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
德国妇女用鲜花送行士兵
“令人期待”的战争?
德国参谋长小毛奇说:“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英国妇女街头庆祝开战
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民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部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英国鼓励战争的海报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壹
矛盾的核心与焦点
问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美西战争中的海战(绘画作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化工厂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4页
如何理解“帝国主义”?
一战前的德国社会舆论:在“新时代”大国间表面上的和平竞争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各国正“为了人的生存空间、资本的生息空间、赢利的销售市场空间而重新相互角逐”。德国必须“在这最后一次对全球进行大瓜分”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总之,德国的未来取决于德国的扩张程度。
摘编自弗尔克·贝克汉恩《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矛盾?
结合材料,分析一战的性质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俄国
法国
领土争端与殖民地的争夺
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贸易摩擦
三
国
同
盟
三国协约
——《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40页
1879年10月7日,德奥便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1年到1913年,大国的军费开支陡然增加——德国增加了30%,俄国增加了50%。德国和英国投入巨资建造新型作战舰队,竞相建立最强大的海军。陆军的规模也大为增加。德国于1913年扩充了陆军,法国马上如法炮制。俄国对1905年败于日本的伤痛记忆犹新,到1913年已经在军队重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德国忧惧交加地注意到,俄国还计划进一步大肆扩军。
——《企鹅欧洲史·地域之行:1914-1949》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军备竞赛急剧升级
大部分国家中,渲染内忧外患的激烈言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大众媒体煽动着激烈的仇外情绪和不加掩饰的种族敌意,政府也乐得推波助澜。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更是给英国国内称为“沙文主义”或“武力外交政策”的极端民族主义好战情绪火上浇油。德国的保守政府在1907年所谓的“霍屯督选举”中极力煽动民族主义……
——《企鹅欧洲史·地域之行:1914-1949》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引起塞尔维亚人极大愤怒。青年普林西普进行刺杀行动。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西林普枪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5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在两大军事集团的推波助澜之下,萨拉热窝事件恶性发酵,地区冲突迅速演绎为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贰
矛盾的爆发与累积
西线:英法军队 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联军 俄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施利芬计划
1905年德国为进行一战制定的速战速决计划
(6个周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速决战”破产,战争成为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人教版九年级下世界历史37页
时间 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关键事件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7-1918.11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11月)
马恩河战役(德“速决战”计划破产)
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胶着状态)
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
一战的历史进程
补充完善下列表格
叁
一战后的
国际秩序
矛盾的暂时妥协与新的滋长
“滴!大国首席外交官体验卡”
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国家集团,并选取1-2名外交官代表,在
“巴黎和会”上申述本国的主张并综合各国利益诉求形成一个方案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要求围绕:
1.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
2.本国的利益诉求
3.国际组织的建立与规则
外交档案
“滴!大国首席外交官体验卡”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在出席和会的国家中,英、美、法、日、意五国各有5名全权代表,可以出席一切会议;其他国家只有1-3名全权代表,只能出席与他们有关的会议。……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世界现代史》
外交档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1919年一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
签订《凡尔赛和约》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与赔款,军备受限制,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一批民族国家的独立,从战败国中划分领土
组建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签订《四国条约》,就此废除英日同盟
签订《五国海军条约》,限制日本的海军力量,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实力,英国海上霸权被终结
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保留了日本诸多特权的情况下,中国收回德国旧租借地
签订《九国公约》,确定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中国再次成为列强的宰割对象
在欧洲、远东、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新秩序
构建了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结构
问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华盛顿会议(太平洋会议)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限制德国军备
(废除普遍义务兵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德国总理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的许多报纸上出现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国际关系史 现代卷》
强制的和平
分赃的实质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国际联盟
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是首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对旧有殖民体系进行调整,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国际联盟盟约》·第二十二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力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中外历史纲要(下)》89页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学思之窗
国际联盟
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是首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对旧有殖民体系进行调整,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以“全体一致”作为决策原则,无法有效运行其国际争端调节机制,难以维系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残缺不全的,这个国际秩序无法完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宗旨与任务。它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束手无策,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反应乏力,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制裁半心半意,对被侵略国家的支持缺乏诚意。
——徐蓝 《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
国际联盟它致力于维持战后的国际安排。后来的事实却证明,那完全是白日做梦。没有军事干预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多国集体安全框架只能是空想。虽然国联的创建者想把它建成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组织,
但是它其实仍然上是一个
欧洲组织,尤其受英国和
法国利益的主导。由于威
尔逊在美国受政敌阻挠,
因此本来应该是国联关键
成员的美国根本没有加入。
——《企鹅欧洲史·地域之行:1914-1949》
◎讽刺漫画:美国的缺席
美、苏缺席,使得国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有限
战胜国先是以消灭苏俄为目的,并组织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但是没有成功;接着又以孤立苏俄为目标,所以说凡尔赛体系是反苏反共的工具。这种防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扩大影响的根本宗旨,在以后20年内没有改变……
——徐蓝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因此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
——徐蓝 《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国社会科学》2015 (07)
国际联盟宗旨体现了维护和平,稳定国际秩序的要求,是规范国际秩序的一种努力,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强权主义的特征、决策机制的缺陷、英法操控的工具
德国民众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问题三:
为什么说“靠凡尔赛合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一战前 一战后
欧洲 处于世界中心,支配国际事务 分裂为战胜国与战败国
原有四大帝国解体,出现大批民族国家
相对衰落,并且其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其余国家、地区的挑战
美国 开始向海外发展,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口号作为其对外政策核心,但尚且缺乏实力 走出美洲,参与并力图左右国际事务,成为对欧洲的重要挑战力量
日本 开始崛起,但在欧洲眼中仍是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一战中势力壮大,独占中国东北地区,并想独霸中国,在亚太地区对欧美力量形成挑战
俄国/苏联 俄国内部孕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但尚末成熟,不足以威胁资本主义 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发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革命,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恐惧并敌视的挑战力量
亚非拉 正在觉醒,但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尚不能对西方殖民者造成较大打击 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民族民主运动形成新高潮,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相对衰落
崛起
开辟新
阵营
觉醒
斗争
德国虽然被迫在条约上签字划押,但从未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并对凡尔赛条约充满仇恨………可以肯定,随着国力的恢复与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人们怀念帝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铁腕人物“重振国威”这种社会状态便成为纳粹党和希特勒上台的社会土壤。
——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事实上,在巴黎和会召开的同一年,墨索里尼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并且在三年后于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在巴黎和会的第二年,希特勒就组织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德国掀起了反人类的法西斯运动;而在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同一年,以岗村宁次和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势力也在日本开始了法西斯运动。
法西斯势力崛起
所以说凡尔赛体系是反苏反共的工具。……当3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日益猖獗之时,英法仍然敌视苏联,这不但是世界范国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未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苏德再次接近的原因之一,其结果是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徐蓝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阶段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大国争霸不断,英法美日等国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该体系难以维持。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残酷的压榨,引发了战败国民众的复仇心理。
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矛盾:长期敌视、排斥苏联,意识形态对立阻碍友好外交。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和平”难以维系
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
背景
形式:一战
战后国际秩序
三条战线
三大阶段
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争霸不断、分赃不均
战胜国、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复仇心态、法西斯主义
帝国主义与苏俄矛盾: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时代特征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大国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战争准备
两大军事同盟……
舆论宣传: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
内涵
特征
影响
帝国主义的矛盾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转嫁
短期的胜利
长期的消耗
“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