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共97张PPT)+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共97张PPT)+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21:54:44

文档简介

(共97张PPT)
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课标导航 明标定向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1.连线
①猫捉老鼠      A.能排出废物
②植物落叶      B.需要营养
③草履虫逃离盐水   C.能生长
任务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④种子发芽      D.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开花结果      E.能繁殖后代
⑥黄猫生了一只黑猫  F.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 ①—B ②—A ③—D ④—C ⑤—E ⑥—F
2.判断
(1)珊瑚每年都在变大,因此珊瑚属于生物。 (  )
(2)动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植物却不能。 (  )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4)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
× 
× 
× 
×
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
1.(2021·菏泽中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春天杨柳发芽  B.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
C.蝴蝶翩翩起舞  D.游人观赏盛开的牡丹花

B [智能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所以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2.(2024·济宁二模)现在很多大中城市的饭店都有自动送菜机器人,协助服务员送菜。送菜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
A.不需要进行维护
B.不能运动
C.不能生长和繁殖
D.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C [送菜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不能呼吸,没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因此不属于生物。]
[感悟提升]
只有生物才具有生命现象。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考向2 生物基本特征的判断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能进行反射活动
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反应包括应激性和反射,C错误;生物中绿色植物有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
4.(2024·泗水一模)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太阳”反映的生命特征相同的是(  )
A.蘑菇由小长大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会合拢
C.梨树开花结果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B [“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这一特性,和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会合拢反映的生命特征相同,B符合题意。]
1.连线(请将下列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①水中生活     A.大雁
②草原生活     B.睡莲
③沙漠生活     C.仙人掌
④空中飞行     D.狮子
任务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 ①—B ②—D ③—C ④—A
2.判断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  )
(2)生物可以生活在地球的任何地方。 (  )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  )
(4)生物圈包括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
√ 
× 
√ 
×
考向1 生物圈的判断
1.地球的下列地方,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岩石圈的表面 
B.海平面向上8千米
C.海平面向下15千米 
D.荒无人烟的南极

C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岩石圈的表面、海平面向上8千米和荒无人烟的南极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而海平面向下15千米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感悟提升]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其中不包含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所有范围,如月球、火星等。
考向2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2024·济宁期末)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除了阳光、水分外,还包括下列哪一些条件(  )
①适宜的温度 ②稳定的营养供给 ③土壤 ④空气 ⑤其他生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B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除了阳光、水分外,还包括①适宜的温度、②稳定的营养供给和④空气。]
4.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取得成功。你认为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水、氧气、食物
B.水、氧气、食物、保暖衣服
C.水、氧气、食物、香烟
D.饮料、氢气、食物

A [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航天员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各种食物等。]
考向3 栖息地的考查
5.(2024·台儿庄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C [生物圈具备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等条件,所以适于生物生存,A正确;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所以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错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栖息地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类群,D正确。]
6.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作栖息地
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类群

D [生物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生存环境,不同的栖息地的环境不同,生活的生物类群也不相同,D错误。]
任务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连线(请把活动与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用线连接起来)
①提出问题 A.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②作出假设 B.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③制定计划 C.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它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④实施计划 D.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⑤得出结论 E.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于解剖盘的中央,统计在无冰块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⑥表达交流 F.发现解剖盘无冰块一侧的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答案] ①—B ②—C ③—E ④—D ⑤—F ⑥—A
2.判断
(1)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单一变量。 (  )
(2)实验时设置重复组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  )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  )
(4)在科学探究中,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保持一致。 (  )
√ 
√ 
√ 
×
考向1 科学方法的区分
1.(2024·泗水一模)科学研究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查阅了诸家《本草》,走访药农、樵夫并实地考察,亲尝百草。其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  )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查阅了诸家《本草》”用的是文献法;“走访药农、樵夫”用的是调查法;“实地考察”用的是观察法;“亲尝百草”用的是实验法。]
2.(2024·成武县校级开学)“五爪金龙”是民间的称呼,它的真名是圆鼻巨蜥,属于一种大体格的蜥蜴。今年7月16日,圆鼻巨蜥时隔十年再次现身云南龙陵县。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在巡山时发现石缝中蹿出了一个大蜥蜴,四肢强壮而有力,他连忙用手机监测记录其行踪,这才让“五爪金龙”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A [村干部用手机监测记录圆鼻巨蜥行踪,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考向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2024·菏泽三模)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揭开自然的奥秘,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取证据是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不需要对照实验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普利斯特利的“植物—蜡烛—小鼠”实验
C.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
D.班廷的切除狗胰腺实验

