
C.如果结构③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葡萄糖
D.如果结构⑤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血细胞
A [有尿意要及时排尿,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要憋尿,A正确;适当喝水,适当多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B错误;如果结构③肾小球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如果结构⑤肾小管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葡萄糖,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2024·菏泽二模)下图显示进入及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肺  B.小肠  C.大脑  D.肾脏
D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等废物进入尿液被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减少,符合图示中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D符合题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5.(2024·烟台中考)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储存是有限的,需要每天由饮食补充。当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结合如图分析,维生素B2排出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B2由①进入③
B.维生素B2能滤过到④中
C.维生素B2在⑤处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
D.⑥中的维生素B2会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C [当维生素B2的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见,维生素B2在⑤肾小管处不一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2024·聊城中考)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下称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囊内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B.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⑤
出现病变
C.正常情况下,囊内液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等量的尿液与囊内液比较,尿素含量增加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B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④肾小管出现病变,B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7.(2024·眉山中考)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B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从有到无的物质是葡萄糖,所以图中乙代表的是葡萄糖。]
8.(2024·台儿庄模拟)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① B.② C.③ D.④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二、非选择题
9.(2023·菏泽中考)下图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概念图,小写字母代表人体器官,大写字母代表心脏的有关结构,序号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a和g代表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
(2)结构B收缩时,血液从B泵入主动脉,此时心脏中_________处于关闭状态。
(3)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__________(填字母)。
(4)组成i的基本单位中,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
(5)人体排泄的途径有_________(填序号)。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咽、胃
肠液和胰液
房室瓣
D、A
肾小球
②⑤⑥
解析:(1)观图可知:a是咽、g是胃,蛋白质在胃中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因此,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
(2)结构B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从B左心室泵入主动脉,此时心脏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3)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D右心室、A左心房。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组成i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
(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⑤皮肤排出汗液、⑥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2024·重庆中考)2024年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  )
[A]形成尿液  [B]输送尿液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
课时规范训练(9)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A [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2.(2024·苏州中考)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吸管插入肾小囊的腔中,抽取其中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方法,一般用来诊断与肾脏相关的疾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组成了一个肾单位
[B]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C]④是肾小囊,从中抽出的囊内液是尿液
[D]若囊内液中发现较多的蛋白质,说明③可能病变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D [由图可知,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了一个肾单位,A错误;①入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②出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B错误;④是肾小囊,从中抽出的囊内液是原尿,C错误。]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

3.(2024·遂宁中考)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验数据如表。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 参考值(单位:g/L)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
B [据表分析可知,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使本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到原尿内。]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

4.(2024·陕西中考)以下是健康人正常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在①②部位发生了重要生理作用,“·”表示某种成分。能模拟尿素排出过程的是(  )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
D [排出尿素的途径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结合题图可知,若“·”表示尿素,A、B图的肾小管中没有尿素,不符合;C图中肾小管末端尿素含量小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不符合,可见,符合尿素排出途径的是D图所示。]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

5.(2024·枣庄期末)在校运动会的赛场上,参加比赛的同学们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体现了皮肤具有(  )
[A]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C]保护和排泄的功能 
[D]感受外界刺激和保护的功能
A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

6.(2024·峄城区三模)如图曲线表示健康人肾单位结构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判断结构乙内的液体和结构丙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 肾小球  [B]原尿 肾小囊
[C]原尿 肾小管  [D]尿液 肾小管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缠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

7.(2024·齐齐哈尔中考)下图为健康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②中的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③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葡萄糖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
C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①②中的液体(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均含尿素和无机盐,A、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故③肾静脉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④中液体(尿液)一般不含葡萄糖,C正确,D错误。]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
8.(2024·连云港中考)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80 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 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如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
