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统农业,因此,对我国农业遗产的保护,以及进一步的创造性转
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自农业,一贯讲求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此有意识地挖掘和弘扬农业遗
产中蕴含的传统农业文化,对营造全社会和谐自信的农耕文化氛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我
国的农业遗产是千百年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产物,它提倡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顺天时、应地利,适当运用人力引导天、地、人有机配合和协同,使农业有好收成。这种农业
生产经验升华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节用物力”“中正平和”等哲学与文化概念,是中华民
族的瑰宝,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目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已进行了六批中国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的评选,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应该进行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梳理出
华南、华东、西北等几大片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示范性农业
遗产基地,发挥它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挖掘示范基地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发挥
比较优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其传承弘扬是一项长期工作,尤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
来生动地诠释和体验其精髓之所在,因此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高度重视农业遗
产平台的打造,要将农业遗产的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农
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从政策上形成导向,保护重要农业文化
遗产,保障遗产地农民权益;其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让遗产地百
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认识到保护农业遗产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更加积极
地投入到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事业中:再次,需要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社会了解农业遗产
保护的重要意义,唤起民众对优秀农耕文化的再认识。有必要将之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
体系,让农业遗产地成为大中小学耕读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使年轻一代通过参加农事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