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区域文明的
多元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
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世界古代史
人类出现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十月革命
今
(全球化)
早期人类出现-15世纪末
第一、二单元:奴隶社会
第三、四单元:封建社会
16世纪初-19世纪末
九上第五六七单元、下第一二单元:
资本主义社会
20世纪初至今
九下第三~六单元: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起止时间】早期人类的出现到 。
【社会形态(性质)演进】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文明)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
【板块大主题(大概念)】 。
社会
社会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史》概要
板块一:世界古代史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15世纪末期
大河
海洋
奴隶
封建
【古代亚非文明】
通过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古代欧洲文明】
了解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
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封建时代的欧洲】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道大化改新。
知道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世界古代史: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一、整体感知
一、时空观念
探究一:奴隶社会下的亚非文明与欧洲的特征
二、考点梳理
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1课 古代埃及(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
2、所处流域:
3、文明成就:
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流域
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所处流域:
3、文明发展高峰:
4、文明成就:
西亚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阴历、60进制、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①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③影响: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
第3课 古代印度(古印度文明)
1、地理位置:
2、所处流域:
3、文明代表:
4、等级制度:
孔雀王朝
(鼎盛)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梵文、阿拉伯数字、佛教
种姓制度
①创立者:雅利安人。
②等级顺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③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④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等级制度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爱琴文明
荷马时代
希腊化时代
城邦时代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城邦特点:
典型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①民主政治的高峰:
②局限性:
★亚历山大东征 ①版图:
②积极影响:
雅典、斯巴达
小国寡民
(直接民主)
伯里克利时期
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亚历山大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十二铜表法》
前2世纪 共和国 称霸地中海
屋大维“元首制”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2世纪 帝国 “内湖”地中海
罗马城邦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
约前1000年
前509年
4世纪末
前27年
分裂
(拜占庭帝国)
(476年灭亡)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古文明名称 所处流域 所在大洲 奴隶制国家出现 文明代表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非洲东北部 约BC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 西亚 约BC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 南亚 约BC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
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 东亚 约BC2070年 青铜器、甲骨文等
相同点 ①地域上: ②经济上: ③政治上: ④文化上: 【拓展提升·一】古代亚非文明的异同
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所以称为大河文明;
都以农耕文明为主;
都实行奴隶主专政;
都保留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总结: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
总结: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地中海沿岸,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
【拓展提升·二】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的不同
大河文明(东方文明) 海洋文明(西方文明)
地理环境 大河流域 沿海地区
发源地区 亚洲和非洲 欧洲
经济类型 农业 手工业、商业
政治特征 中央集权 民主政治
主要代表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与发展的不平衡性
【拓展提升·三】古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
阿拉伯数字
佛教传播示意图
亚历山大帝国
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和平交往;暴力冲突(战争与征服)
你对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有何认识?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即时训练·任务一】
A
B
C
D
A处是 ① 文明所在地,发源于 ② 流域,该地区人民根据这一河流涨水的变化,制定了③ 。 ④ 是这一文明的象征,反映了该国国王的 ⑤ 。
古埃及
尼罗河
太阳历
金字塔
无限权力
B处是 ⑥ 文明所在地,其发展的一个高峰是 ⑦ ,文化遗产是
⑧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的 ⑨ 。
古代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夏商周时期代表性文明成就是
和 。
甲骨文
青铜器
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制度是
⑩ ,该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遭到 的反对。
种姓制度
佛教
C处是 文明所在地,该地城邦的特点是 由此形成了 (政体)。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古希腊
小国寡民
奴隶制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东征
D处是_ _文明所在地,该地法制的第一步是 ,该法律在罗马
时期颁布, 这一政治形式的创造标志着罗马演变为 。
元首制
共和国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
探究二:封建社会下的欧洲文明的特征
政治特点
经济特点
文化特点
①封君封臣制确立;