D [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尿液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③④⑤。]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9.(2024·滕州模拟)如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各项中,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大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此曲线不能表示,C符合题意。]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10.下面是某医院化验室对几个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单位:g/mL),其中正常尿液的样品是(  )
[A]样本A  [B]样本B  [C]样本C  [D]都不是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样本A 96 0 0.06 1.5 1.80 0
样本B 96 0.32 0 1.5 1.80 0
样本C 96 0 0 1.5 1.80 0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C [结合分析可知,正常尿液的成分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所以,题干表格中,样本A含有葡萄糖,样本B含有蛋白质,只有样本C才是正常尿液。]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11.(2023·泗水县三模)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B]休息时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增多
[D]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相同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D [休息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2 200 mL(1 800 mL+100 mL+300 mL),运动时散失的水分总量为3 100 mL(2 000 mL+500 mL+600 mL),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不相同,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2.(10分)(2024·滕州模拟)图一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A、B表示过程,1~6表示结构,液体X、Y、Z分别取自图二中的不同部位,化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克/100毫升)。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1)图一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__,其基本组成包括图二的________(填序号)。
成分 液体X 液体Y 液体Z
蛋白质 72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
尿素 0.03 0.03 1.8
a
肾脏
4、5、6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2)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的含量,你认为液体Y是________,取自图二中的[ ]________。液体Z中尿素的浓度升高到1.8克/100毫升,葡萄糖浓度降为0,主要是因为图二中的[ ]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医生发现某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的病变部位是图二中的[ ]__________。
原尿
5
肾小囊
B
肾小管的重吸收
4
肾小球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解析:(1)图一中[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6]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4]肾小球和[5]肾小囊。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液体Y含有葡萄糖,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是原尿,Y取自图二中的[5]肾小囊。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液体Z葡萄糖含量为0,尿素浓度增大,是尿液,所以液体Z和液体Y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葡萄糖含量为0,这是由[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
(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果是肾脏有疾病,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图二中的[4]肾小球。
微专题(二) 人体的生理活动
图示

图示解读 识图技巧:通过图中的典型图示明确其代表的结构或生理活动。
知识储备:
1.生理活动流程图
(1)食物在消化道内: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空气进入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图示解读 (4)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5)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2.不同物质进入血液后的循环路径
(1)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到达肺部需要经过心脏1次,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2次。
图示解读 (2)物质通过肺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
图像解读:E吸气,F呼气;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G营养物质的吸收,H排便;①肺动脉,⑥肺静脉,②上、下腔静脉,⑤肾动脉,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1.(2022·菏泽中考)2022年2月15日,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如图为苏翊鸣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丰盛的午餐为苏翊鸣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其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部位及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经过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在进行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时,苏翊鸣俯冲加速,腾空转体180度,骨骼肌将消耗大量能量,呼吸频率和深度迅速增加,血流速度加快。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状态。当血液由c→d时,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小肠、氨基酸 
①→②→③→④
收缩
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由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组成,苏翊鸣(健康)的尿液与⑧内液体相比,没有________。
(5)苏翊鸣站在领奖台上,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⑧⑨⑩
葡萄糖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解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小肠,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循环系统的途径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脑部组织细胞。所以,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3)进行过程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血液由c→d时,血液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肾单位是由⑧肾小囊,⑨肾小球,⑩肾小管组成的。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苏翊鸣(健康)的尿液与⑧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5)苏翊鸣站在领奖台上,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2024·菏泽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过程①中,胸廓容积增大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程[③]________进入C系统。
(3)C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最终供给人体各组织细胞利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胃液、胰液和肠液
吸收
体温
(4)在D系统中,如果⑤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身体浮肿,而且尿液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解析:(1)过程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葡萄糖
(2)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过程③吸收进入C系统(循环系统)。
(3)C系统(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给全身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4)当⑤肾小球发生病变时,⑤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葡萄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2024·菏泽一模)图1为某同学绘制的与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相关的概念结构图,图2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健康人血液中f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与________(激素)的调节有关。
