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17: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繁荣与危机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 9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材不足
首先,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新的内容不够强调。其次,对于新变化的本质缺乏深入性的探究与讨论,教材叙述存在过于简略的现象
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四个子目展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与危机的两个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突出,但又彼此制约。教科书内容比较多,但线索比较清楚。
教材地位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07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08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14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20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26
上承国际格局的演变
下接社会主义、新兴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视角

教学原理: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围绕繁荣与危机 通过三个环节 解决四个问题
以战后的世界
作为切入点
繁荣危机实质?
繁荣背后危机?
繁荣因何出现?
资本主义新变化与基本矛盾并存
导入
升华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知识储备
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943年,美国
“定额配给对我们所有人
来说是平等交易”
1929年,美国
失业者在芝加哥的施粥处外排队。
20世纪30年代,苏联
苏联工农业成就宣传海报
战时配给
经济危机
苏联的成就
四分五裂的世界:“所有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思考:面对战后混乱的局面,资本主义国家路在何方?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蒙塔古·诺曼 (Montagu Norman)
英格兰保守主义银行行长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诺曼认为凯恩斯是“具有较大公众危害潜力的,精明的浅薄的公共知识分子……”
——Andrew Boyle, Montagu Norman: A Biography, London: Cassel, 160.
材料一:……应由国家直接干预,促进并补助新投资。……我希望将来我们不再坚持这种纯粹出于财政考虑的态度,而应把过去财政准则只允许我们花在战争破坏上的钱用到和平时期的企业发展上去。
——John Maynard Keynes, The World’s Economic Outlook, Atlantic 1, 1932.
材料二:国家必须对消费倾向施加指导性的影响,部份可通过政府的税收计划,部份可通过确定利率……投资的某种程度的全面社会化是确保实现接近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唯一途径。
——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Harcourt, Brace,1936, p.378.
约翰·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政府干预经济
实施宏观调控
思想转变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凯恩斯的新经济理念?
理论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材料三:日本政府通过赋税优惠、补贴、低息贷款和其他援助支持本国制造商。……并鼓励本国公司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此外战后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也非同凡响。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全体经济增长速度是一战和二战期间的三倍。(同样)美国的经济增长也不慢,它的人均产出增长75%,美国人富裕阔绰。
(美)杰弗里·弗里登:《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7-257页。
实践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合作学习:探究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与危机(小组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完成攻略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仔细阅读任务单上的材料,按组别对材料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尝试概括材料并回答任务单问题;
指出任务单中的史料的呈现类型(一手、二手史料等);

1414493327_314.png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繁荣组
材料一:福利国家的核心内涵是认为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享有某些基本的福利水准。甚至国家干预个人福利的具体的领域,即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个人社会服务。1945-1973年这段时期是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战后的英国掀起推广福利的高潮。《家庭津贴法案》(1945)、《国民救助法案》(1948)等,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也纷纷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国家全面介入个人生活,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大部分必须用于民生保障,从而保证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
邓智平:《福利态度还是福利程度:福利国家再认识》,《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问题一:根据材料,思考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问题二: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福利国家制度的积极作用?
范围广
法制化
国家干预
作用:提供最低保障,减少社会不平等;
刺激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个人生活
水平提高
个人新变化
任务一:分析“福利国家”的特点与影响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材料三:我们的州与城市陷入了福利制度的泥潭之中。随着福利范围的扩大和成本不断的攀升,福利体系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使得人们对其形成了长期性的依赖。
——Richard Nixo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Domestic Programs August 8, 1969.
材料二: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男主人每月的救济金是345欧元,夫人能得到289欧元,3个孩子每人各补助207欧元。这样他一家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
——
《高福利让欧洲大国骑虎难下:德国人要政府买婚戒》,《环球时报》2006年3月27日
抑制经济发展
培养“懒人群体”
根据材料,思考福利制度的弊端?
个人新变化
危机组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演变
(1966-2014)
战后美国、日本、西德就业人口分布
(1950-1990)
农业与工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中产阶层”趋于稳定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繁荣组
社会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产业转型成功,中等收入者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
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中) 于 1963 年 8 月 28 日在华盛顿特区的广场向支持者挥手致意,当时正值“华盛顿游行”,他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动员了废除种族隔离的支持者,并促成了 1964 年民权法案的通过。
1969 年 9 月 20 日,密歇根大学校园克里斯勒体育馆外的反越战游行。
1970年,美国华盛顿特区女性为争取平等雇佣权与教育权罢工游行。
社会政治危机严重
思考:社会运动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民权运动轰轰烈烈
危机组
社会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任务二:分析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原因
材料六: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社会和经济经历了一个向后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到了50年代,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司化国家”(Corporate State)。这些由几家、乃至十几家合并组成的大公司,以美国前所未有的财力和生产力,支配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J·K·加尔布雷斯在分析此时美国社会的性质时指出:1962年,美国最大的5家工业公司共具有360多亿美元的资产,占全部制造业资产的12%;50家最大的公司占全部制造业资产的三分之一;500家最大的公司占三分之二。拥有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共有2000家,占美国制造业全部财产的80%。
——John K. Galbraith,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New York: A Signet Book, 1967, p. 86.
社会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危机组
  
材料五: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强烈反扑,使南方各州黑人的合法权利在实践中得而复失,极端表现是“3K党”及其私刑,黑人冤狱、迫害乃至屠杀事件经常出现。因此,百年来黑人维权斗争不断,形成有特殊含义的“民权运动”。种族问题一直在政治斗争和社会舆论的议事日程上,到20世纪60年代达到新的高潮。
——资中筠:《美国20世纪60年代激进的民权运动及其终场》,《财新周刊》,第41期。
种族矛盾根深蒂固
社会财富集中,加剧社会矛盾
Timeline
危机组
1945年8月,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1955-1973年,越南战争
国家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国家利用科技制造战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贸易总协定
发展
观察: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
繁荣组
世界贸易组织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国际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国际经济新体系出现
材料七:197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5.84%,失业率为6.1%,社会危机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暂停美元与黄金间的兑换,使外国政府不得再以美元兑换黄金”。
——Richard Nixo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utlining a New Economic Policy: "The Challenge of Peace,” August 15, 1971.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材料八:1973年以后,战后时期日积月累的矛盾到了该了断的关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放慢,增长率是战后十多年里增长率的一半。失业人数增加两三倍,西欧和北美徘徊在人行道上无所事事的人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任何时候都多。通货膨胀是战后平均通胀率的三四倍,工业的命根子——石油的价格从一桶3美元涨到30美元。
——(美)杰弗里·弗里登:《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
货币体系瓦解
经济“滞涨”
危机组
国际新变化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之路
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停滞
任务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危机?
任务单完成攻略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仔细阅读任务单上的材料,按组别对材料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尝试概括材料并回答任务单问题
指出任务单中的史料的呈现类型(一手、二手史料);
分组探究: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危机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探究任务
福利国家的作用
社会结构的变化
国际经济体系特点
福利制度的危害
民权运动的原因
国际经济体系缺陷
探究结果
社会稳定
产业转型,社会结构优化
美元中心,美国主导
降低经济效率,培养“懒人群体”
种族矛盾根深蒂固;财富集中
体系瓦解,经济滞涨
史料类型
二手史料(论文)
二手史料(图表)
二手史料(图片)
一手史料
二手史料
一、二手史料
繁荣与危机之争实质


材料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统治的手段与方法改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未变
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高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继续存在并继续发展
导入
繁荣与危机之争
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