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19: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知识巩固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什么?
2. 此次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政治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农村

1992年
十四大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的含义:
指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图片反应农村生产方式是什么?
人民公社化
材料一:P39相关史事
问: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生产积极性不高,温饱问题仍没有解决
图表最后美化
凤阳:“乞丐县”
安徽:“乞丐大省”
“当时穷极了……小岗村每年秋收后都有人出去讨饭,不想办法是不行了。”
——小岗村生产队长严俊昌
小岗村:“乞丐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分户经营
保证国家集体
全国第一份分田包干到户契约(“生死状” )
1979 年,小岗 … …粮食总产量相当于 1966—1970 年 5 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安徽农村改革之路》
结果一:分田包干到户的小岗村——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搞“大包干”的农民合影
结果二:小岗村改革得到中央肯定——
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
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
罪过。 ——邓小平
推广:至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大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定义:P39相关史事
所有制:公有制
(不能
变卖)
方式:包产到户,分户经
营,自负盈亏
(只有使用权;可以转让)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1984年
1978年
40731亿公斤
30477亿公斤
全国粮食产量
增长33.6%
以下材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作用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人民公社体制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作用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想一想:建国后我国在农村生产关系有哪些改革?
1950-1952土地改革
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私有
公有
公有
公有




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困境1:农民A,今年大丰收。富裕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想要拿到市场交易。卖给国有企业,价格太低;当街售卖被城管抓;想去租店,政府官员回复不租铺面给私人;
困境2:1984年上海天气非常热,企业B申请增加风扇、鼓风机的产量,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最后盖完章,夏天已经过去了。
困境3: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思考:以下困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单一公有制,禁止私有交易
原因: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性
原因:大锅饭,平均分配,挫伤积极性
单一公有制,禁止私有交易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性
大锅饭,平均分配,挫伤积极性
1.时间: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内容: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集体经济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4.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
提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初步建立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课堂小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农村(先)
城市(后)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政企分开;按劳分配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概括20世纪70—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
课堂练习
1.(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1950年以来,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从根本上是为了( )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C
3.(2024·江西·中考真题)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4.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的变化,该变化( )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50年代 老黄牛 努力工作、踏实肯干
80、90年代 “当代愚公” 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
A.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B.始终以基层工人或农民为主
C.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