(2)图1中,进行a过程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所处的工作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此时对应图2中的____段。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唾液、肠液、胰液
胰岛素
收缩、收缩
ac
(3)幽门螺旋菌是一种消化道致癌物,医生在检验人体是否感染幽门螺旋菌时,会让受检者饮下含有标记物的尿素试剂,若感染出门螺旋菌,则尿素分子会被分解为含有标记物的二氧化碳并在小肠绒毛处进入血液,然后通过呼气排出。请利用标号和箭头,据图1所示写出二氧化碳从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后,经肺排出体外的途径: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④→1→3→③
解析:(1)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因此,健康人血液中f葡萄糖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与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2)图1中,进行a吸气过程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所处的工作状态分别是收缩、收缩,此时对应图2中的ac段。
(3)二氧化碳从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后,经肺排出体外的途径: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④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③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2024·枣庄中考)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__________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________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_____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化学性
麦芽糖 
胰腺和肠腺
(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______,小明体内膈顶部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胸腔迅速_______
(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收缩
上升
缩小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________曲度过大。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条件
反射弧
晶状体
(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 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 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实验)误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根据曲线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
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解析:(1)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是一种化学性消化。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胰腺和肠腺分泌的胰液和肠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题图中爸爸此时为屈肘,肱二头肌的状态是收缩,小明体内膈顶部上升,胸腔迅速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故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咽,所以食物会容易误入气管。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准确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5.(2024·济宁二模)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甲~丁表示器官、系统或细胞,a~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__________,参与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
(2)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曲线______段(用字母表示)。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氨基酸
胃、小肠
bcd 
2
左心房
动脉瓣打开,房室
瓣关闭
(4)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其中近曲小管的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是完成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由此分析,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_层细胞。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四(或4)
解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消化变为物质a氨基酸,参与过程①的器官有胃、小肠。
(2)图一中过程④呼气对应图二中的曲线bcd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途径可以是外界→呼吸道→肺→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图一中物质b(氧气)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2左心房。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接着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然后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所以,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4层细胞(肾小球壁1层+肾小囊内壁1层+肾小管壁1层+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1层)。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2024·济宁二模)甲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及Ⅰ和Ⅱ均代表人体内的生理过程;乙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A、B、C代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如果某同学摄入的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在甲图中食物经过过程①后的终产物是_______,②代表的是该物质的______过程。
(2)A系统中血液循环运输的开始源于心室的收缩,对应的应当是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状态,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葡萄糖
吸收
B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3)通过研究,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形成原尿150 L,而排尿只有1.5 L,原因是经过甲图中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表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③⑥⑦
解析:(1)①表示消化,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人类从外界获取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首先在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消化酶彻底消化成葡萄糖。②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表示吸收。
(2)乙图中A表示心房收缩,心室舒张,B表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C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所以心室收缩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动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形成原尿150 L,而排尿只有1.5 L,原因是经过甲图中的过程Ⅰ,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重吸收回血液。
(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甲图中属于人体代谢废物排泄途径的是③呼吸、⑥排汗、⑦排尿。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7.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下面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________组成。
(2)图中字母A代表心脏的一个腔,其名称是________。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________。
(4)在肺循环过程中,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________血。
(5)与A相比,左心室的心壁肌肉_____(填“厚”或“薄”),是因为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经历的路线长,阻力大,这体现了___________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血液
右心室
氧气
动脉

结构与功能
解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心脏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割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有上下两个腔,这两个腔是相互连通的,上面的空腔叫心房,按照身体位置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图中字母A代表右心室。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氧气。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肺循环的路线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5)心脏四腔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要流向全身各处,所以左心室心肌壁最厚,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8.(2024·菏泽中考)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________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_________系统,在心脏中的____________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胆汁、肠液、胰液