A [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不需要对照实验,A符合题意;普利斯特利的“植物—蜡烛—小鼠”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B不符合题意;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因此设计曲颈瓶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C不符合题意;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依据有无胰岛素,设计对照实验,揭开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D不符合题意。]
4.(2024·滕州模拟)塑料制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中含有的一些塑化剂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吗?科研人员用小鼠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关步骤或结论正确的是(  )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甲组 10只 普通饲料
乙组 10只 普通饲料+塑化剂
A.随机选择20只幼龄雌鼠
B.实验的变量是饲料
C.记录每只小鼠初次发情时间,分别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D.若甲组的初次发情时间早于乙组,则说明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

C [实验通常需要随机选择健康的动物,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A错误;实验中,甲组和乙组小鼠的区别在于饲料中是否添加了塑化剂,即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添加塑化剂,B错误;通过记录和比较两组小鼠初次发情的平均时间,可以评估塑化剂是否对性早熟有影响,C正确;如果乙组(添加塑化剂的组)的小鼠初次发情的平均时间显著早于甲组(普通饲料组),则可以得出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的结论,D错误。]
[感悟提升]
(1)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者说偏离了自然状态,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2)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所用的材料不宜太少。
(4)应重复多次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如有数据,要对其求平均值。
1.填图
任务四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2.判断
(1)显微镜对光时使用低倍镜、大光圈。 (  )
(2)观察玻片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  )
(3)视野内的物像如果不太清晰,要转动细准焦螺旋。 (  )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  )
(5)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则向左上方移动玻片能将物像移动至中央。 (  )
√ 
√ 
√ 
× 
×
考向1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1.(2023·泗水县四模)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其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遮光器——调换物镜
B.⑦反光镜——反射光线
C.②目镜——放大物像
D.⑤粗准焦螺旋——小范围升降镜筒

B [①为转换器,作用是调换物镜,A错误;⑦反光镜,作用是反射光线,B正确;②是物镜,作用是放大物像,C错误;⑤粗准焦螺旋,作用是大范围升降镜筒,D错误。]
2.(2024·山亭区一模)显微镜是我们用来观察生物微观世界奥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李浩同学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人血液涂片时,发现视野模糊,此时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光圈  D.反光镜

B [李浩同学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人血液涂片时,发现视野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符合题意。]
考向2 显微镜的使用
3.(2024·济宁模拟)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操作,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外界环境较暗时,可以转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
B.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640倍
C.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后,较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C [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下,细胞变大,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细准焦螺旋,C错误。]
4.(2020·济宁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C [甲是低倍物镜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镜下的物像。从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②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感悟提升]
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一、选择题
1.(2024·菏泽二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新陈代谢 ②生长发育 ③适应环境 ④应激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D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即具有①新陈代谢现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④应激性。]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2.(2024·峄城区一模)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发育
D 破壳而出的幼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C错误;破壳而出的幼鳄,体现了生物能繁殖,D错误。]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

3.(2023·枣庄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请选择正确的判断或操作(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决定
B.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目镜上
C.直接搬动镜头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D.物像不清晰可调整反光镜使物像清晰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决定,A错误。根据分析知,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目镜上,B正确。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C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错误。]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

4.(2024·东明二模)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
B.生物影响环境——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草履虫趋利避害
D.生物能适应环境——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说明鸟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

5.(2024·泗水三模)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这种自然现象,没有体现生命现象。]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

6.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存在,下列属于其生存基本条件的组合是
(  )
①氧气 ②水分 ③阳光 ④有机物 ⑤适宜的温度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A [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真菌不需要氧气也能生活,如酵母菌可以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

7.(2022·菏泽中考)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加便捷。图一是双目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图二是某同学观察根尖永久玻片标本时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换装上照明灯有利于对光
B.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②
C.要观察成熟区细胞应向上移动玻片标本
D.④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
D [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错误。]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

