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英国首相艾德礼在其任期内的讲话
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的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
克莱门特·艾德礼
(首相任期:1945-1951年)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
世界的新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梳理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相关史实;
通过材料分析,多角度认识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原因及影响,感悟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不易;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材料分析,认识这些挑战的历史渊源,探寻应对挑战的措施。
1500
1700
1800
1900
新航路开辟后
掠夺资源
暴力侵略
最终形成
加紧扩张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觉醒
高涨
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
殖民体系的
形成
亚非拉民族
解放运动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紧对外扩张。亚非拉逐渐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
1945
1914-1918
1939-1945
新高潮
二战后及冷战时期
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及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不断发起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壹
斗争,只为独立!
民族独立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独立的原因、历程及影响
独立的代价
原 因
1.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掀起了民族独立新高潮;
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殖民者镇压的肯尼亚人民
一、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认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并妨碍了增进世界的和平与合作。
二、所有的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三、不得以政治、经济、社会或教育方面的准备不足作为拖延独立的借口。
……
——1960年联合国《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2.联合国的支持
原 因
二战后……为了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5.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由于互相怀有敌意的超级大国美苏的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在各自的阵营中处于核心位置。在二战之前,国际竞争是殖民强国之间的竞争,现在,两个主要的挑战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殖民体系的延续怀有敌意。
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对美国的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继。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敦促英国让殖民地尽快独立,以增加对付苏联的筹码。
——摘编自钱承旦主编《英帝国史(第八卷)》
3.欧洲帝国主义国家衰落;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冷战的需要;
亚洲的非殖民化
历 程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非殖民化”
是指殖民地通过斗争迫使宗主国改变政策,从而获得独立,进而导致欧洲殖民帝国全面崩溃的一场运动。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的基本过程。
非洲 拉丁美洲
基 本 过 程
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新南非诞生 结果 1952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1990年,非洲最后一个独立国家纳米比亚成立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②巴拿马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英、法、比、葡等国所建立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历 程
独立与代价:印度
英国利用“东印度公司”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建立了殖民统治。
英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殖民统治,不断制造并扩大不同民族、部落、种姓和宗教之间的矛盾,收买印度大小封建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不断激化下,印度宗教矛盾逐渐凸显,民族分化趋势加快。
缘 起
1885年12月,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该党的上层官员普遍由印度教教徒担任,引起伊斯兰教徒不满。
1906年,印度伊斯兰教徒成立了自己的民族主义组织——全国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
宗教纷争愈演愈烈,内战一触即发
时间 地点 冲突死伤
1925年7月 德里、加尔各答等地 死伤数百人
1926年 加尔各答 约125人丧生,上千人受伤
1927年5月 拉合尔 30人丧生,300人受伤
1946年8月16日 加尔各答 4000人死亡,另有1万人受伤
我们不想要战争。如果你想要战争,我们会奉陪到底。印度要么分治,要么毁灭。
——穆盟领袖真纳
*数据整理自钱承旦主编《英帝国史(第七卷)》
独立与代价:印度
1945年印度共发生罢工848次,参加者782 192人,到1946年,第一季度发生的罢工已达426次,参加者4.26万人。“英国人滚出印度”“印度独立万岁”是工人集会或游行示威中经常可以听到的口号。
1946年2月18日,驻扎在孟买、卡拉奇等港口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印度水兵2万多人举行起义。此外,各党派团体纷纷举行抗议集会。最大一次群众性集会在加尔各答举行,估计有20万-30万人参加。群众性的抗议示威由加尔各答迅速扩大到孟买、德里、米鲁特、白沙瓦等城市。
——林承节主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印度人民抗英行动不断
“这里的局势十分不妙,……在我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前途渺茫。如果我不迅速采取行动,内战即将在我的任职期间爆发。”
——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给首相艾德礼的报告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仓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
蒙巴顿方案
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500万印度教和锡克教徒划在了巴基斯坦境内,又把大约 500万穆斯林划在了印度境内;
克什米尔土邦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东西巴基斯坦相隔1600公里,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如何评价《蒙巴顿方案》?
保证了印度的独立,鼓舞了亚非其他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
导致了印度的领土争端、宗教矛盾以及民族分裂。
独立与代价:印度
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三次印巴战争:争夺克什米尔
独立与代价:印度
克什米尔东邻中国,西接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靠印度,被称为“中亚心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结果: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
孟加拉
印度分而治之后患无穷!
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
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地中海沿岸军港)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
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
优先开采石油
租借军事基地
独立与代价: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独立
结合教材以及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提示:可以从时间、范围、方式、道路等角度思考)
时间长,范围广,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斗争方式多样,既有武装斗争,也有和平争取;
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特 点
多数国家独立后,仍与宗主国保持了密切联系;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影响。
影 响
亚非会议60周年会徽
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不结盟运动
1961年,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中小国家而发起的运动。
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
七十七国集团
1964年成立。七十七国集团运用联合国内平等表决制促使通过了较为公平合理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决议;抵制国际社会中的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等。
①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②第三世界不断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④普遍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
贰
辉煌与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问题与根源
发展中国家用来指称历史上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多数在二战后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大部分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常与“第三世界”混用。
概念明晰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奥(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
赞比亚总统时的讲话
第三世界反映的是独立于两大集团之外的身份,偏向政治概念;
发展中国家反映的是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经济发展程度,偏向经济概念。
结合教材,梳理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共同原因
亚 洲 非 洲 拉丁美洲
成 就
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共 同 原 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成 就
①政治上的独立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依托本地区优势资源发展;
③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亚非拉国家面临的挑战、导致的结果以及对策。
挑战及对策
1997年下半年,“金融强盗”索罗斯等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为支持经济发展,主要的拉丁美洲政府从西方(主要是美国)银行和国际信贷机构大举借债,从而成为世界上负债最严重的地区,很多国家的外债翻了四倍……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减缓到1%以下,甚至有时出现负增长。
——整理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
问题与根源
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让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由于政治体制不能适应非洲国家国情,使多数非洲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最为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出现政治不稳定(政治动乱和军事政变)。仅军事政变一项,1958年至1985年期间,就发生了60多起成功政变、70起流产政变和125起政变阴谋。
——舒运国《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以非洲为例,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以非洲为例,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整理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问题与根源
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
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模式落后等。
以非洲为例,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问题
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
非洲国家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仍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原因
问题与根源
路在何方?
应对挑战
中国方案
叁
回顾本课所学,你对于第三世界的困境有何认识?
(提示:可从原因、做法等角度思考)
应对挑战
长期的殖民统治是第三世界贫困化的根源;
第三世界需要提高自身治理水平,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才能从内部解决贫困化问题;
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仍需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要加强南南合作
(回答不局限于此,合理即可)
应对挑战
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共同
立场
东盟
中非合作论坛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
中国方案:
任何人都不会被落下,任何国家都能受益。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 结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
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
的崩溃
新兴国家的发展
原因、历程与影响
独立的代价
成就与挑战
问题与根源:以非洲为例
对策
助
推
课后作业:
构建二战、冷战与亚非拉独立之间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