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19:58:46

文档简介

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遇见词句 感受文字力量(39分)
字词积累( 24分)
看拼音写词语(7分)
在传统节日里,到处都yánɡ yì( )着欢乐的氛围。春节时,人们会tiē fú( )、放biān pào( );元宵节,街头巷尾挂满了五彩bān lán( )的花灯,人们吃着tián nì( )的yuán xiāo( );寒食节,虽不能生火做饭,但那禁火冷食的习俗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人们会chā jiǔ( )、登高望远,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4分)
汤匙(chí shí)掺和(chān cān)黄焖鸡(mēn mèn) 栖息(qī xī)
机杼(zhù shū)间断(jiān jiàn)正衣冠(zhēng zhèng) 迢迢(tiáo zhāo)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4+1+1+1共7分)
( )然不同 张灯( )彩 ( )七八碎 ( )堂大笑
能歌( )舞 ( )无人烟 ( )心所欲 ( )哉游哉
春节到了,城里( ),一片喜庆热闹的景象。
这对双胞胎兄弟性格( ),一个活泼开朗,一个沉默寡言。
他在舞台上( ),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按要求写词语(6分)
写出与“万象更新”意思相近的成语(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与“寒食节”有关的传统习俗(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形容节日热闹氛围的四字词语(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运用(15分)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反问句)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3)他说:“我今天不能去学校了,要在家照顾生病的奶奶。”(改为转述句)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4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
孩子们欢喜得一蹦三尺高。 ( )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填序号)(5分)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节日里,人们有着丰富的活动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春节时,(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人们会去扫墓祭祖,缅怀先人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人们忙着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表达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街头巷尾挂满花灯,人们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
二、遇见诗文 了解多元文化(14 分)
1.回顾课本内容,完成填空(6分)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诗描绘出月夜的清幽冷寂。
(2)“春城无处不飞花, 。” 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
(3)老师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 , ” 来劝诫同学们要趁青春年少,奋发向上。
(4)《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为我们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其中,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这几天,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与魅力。
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8 分)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4 分)
除: 屠苏:
曈曈: 新桃: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2 分)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时的哪些习俗?请写下来(2 分)
三、阅读理解,遇见阅读 提升思维能力(21分)
课内阅读(10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用“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分)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香气——( ) 必定——( ) 停止——( ) 除非——( )
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请简要概括。(2分)
“守岁”有什么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习俗的理解。(2分)
课外阅读(11分)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短文围绕“家乡的端午”,写了哪些风俗?请分条列举。(4分)
文中画“____”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莫名其妙”的意思。(1分)
你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独特的风俗?请简要介绍一下。(3分)
四、习作表达(26分)
题目: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要求: 1.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围绕节日的习俗、氛围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写作。 3.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对该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4. 不少于400字。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试卷答案
基础知识,遇见词句 感受文字力量(39分)
字词积累(24分)
洋溢、贴福、鞭炮、斑斓、甜腻、元宵、插柳
汤匙(chí√ )、掺和(chān√ )、黄焖鸡(mèn√)、栖息(qī√)、
机杼(zhù√ 、间断( jiàn√)、正衣冠(zhēng√ )、迢迢(tiáo√ )
(截)然不同、张灯(结)彩、(零)七八碎、(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荒)无人烟、(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春节到了,城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热闹的景象。
这对双胞胎兄弟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活泼开朗,一个沉默寡言。
他在舞台上(能歌善舞),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1)与“万象更新”意思相近的成语:焕然一新、耳目一新
与“寒食节”有关的传统习俗:禁火、吃冷食
形容节日热闹氛围的四字词语:热闹非凡、锣鼓喧天
句子运用(15分)
(1)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示例: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的一律是红色的,有的清一色是黄色的,有的都是粉色的。
他说,他今天不能去学校了,要在家照顾生病的奶奶。
比喻 拟人 夸张 夸张
春节时,(C);元宵节,(E);清明节,(A);中秋节,(B);重阳节,(D)
遇见诗文 了解多元文化(14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寒食东风御柳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北京的春节》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1)除:逝去
屠苏:一种酒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新桃:新的桃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的习俗。
阅读理解,遇见阅读 提升思维能力(21分)
课内阅读(10分)
除夕真热闹。
香气——(香味)、必定——(一定)、停止——(间断)、除非——(除了)
从做年菜、穿新衣、贴春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这些方面描写了除夕的热闹。
“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也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在生活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大家一起聊天、看春晚,充满温馨。它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课外阅读(11分)
短文围绕“家乡的端午”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些风俗。
画横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贴符这一风俗的好奇与疑惑,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端午风俗的怀念之情。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文中指纸条上用朱笔画的道道让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示例:我家乡端午节有包粽子比赛的习俗。大家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粽叶、红枣等材料,比赛时,看谁包得又快又好。包好的粽子煮熟后,大家一起分享,充满欢乐。 (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习作表达(26分) 略。
按照作文要求,围绕自己选择的传统节日,从习俗、氛围、自身感受等方面展开写作,表达出对该节日的喜爱之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