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解读文人向上姿态
———聚焦中考“贬谪类”诗歌
入场券
1.李白,字太白,号 居士,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 。
2.韩愈,字 ,唐代 的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 ”之首,后人将其与 、欧阳修、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3.刘禹锡, 代文学家,字 ,有 之称,写就 等名篇。
4.苏轼,字 ,号 ,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青莲
浪漫
“东坡居士”
退之
“古文运动”
梦得
唐
柳宗元
唐宋
八大家
子瞻
《秋词》
“诗豪”
1.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3.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入场券
万古惟留楚客悲
零落成泥碾作尘
独怆然而涕下
拣尽寒枝不肯栖
我言秋日胜春朝
《行路难》李白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定风波》苏轼
为你读诗
选择其中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有感情诵读。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他才高志大,本想干一番大事。然而他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李白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临别之时,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艰难,愤慨写下了《行路难》。
韩愈因写就《谏迎佛骨表》,劝阻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廷供奉,指出信佛于国无益,自东汉以来信佛帝王均短命,触怒皇帝,几近处死。经人说情,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内心的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遇。此前,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被贬,长期的贬谪生涯让他历经磨难,饱尝世态炎凉。白居易在宴席上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对其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写这首诗回赠白居易。
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被贬黄州。初到黄州,居无住所,临时借住在黄冈东南的定慧院。此时,他经历着物质生活的困顿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内心寂寞、失落,甚至对外界产生恐惧,常常只在夜晚出行,本诗便是他在此种心境下所作。
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一场遇雨事件触发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这是他在“乌台诗案”后,对人生、社会和自己进行的一次心灵洗礼与反思,由此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回顾
“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是诗人。”
——余秋雨《中国文脉》
鉴赏品析
狼狈即困苦、受窘
篇目 关键句 语言(炼字析词) 表现手法 情感
《行路难》 李白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停”“投”“拔”“顾”连续动词; “茫然”形容词 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反复;反问。 苦闷 抑郁
急切 不安
痛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九重天”“路八千”数量词; “横”“拥”动词 对比; 象征; 借景抒情 悲愤
凄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凄凉”形容词 “二十三”数量词 “弃”动词 “空”副词 用典 辛酸 愤懑
思念 怅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苏轼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3.穿林打叶声;风雨 “缺月”“疏桐”意象; “穿”“打”动词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象征; 双关
孤寂
诗人的困苦是怎样通过诗文来表达的?
阶段性目标:我能明确分析手法,规范答题思路
1.如何准确抓住诗人面对困境的“狼狈”心境?抓
2.诗人习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狼狈”之情?
贬谪诗赏析锦囊(学生版)
1.炼字析词:
2.表现手法:
贬谪诗赏析锦囊(倾囊相授)
意象、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副词
答题思路:析本义→明手法→描景象→析情感
借景抒情、反衬、用典、夸张、对比、
双关、反复、以动写静、托物言志
答题思路:定手法→析效果→表情感
文人&诗篇 关键句 核心情感 表现手法 链接材料
李白 《行路难》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苏轼 《卜算子》 《定风波》
面对贬谪的遭遇,诗人们是一蹶不振还是别有选择?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好收吾骨瘴江边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拣尽寒枝不肯栖。
乐观
自信
不屈
无悔
积极 乐观
豪迈 洒脱
豁达 从容
坚贞 高洁
用典
直抒胸臆
比喻;
对比
反问;
一语双关;
托物言志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2.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忠而被贬之愤
《水调歌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钱塘湖春行》
《卜算子·咏梅》
《长沙过贾谊宅》
《秋词》《定风波》
壮志难酬之怅
时光流逝之愁
漂泊孤寂之苦
思乡怀友之意
寄情山水之愿
乐观豁达之情
坚贞自守之志
贬谪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楚可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自古……我言……;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诗”常见情感
忠而被贬心不甘,壮志难酬路艰难。
时光易逝如流水,漂泊孤苦夜难眠。
思乡怀友情难断,闲适自得寻自然。
坚贞自守志不改,乐观豁达笑对天。
在屈辱、苦难的境遇中,有贬谪诗人不肯降心辱志而努力挣扎的痕迹。
——尚永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
实战练习
4
我是评卷员
外:开得早,香 内:坚强不屈,高洁
1.赞美了早梅率先开放、高洁夺目、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姿态。
2.抒发了诗人如梅花坚贞自守、正直高洁的品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对远方亲人的思念。4.被贬的孤独凄凉、年华易逝的感伤。