8.(2024·枣庄中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
B [荷花的花期的长短属于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哪种石榴花最美”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B符合题意;植物自然生长速度的快慢属于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不同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9.(2023·潍坊模拟)獭兔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增强消化的机制,如食粪行为。为研究食粪行为对獭兔生长发育(体重)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獭兔平均分为三组:甲组佩戴禁食粪项圈;乙组佩戴项圈,不影响食粪;丙组不做处理。在同等条件下培育并在不同日龄进行数据测量,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A.为保证准确性,图中体重应指各组獭兔的平均体重
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佩戴项圈”因素对獭兔体重的影响
C.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和丙组为对照组
D.食粪行为促进獭兔的生长发育与粪便可能改善肠道环境有关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C [为保证准确性,减小误差,图中体重应指各组獭兔的平均体重,A正确;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与甲组形成对照,目的是排除“佩戴项圈”因素对獭兔体重的影响,B正确;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为实验组,丙组对实验变量没有进行处理,为对照组,C错误;食粪行为促进獭兔的生长发育与粪便可能改善肠道环境有关,D正确。]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二、非选择题
10.(2023·济宁中考)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表为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方案。请作答:
装置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A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
处理 1 000 mL池塘水,饲喂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的等量饲料 26天发育
成小青蛙
B ? 1 000 mL池塘水,饲喂等量饲料 37天发育
成小青蛙
C 破坏甲状腺 1 000 mL自来水,饲喂等量饲料 发育停止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________、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根据上表,你为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________。请指出并改正C组实验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_______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
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
不做处理
C组不能添加自来水,1 000 mL自来水应改为1 000 mL池
塘水
相同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3)本实验中________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
(4)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
促进
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
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
环境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根据题干表格信息,本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不做处理,这样与A组对照,唯一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制剂。C组实验的错误是该组不能添加自来水,纠正应该是1 000 mL自来水应改为1 000 mL池塘水。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中B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分析实验结果:A组添加了甲状腺激素制剂,蝌蚪26天发育成小青蛙;B组对照,37天蝌蚪发育成小青蛙;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可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4)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操作应该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预测结果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蝌蚪继续发育成小青蛙。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应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024·济宁模拟)下列现象与生命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物生长发育
[B]岸边的柳树发出新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14
15
课时规范训练(1) 认识生命现象
B [岸边柳树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表明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错误。]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2.(2024·泗水二模)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B]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C]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
14
15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C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盛稻苗稀”描述的是稻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物有应激性”,C错误。]
14
15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3.(2024·峄城区三模)下面是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14
15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D [取显微镜时,需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A错误;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B错误;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C错误;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物像,右眼睁开便于绘图,D正确。]
14
15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4.(2024·江西中考)虹膜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下列显微镜操作中,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
[A]旋转目镜  [B]移动玻片 [C]调遮光器  [D]升降镜筒
14
15
C [瞳孔可以调节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刺激,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得视网膜受到足够刺激。显微镜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因此瞳孔和遮光器作用类似。]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5.如图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4
15
[A]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流程是③→①→②→④
[B]步骤③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标志着对光完成
[C]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标本
[D]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D [细准焦螺旋的功能是调节镜筒升降,可使视野内的物像更加清晰,如果步骤④中找不到物像,应该缓慢移动一下玻片标本,D错误。]
14
15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6.(2024·滕州一模)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
15
D [“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体现了生物(水稻)能对外界刺激(水)作出反应。]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7.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因此科学家推测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该过程利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14
15
[A]观察法和比较法  [B]实验法和调查法
[C]调查法和比较法  [D]实验法和观察法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A [科学家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科学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测它们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利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比较法。]
14
15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8.根据巴斯德实验的图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4
15
[A]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原则,B瓶起对照作用
[B]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玻璃瓶颈
[C]实验设置单一变量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D]该实验结论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14
15
C [A、B是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其中A瓶起对照作用,A错误;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A、B瓶中的变量是细菌,B错误;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设置了单一变量,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均应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C正确;该实验结论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5
9.(2024·峄城区三模)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张的看法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实验结论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B [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这是提出问题。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
14
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0.(2024·临沂中考)如图示显微镜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状态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B]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转动结构a
[C]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时,可调节c来降低视野亮度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14
15
C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图示状态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A错误;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转动结构b细准焦螺旋,B错误;c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时,可调节c反光镜来降低视野亮度,C正确;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玻片,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1.(2024·上海中考)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所要观察的材料处理成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
[A]易于染色  [B]能让光线透过
[C]防止污染物镜  [D]便于放置在载物台上
14
15
B [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所要观察的材料处理成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5
12.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5
B [具有系统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不具有系统,A错误;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B正确;运动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植物一般不能运动,C错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死亡,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3.(2024·台儿庄模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今日黄河,岸高林密,鱼跃鸟鸣,岁岁安澜。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鲤鱼戏水  [B]波光粼粼
[C]层峦叠嶂  [D]云蒸霞蔚