①庄园经济盛行;
②城市的兴起。
①教会神学对文化的绝对控制;
②大学兴起。
②教权与王权相结合,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横向: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纵向:西欧封建制度建立、发展到逐渐衰落与瓦解的过程。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王权与教权相结合
且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843年
基督教
法兰克王国
创始人:耶稣
地区:巴勒斯坦地区
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克洛维皈依
查理
“什一税”
克洛维
建国
查理曼帝国
一分为三
1世纪
4世纪末
481年
800年
兴起
传播
不断发展,势力强大
兴起
强盛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纽带:
特点:
封君
封臣
赐予封地,提供保护
无偿服兵役、提供金钱
赐地的人
接受封地的人
土地的封赐
①等级森严
②权利与义务交织
③具有契约性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不可以越级管辖,
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等级之间
11世纪 普遍存在
9世纪兴起,11世纪遍布欧洲
领主
庄园居民
庄园土地
庄园法庭(司法权)
耕地:自营地、份地
佃户(农民、农奴)
共用地
发展演变:
农业经济组织
社会政治组织:
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第8课 西欧庄园(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劳役地租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获得“特许状”成为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城市居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
通过两种手段:
武力斗争、金钱赎买
分化
早期
资产阶级
自治地位: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专业课程:神学、法学、医学
基础课程:七艺
孕育
12世纪
10世纪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市民阶层
促进
(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兴衰:
2、法制建设:
3、文化桥梁:
330年
395年
527年
1453年
罗马帝国设立新都: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
继任
拜占庭帝国皇帝
拜占庭帝国灭亡于奥斯曼 帝国
查士丁尼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兼收并蓄、承前启后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启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习惯法→成文法(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公民法→万民法(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拓展提升】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罗马法发展特点: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项目 日本 阿拉伯国家
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四分五裂,社会矛盾重重
特点 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政权形式 天皇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政教合一的国家
影响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统一过程中完成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
阿拉伯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
向中国学习,自上而下改革
进行统一(武力扩张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探究三:封建社会下的亚洲国家的特征
第11课 古代日本
1、社会发展:
2、日本封建时代的特征:
①效仿对象:
②意义:
唐朝的典章制度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幕府统治;
封建大庄园经济;
受中国儒家文化深刻影响。
庄园特权不输不入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文化上:
1-2世纪
5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期
1868年
出现国家
大和政 权
基本实现统一
源赖朝
设幕府于镰仓
孝德天皇
进行 大化改新
德川幕府垮台
大化改新
源赖朝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大和政权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帝国兴衰:
2、阿拉伯封建时代的特征:
政教合一,中央集权;
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信奉伊斯兰教,融合东西。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文化上: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8世纪中期
1258年
创立
伊斯兰教
迁居麦地那
建立穆斯林公社
帝国地跨
欧亚非三洲
阿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帝国灭亡
630年
占领麦加
伊斯兰教
穆斯林公社
亚、欧、非三洲
麦地那
麦加
穆罕默德
哈里发
改进传播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宗教 创始人 时间 地区 基本主张
佛教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基督教 忍受苦难,
死后可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独尊安拉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耶稣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穆罕默德
7世纪
麦加
(阿拉伯半岛)
共同点:
(可从创立地区、教义、作用方面考虑)
①都诞生在亚洲;
②都要求民众忍受苦难,顺从命运,放弃斗争;
③都曾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对比分析】比较三大宗教的异同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拓展提升】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课前任务】
1.尼罗河 两河 印度河 黄河、长江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梵文/佛教 甲骨文/青铜器
2. 古代希腊 雅典 伯里克利主政
3. 《荷马史诗》 宙斯像/《掷铁饼者》 帕特农神庙
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 苏格拉底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经济法等 儒略历
4.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战争与征服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5. 庄园经济 西欧城市 封君封臣 大学 教会神学
6. 《查士丁尼法典》
7. 拜占庭文化 文艺复兴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8.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让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9.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阿拉伯数字 伊斯兰 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