乘长风破万里浪
凌青云啸九天歌贬谪诗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贬谪诗人的文学常识;朗读并熟练背诵诗词。
2、通过诵读和对诗句的分析,掌握贬谪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
人间小,山月长。人间总有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看似浪漫至极的古人其实一直是生活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文人和政治家的身份往往是交织混合在一起的。可是文人特定的性格和心理使得他们在险恶宦海中往往翻船落水,或贬谪,或流放,从此远离政治权利中心,由此贬谪文学便产生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文人贬谪史,在里面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
(设计意图:引入贬谪诗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汇总贬谪诗,整体感知。)
二、入场热身
本节课我们将与贬谪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会,请同学们对课前完成的“入场券”进行抢答展示和订正,获取交流会的入场资格。
(设计意图:复习诗人的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检测,强调易错点,巩固记忆。)
三、时空交流会
(一)为你读诗
学案展示五首诗词(《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请两名学生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
(设计意图:诵读诗词,熟练记忆;简单回顾背景,带入诗境。)
(二)鉴赏品析
1.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说:“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是诗人。”(狼狈即困苦、受窘。)诗人的困苦是怎样通过诗文来表达的?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几首诗词中出现的手法和感情,从炼字析词和表现手法角度,复习贬谪诗赏析方法,体会诗人的处境。)
2. 总结贬谪诗赏析方法和角度以及答题思路。
(设计意图:明确分析方法,形成规范答题思路。)
(三)以意逆志
1. 面对贬谪的遭遇,诗人们是一蹶不振还是别有选择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围绕关键句子,具体进行分析,理解贬谪诗人在困境中做出的选择,用心体会诗中表达的更核心的情感意志,进而感受贬谪文人们向上的态度,是对本节课重点的巩固。结合链接材料,深入理解和学习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我们在诗词中看到了诗人复杂、起伏的情感。贬谪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很多,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这些诗词背后有哪些共同底色?
(设计意图:总结贬谪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并提示要根据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而不能固化归类。进一步提升,回扣主题——不肯降心辱志而努力抗争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首柳宗元的《早梅》。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①映楚②天碧。朔③吹飘夜香,繁霜滋④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⑤坐⑥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 ①迥:远。②楚: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偏远落后的永州。永州,古属楚地。③朔吹:北风吹。④滋:增加。⑤寒英:指梅花。⑥坐:即将。
1.诗人笔下的梅有哪些特点?(3分)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的“梅”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活动:我是阅卷员
1.请同学来点评上次作业,你来打几分。
2.教师点拨出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诗人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化的大幸。他们在与苦难的抗争中,唱出了精神的强音,成为我们后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乘长风破万里浪,凌青云啸九天歌。
贬谪诗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贬谪诗人的文学常识;朗读并熟练背诵诗词。
2.通过诵读和对诗句的分析,掌握贬谪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意。
【学习过程】
课前任务:入场热身(学习方式——自查资料)
1.李白,字太白,号 居士,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 。
2.韩愈,字 ,唐代 的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 ”之首,后人将其与 、欧阳修、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3.刘禹锡, 代文学家,字 ,有 之称,写就 等名篇。
4.苏轼,字 ,号 ,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5.你熟悉的贬谪诗人还有哪些:
课中任务: 时空交流会
(一)为你读诗
鉴赏品析(学习方式——小组交流讨论)
诗人的困苦是怎样通过诗文来表达的?
篇目 关键句 语言(炼字析词) 表现手法 情感
《行路难》 李白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总结贬谪诗赏析方法和角度以及答题思路。
诗人的选择
篇目 关键句 核心情感 表现手法 链接材料
《行路难》 李白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1.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2.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总结贬谪诗词中常见的情感
(三) 课堂训练
课后任务:精英进阶站
一.阅读诗歌,完成4~5题。(6分)(淮安区中考二模试卷)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唐]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晓日明村坞③。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释】①此诗写于元和五年(810),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的第五年。②洲渚(zhU):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③村坞(wu):村落。
4.宋人吴可认为“风惊夜来雨”中的“惊”字甚奇。请你简要说说“惊"字的妙处。(3分)
诗歌标题中的‘独”字含有怎样的意蕴 请根据诗人表达的情感简要分析。(3分)
根据本节课知识,自选角度赏析本诗。(4分)
客中初夏①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