14
15
A [选项中“波光粼粼”“层峦叠嶂”和“云蒸霞蔚”都没有生物,也没有生命现象,而“鲤鱼戏水”中的鲤鱼属于生物,体现了生命现象。]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14
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A [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和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A正确;有的鱼生活在淡水中,有的鱼生活在海水中,B错误;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需要阳光,但并不是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C错误;有水的地方不一定就有鱼,有阳光的地方并不一定有草,D错误。]
14
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5.(10分)(2021·济宁中考)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现象,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地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是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类似现象还有很多。“爱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了“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14
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5
  分组
步骤   A组 B组
第一步 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注A、B,并加入等量土壤
第二步 各植入10粒大豆种子并加入适量清水
第三步 ? 遮光(黑暗处理)
第四步 放入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五步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长成绿色豆苗和黄白色豆苗的数量)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_____________,它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______内。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都应_____________。
(4)社团的同学观察发现,A组幼苗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请同学们依据观察结果写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5
叶绿素
叶绿体
光照的有无
不遮光 
相同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解析:(1)叶绿体有多种光合色素,其中就有叶绿素,而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叶绿素,它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2)在本实验中,探究的单一变量是光照的有无,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不遮光。(3)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都应相同。(4)根据实验结果“A组幼苗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14
15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任务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1.连线
①猫捉老鼠      A.能排出废物
②植物落叶      B.需要营养
③草履虫逃离盐水   C.能生长
④种子发芽      D.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开花结果      E.能繁殖后代
⑥黄猫生了一只黑猫  F.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判断
(1)珊瑚每年都在变大,因此珊瑚属于生物。 (  )
(2)动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植物却不能。 (  )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4)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
1.(2021·菏泽中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春天杨柳发芽  B.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
C.蝴蝶翩翩起舞  D.游人观赏盛开的牡丹花
2.(2024·济宁二模)现在很多大中城市的饭店都有自动送菜机器人,协助服务员送菜。送菜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
A.不需要进行维护
B.不能运动
C.不能生长和繁殖
D.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感悟提升]
只有生物才具有生命现象。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基本特征的判断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能进行反射活动
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4.(2024·泗水一模)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太阳”反映的生命特征相同的是(  )
A.蘑菇由小长大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会合拢
C.梨树开花结果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任务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1.连线(请将下列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①水中生活     A.大雁
②草原生活     B.睡莲
③沙漠生活     C.仙人掌
④空中飞行     D.狮子
2.判断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  )
(2)生物可以生活在地球的任何地方。 (  )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  )
(4)生物圈包括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
生物圈的判断
1.地球的下列地方,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岩石圈的表面  B.海平面向上8千米
C.海平面向下15千米  D.荒无人烟的南极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感悟提升]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其中不包含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所有范围,如月球、火星等。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2024·济宁期末)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除了阳光、水分外,还包括下列哪一些条件(  )
①适宜的温度 ②稳定的营养供给 ③土壤 ④空气 ⑤其他生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4.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取得成功。你认为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水、氧气、食物
B.水、氧气、食物、保暖衣服
C.水、氧气、食物、香烟
D.饮料、氢气、食物
栖息地的考查
5.(2024·台儿庄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6.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作栖息地
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类群
任务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连线(请把活动与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用线连接起来)
①提出问题 A.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②作出假设 B.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③制定计划 C.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它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④实施计划 D.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⑤得出结论 E.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于解剖盘的中央,统计在无冰块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⑥表达交流 F.发现解剖盘无冰块一侧的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2.判断
(1)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单一变量。 (  )
(2)实验时设置重复组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  )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  )
(4)在科学探究中,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保持一致。 (  )
