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22: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国的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和台湾的联系。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年的 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年的 之战。
200
官渡
208
赤壁

夷洲
知识回顾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你认为谁最有实力一统三国?
数据来源:《三国志》《绪汉书 郡国志》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西晋的建立
二、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说出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敕勒川狩猎图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诸葛亮辅助朝政。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开始衰落。
魏灭蜀
266年
280年
263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曹丕死后,出身于世族豪门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西晋
280年,完成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一、西晋的建立
阅读教材85页第二段,结合下面的材料,从统治政策、生活上和社会风气三方面分析归纳西晋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火,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鲁褒《钱神论》
统治政策:
生活上:
社会风气:
实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道德沦丧,唯钱是图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4、西晋的社会状况
①统治阶层出身大地主、大贵族
②实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③社会风气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86页前两段,归纳八王之乱的背景。
材料一(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材料二(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惠帝记》
背景:①封王掌实权,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这种方式产生了哪些后果?
结合视频、教材内容及下列材料,思考:八王之乱带来怎样的影响?
流民南迁方向
西晋流民南迁示意图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反映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首北朝民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敕勒川狩猎图
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xiān)卑,羯(jié),氐(dī),羌(qiāng)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匈奴

阅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教材P87,概括少数民族内迁分布情况。
读图分析: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
氐、羌
匈奴、羯
鲜卑
陕西关中
山西
辽宁、陕西
及河套地区


鲜卑
鲜卑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少数民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从游牧转入农耕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胡床
椅子
方凳
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北方各族内迁以后,西晋向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还掠卖少数民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反抗不断地发生。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西晋
西晋灭亡之后政权更迭情况: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统一黄河流域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如何巩固统治呢?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南方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北方
东 晋
前 秦
知识归纳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社会状况: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社会风气道德沦丧,“唯钱是图”。
八王之乱
背景:封王掌实权,势力日益强大;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古代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
影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结果: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北方十六国政权并立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266 年
280年
316年
西晋从统一全国到灭亡,仅持续30多年。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败;
②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启示:
①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②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西晋
北方:十六国(前秦)
南方:东晋
八王之乱
游牧民族内迁
特点:
政权交替频繁
民族交融加强
分裂
统一
分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在讲三国结束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魏—蜀 D.魏—吴—蜀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西晋迁都
4、爷爷给小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课堂达标检测
B
B
A
C
5、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 )时
A.晋宣帝 B.晋武帝 C.晋惠帝 D.晋元帝
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摘自《敕勒歌》,此民歌在鲜卑族中广为传唱。历史上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
A.陕西关中 B.山西一带 C.河南山东 D.辽宁陕西一带
8、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匈奴族 B.羌族 C.羯族 D.氐族
C
D
D
D
9、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腐朽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B.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C.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D.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11、“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这是说的是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侯景之乱 D.五胡内迁
12、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魏帝此言反映了( )
A.司马昭位重权大,处处为民着想 B.司马昭有爱民之心,天下百姓皆知
C.司马昭夺取魏国政权,建立西晋 D.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
C
C
B
D
13、右图是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
A.县令的权力很大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出现了民族交融 D.政权极其腐朽
14、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15、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16、《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不发达 B.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C.五铢钱急剧贬值 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C
C
A
B
17、下面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18、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就在这一混乱动荡的时期,黄河流域却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局面。促成这一统一局面出现的政权是(  )
A.曹魏 B.前秦 C.前凉 D.前燕
19、“(西晋)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稳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未维持多久。”据此可知,西晋王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休养生息,社会稳定
C
B
C
20、东汉灭亡后,中原人口仅及全盛时期的七分之一。魏晋时期,只要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能“家使出谷”“输租调”“服事供职”,政府便大加欢迎。这一举措(  )
A.便于消除边疆分裂的隐患 B.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推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21、下表为《晋书》所载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的执政措施。这些措施 (  )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B.旨在提高个人修养
C.客观上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
D.抑制了宗教的传播
22、如图是洛阳博物馆收藏的由西晋武帝司马炎颁赐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晋归义胡王金印”。西晋时期此举( )
A.缓和了民族矛盾 B.消除了民族隔阂
C.加强了统一趋势 D.强化了地方势力
政权 执政措施
前赵 皇帝刘曜(匈奴族)提倡汉文化,在长安设立学校,传授儒学。
后赵 皇帝石勒(羯族)亲自到太学、小学考试诸生,按儒学的成绩高低给以奖励。
D
A
C
23、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的许多特点,如匈奴的结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等大部分都消失了,然而少数民族的食物,在中原却很流行。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特点是( )
A.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 B.政权分立
C.少数民族大量消失 D.“胡”“汉”观念加深
24、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客观原因是( )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南方经济发达
25、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A
C
A
26、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A. 农业发展 B. 海外贸易 C. 朝政腐败 D. 民族关系
27、《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西晋时期的“分久必合”是由谁来完成的( )
A.曹操 B.司马懿 C.司马炎 D.诸葛亮
28、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D
C
D
C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你列举
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间
灭亡了西晋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并分析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4)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分析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实现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
匈奴、鲜卑、羯、氐、羌
316年,匈奴。
建立:266年;灭亡:316年。
氐族建立的前秦;鲜卑建立的北魏。
匈奴
鲜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材料反映了西晋实行了什么制度?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这种制度?
(2)西晋实行这种制度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3)这一事件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分封制;西周、西汉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8、下列最能反映西晋统治阶级在生活上极为腐化的史实是( )
A.八王之乱 B.统治阶级唯钱是图
C.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 D.司马氏专权
9、西晋后期,人口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原水利失修 B.战乱不已,人们迁出战乱区
C.旱灾、蝗灾不断 D.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江南开发
10、右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11、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 )
A.长江流域 B.黑龙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C
D
B
D
14、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5、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