收缩
bc
C
循环
右心房
肺动脉、入球小动脉
解析:(1)脂肪首先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
(2)图甲①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由分析可知,②呼气过程与图乙中曲线bc段对应。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通过肝静脉进入图甲中[C]循环系统,在心脏中的右心房首先出现,然后通过体循环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途径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流经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是入球小动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9.(2023·枣庄中考)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发育。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①表示________(填气体名称)的扩散过程,[D]________系统中运输该气体的血细胞是________。
(2)食物中脂肪成分在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______,经过⑤过程进入D系统,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除通过皮肤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________(填字母)完成。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氧气
循环
红细胞
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
A、B
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
规律、远离不良嗜好
解析:(1)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泌尿系统,C表示消化系统,D表示循环系统。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则①表示氧气的扩散过程。D循环系统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2)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胰液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过小肠的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即排尿、 排汗和呼吸。所以,除通过皮肤排汗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A呼吸系统和B泌尿系统完成。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第9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基础知识储备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任务目标达成
1.A [③是膀胱,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A正确;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两者里面都是尿液,正常情况下,都不含有葡萄糖,B错误;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肺和皮肤等,也具有排出废物的作用。可见,①肾脏不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错误;②是输尿管,而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错误。]
2.C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A正确;肾静脉是体循环的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B正确;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和糖尿病没有关系,C错误;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任务二
基础知识储备
1.(1)④肾小球 ②肾小囊 ⑤肾小管 (2)原尿 血液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1)√ (2)√ (3)×
任务目标达成
1.C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3肾小球,2肾小囊,4肾小管,A正确;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在2中的液体是原尿,B正确;血液流经肾脏后,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因此6肾静脉比5肾动脉内尿素的含量减少,C错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是4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D正确。]
2.C [图中结构a的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可知结构a具有重新吸收的作用,结构a为肾小管。]
3.C [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没有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交换,C错误。]
4.A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滤过作用,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5.C [根据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可知,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B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6.D [甲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
7.B [从表格中看出,样品1中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样品2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因此样品1是血浆、样品2是原尿;样品3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3是尿液。]
8.B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被滤过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指标数据显示其尿液中红细胞和蛋白质超过标准值,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
任务三
基础知识储备
1.表皮 真皮 汗腺 神经末梢
2.(1)× (2)× (3)× (4)× (5)×
任务目标达成
1.D [皮肤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A错误。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B错误。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如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等,C错误。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D正确。]
2.B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这三条途径排出的代谢废物中都含有的成分是水。]
3.B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跑步时呼出气体散失水分为600毫升,运动时汗液达到2 000毫升,尿液500毫升,可见运动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汗液,B错误。]
4.D [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尿液量而不是原尿量。]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1.D [4肾小球、5肾小囊和6肾小管构成肾单位,A正确;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B正确;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而红细胞属于血细胞,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发生了病变,滤过了血细胞,C正确;4肾小球不能滤过血液中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能将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滤过到5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故5肾小囊中的液体与4肾小球成分相比,都含葡萄糖,D错误。]
2.A [肾小管应该与肾小囊相连,图中所标注的肾小管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故标注有误的是肾小管,A符合题意。]
3.A [有尿意要及时排尿,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要憋尿,A正确;适当喝水,适当多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B错误;如果结构③肾小球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如果结构⑤肾小管病变,患者的尿液中会有葡萄糖,D错误。]
4.D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等废物进入尿液被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减少,符合图示中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D符合题意。]
5.C [当维生素B2的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见,维生素B2在⑤肾小管处不一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6.B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④肾小管出现病变,B错误。]
7.B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从有到无的物质是葡萄糖,所以图中乙代表的是葡萄糖。]
8.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