科学方法的区分
1.(2024·泗水一模)科学研究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查阅了诸家《本草》,走访药农、樵夫并实地考察,亲尝百草。其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  )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4·成武县校级开学)“五爪金龙”是民间的称呼,它的真名是圆鼻巨蜥,属于一种大体格的蜥蜴。今年7月16日,圆鼻巨蜥时隔十年再次现身云南龙陵县。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在巡山时发现石缝中蹿出了一个大蜥蜴,四肢强壮而有力,他连忙用手机监测记录其行踪,这才让“五爪金龙”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2024·菏泽三模)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揭开自然的奥秘,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取证据是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不需要对照实验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普利斯特利的“植物—蜡烛—小鼠”实验
C.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
D.班廷的切除狗胰腺实验
4.(2024·滕州模拟)塑料制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中含有的一些塑化剂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吗?科研人员用小鼠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关步骤或结论正确的是(  )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甲组 10只 普通饲料
乙组 10只 普通饲料+塑化剂
A.随机选择20只幼龄雌鼠
B.实验的变量是饲料
C.记录每只小鼠初次发情时间,分别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D.若甲组的初次发情时间早于乙组,则说明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
[感悟提升]
(1)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者说偏离了自然状态,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2)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所用的材料不宜太少。
(4)应重复多次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如有数据,要对其求平均值。
任务四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填图
2.判断
(1)显微镜对光时使用低倍镜、大光圈。 (  )
(2)观察玻片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  )
(3)视野内的物像如果不太清晰,要转动细准焦螺旋。 (  )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  )
(5)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则向左上方移动玻片能将物像移动至中央。 (  )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1.(2023·泗水县四模)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其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遮光器——调换物镜
B.⑦反光镜——反射光线
C.②目镜——放大物像
D.⑤粗准焦螺旋——小范围升降镜筒
2.(2024·山亭区一模)显微镜是我们用来观察生物微观世界奥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李浩同学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人血液涂片时,发现视野模糊,此时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光圈  D.反光镜
显微镜的使用
3.(2024·济宁模拟)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操作,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外界环境较暗时,可以转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
B.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640倍
C.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后,较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4.(2020·济宁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感悟提升]
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一、选择题
1.(2024·菏泽二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新陈代谢 ②生长发育 ③适应环境 ④应激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24·峄城区一模)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发育
D 破壳而出的幼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23·枣庄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请选择正确的判断或操作(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决定
B.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目镜上
C.直接搬动镜头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D.物像不清晰可调整反光镜使物像清晰
4.(2024·东明二模)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
B.生物影响环境——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草履虫趋利避害
D.生物能适应环境——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5.(2024·泗水三模)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存在,下列属于其生存基本条件的组合是(  )
①氧气 ②水分 ③阳光 ④有机物 ⑤适宜的温度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7.(2022·菏泽中考)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加便捷。图一是双目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图二是某同学观察根尖永久玻片标本时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换装上照明灯有利于对光
B.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②
C.要观察成熟区细胞应向上移动玻片标本
D.④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8.(2024·枣庄中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9.(2023·潍坊模拟)獭兔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增强消化的机制,如食粪行为。为研究食粪行为对獭兔生长发育(体重)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獭兔平均分为三组:甲组佩戴禁食粪项圈;乙组佩戴项圈,不影响食粪;丙组不做处理。在同等条件下培育并在不同日龄进行数据测量,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保证准确性,图中体重应指各组獭兔的平均体重
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佩戴项圈”因素对獭兔体重的影响
C.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和丙组为对照组
D.食粪行为促进獭兔的生长发育与粪便可能改善肠道环境有关
二、非选择题
10.(2023·济宁中考)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表为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方案。请作答:
装置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A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 处理 1 000 mL池塘水,饲喂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的等量饲料 26天发育 成小青蛙
B ? 1 000 mL池塘水,饲喂等量饲料 37天发育 成小青蛙
C 破坏甲 状腺 1 000 mL自来水,饲喂等量饲料 发育停止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________、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根据上表,你为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________。请指出并改正C组实验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____________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3)本实验中________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