9.解析:(1)观图可知:a是咽、g是胃,蛋白质在胃中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因此,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2)结构B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从B左心室泵入主动脉,此时心脏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3)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D右心室、A左心房。(4)组成i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⑤皮肤排出汗液、⑥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答案:(1)咽、胃 肠液和胰液 (2)房室瓣 (3)D、A (4)肾小球 (5)②⑤⑥
微专题(二) 人体的生理活动
强化突破
1.解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小肠,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循环系统的途径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脑部组织细胞。所以,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3)进行过程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血液由c→d时,血液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4)肾单位是由⑧肾小囊,⑨肾小球,⑩肾小管组成的。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苏翊鸣(健康)的尿液与⑧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5)苏翊鸣站在领奖台上,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1)小肠、氨基酸 (2)①→②→③→④ (3)收缩 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⑧⑨⑩ 葡萄糖 (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解析:(1)过程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过程③吸收进入C系统(循环系统)。(3)C系统(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给全身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4)当⑤肾小球发生病变时,⑤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葡萄糖。
答案:(1)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胃液、胰液和肠液 吸收 (3)体温 (4)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葡萄糖
3.解析:(1)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因此,健康人血液中f葡萄糖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与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有关。(2)图1中,进行a吸气过程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所处的工作状态分别是收缩、收缩,此时对应图2中的ac段。(3)二氧化碳从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后,经肺排出体外的途径: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④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③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泡→体外。
答案:(1)唾液、肠液、胰液 胰岛素 (2)收缩、收缩 ac (3)④→1→3→③
4.解析:(1)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是一种化学性消化。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胰腺和肠腺分泌的胰液和肠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2)题图中爸爸此时为屈肘,肱二头肌的状态是收缩,小明体内膈顶部上升,胸腔迅速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故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咽,所以食物会容易误入气管。(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4)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准确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答案:(1)化学性 麦芽糖 胰腺和肠腺 (2)收缩 上升 缩小 咽 (3)条件 反射弧 晶状体 (4)(实验)误差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5.解析:(1)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消化变为物质a氨基酸,参与过程①的器官有胃、小肠。(2)图一中过程④呼气对应图二中的曲线bcd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3)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途径可以是外界→呼吸道→肺→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图一中物质b(氧气)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2左心房。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接着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然后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所以,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4层细胞(肾小球壁1层+肾小囊内壁1层+肾小管壁1层+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1层)。
答案:(1)氨基酸 胃、小肠 (2)bcd (3)2左心房 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4)四(或4)
6.解析:(1)①表示消化,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人类从外界获取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首先在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消化酶彻底消化成葡萄糖。②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表示吸收。(2)乙图中A表示心房收缩,心室舒张,B表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C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所以心室收缩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动脉。(3)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形成原尿150 L,而排尿只有1.5 L,原因是经过甲图中的过程Ⅰ,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重吸收回血液。(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甲图中属于人体代谢废物排泄途径的是③呼吸、⑥排汗、⑦排尿。
答案:(1)葡萄糖 吸收 (2)B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3)Ⅰ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4)③⑥⑦
7.解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2)心脏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割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有上下两个腔,这两个腔是相互连通的,上面的空腔叫心房,按照身体位置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图中字母A代表右心室。(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氧气。(4)肺循环的路线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5)心脏四腔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要流向全身各处,所以左心室心肌壁最厚,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1)血液 (2)右心室 (3)氧气 (4)动脉 (5)厚 结构与功能
8.解析:(1)脂肪首先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2)图甲①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由分析可知,②呼气过程与图乙中曲线bc段对应。(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通过肝静脉进入图甲中[C]循环系统,在心脏中的右心房首先出现,然后通过体循环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途径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流经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是入球小动脉。
答案:(1)胆汁、肠液、胰液 (2)收缩 bc (3)C循环 右心房 肺动脉、入球小动脉
9.解析:(1)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泌尿系统,C表示消化系统,D表示循环系统。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则①表示氧气的扩散过程。D循环系统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2)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胰液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过小肠的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即排尿、 排汗和呼吸。所以,除通过皮肤排汗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A呼吸系统和B泌尿系统完成。(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答案:(1)氧气 循环 红细胞 (2)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 (3)A、B (4)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