(4)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基础知识储备
1.①—B ②—A ③—D ④—C ⑤—E ⑥—F
2.(1)× (2)× (3)× (4)×
任务目标达成
1.B [智能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所以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2.C [送菜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不能呼吸,没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因此不属于生物。]
3.B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反应包括应激性和反射,C错误;生物中绿色植物有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
4.B [“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这一特性,和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会合拢反映的生命特征相同,B符合题意。]
任务二
基础知识储备
1.①—B ②—D ③—C ④—A
2.(1)√ (2)× (3)√ (4)×
任务目标达成
1.C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岩石圈的表面、海平面向上8千米和荒无人烟的南极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而海平面向下15千米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2.D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3.B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除了阳光、水分外,还包括①适宜的温度、②稳定的营养供给和④空气。]
4.A [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航天员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各种食物等。]
5.C [生物圈具备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等条件,所以适于生物生存,A正确;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所以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错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栖息地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类群,D正确。]
6.D [生物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生存环境,不同的栖息地的环境不同,生活的生物类群也不相同,D错误。]
任务三
基础知识储备
1.①—B ②—C ③—E ④—D ⑤—F ⑥—A
2.(1)√ (2)√ (3)√ (4)×
任务目标达成
1.D [“查阅了诸家《本草》”用的是文献法;“走访药农、樵夫”用的是调查法;“实地考察”用的是观察法;“亲尝百草”用的是实验法。]
2.A [村干部用手机监测记录圆鼻巨蜥行踪,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3.A [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不需要对照实验,A符合题意;普利斯特利的“植物—蜡烛—小鼠”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B不符合题意;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因此设计曲颈瓶对照实验来获得证据,C不符合题意;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依据有无胰岛素,设计对照实验,揭开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D不符合题意。]
4.C [实验通常需要随机选择健康的动物,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A错误;实验中,甲组和乙组小鼠的区别在于饲料中是否添加了塑化剂,即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添加塑化剂,B错误;通过记录和比较两组小鼠初次发情的平均时间,可以评估塑化剂是否对性早熟有影响,C正确;如果乙组(添加塑化剂的组)的小鼠初次发情的平均时间显著早于甲组(普通饲料组),则可以得出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的结论,D错误。]
任务四
基础知识储备
1.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2.(1)√ (2)√ (3)√ (4)× (5)×
任务目标达成
1.B [①为转换器,作用是调换物镜,A错误;⑦反光镜,作用是反射光线,B正确;②是物镜,作用是放大物像,C错误;⑤粗准焦螺旋,作用是大范围升降镜筒,D错误。]
2.B [李浩同学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人血液涂片时,发现视野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符合题意。]
3.C [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下,细胞变大,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细准焦螺旋,C错误。]
4.C [甲是低倍物镜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镜下的物像。从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②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1.D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即具有①新陈代谢现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④应激性。]
2.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C错误;破壳而出的幼鳄,体现了生物能繁殖,D错误。]
3.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决定,A错误。根据分析知,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在目镜上,B正确。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C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错误。]
4.B [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说明鸟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这种自然现象,没有体现生命现象。]
6.A [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真菌不需要氧气也能生活,如酵母菌可以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7.D [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错误。]
8.B [荷花的花期的长短属于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哪种石榴花最美”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B符合题意;植物自然生长速度的快慢属于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不同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
9.C [为保证准确性,减小误差,图中体重应指各组獭兔的平均体重,A正确;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与甲组形成对照,目的是排除“佩戴项圈”因素对獭兔体重的影响,B正确;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为实验组,丙组对实验变量没有进行处理,为对照组,C错误;食粪行为促进獭兔的生长发育与粪便可能改善肠道环境有关,D正确。]
10.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根据题干表格信息,本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不做处理,这样与A组对照,唯一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制剂。C组实验的错误是该组不能添加自来水,纠正应该是1 000 mL自来水应改为1 000 mL池塘水。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中B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分析实验结果:A组添加了甲状腺激素制剂,蝌蚪26天发育成小青蛙;B组对照,37天蝌蚪发育成小青蛙;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可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操作应该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预测结果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蝌蚪继续发育成小青蛙。(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应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答案:(1)提出问题 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 (2)不做处理 C组不能添加自来水,1 000 mL自来水应改为1 000 mL池塘水 相同 (3)B 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 促进 (4)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 (5)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