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共17页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共17页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17 21: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波粒二象性
第2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作为实物粒子的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是否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呢?
粒子性
波动性
(具有能量E)
(具有频率f)
(具有动量)
h
h 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具有波长)
人们称实物粒子对应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知识点一:德布罗意假说
例题:电子质量m=9.1×10-3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动能为100eV的自由电子的物质波波长。
解:由题意可知,h= 6.63×10-34J·s ,
E=100eV=1.6×10-7J,m= 9.1×10-3kg 。
根据
可得


我们为什么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请计算下题,试着从中找到答案。
一个质量为20 g的子弹以1 000 m/s的速度运行时,请计算其物质波波长,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并由此分析为何无法观察到子弹的波动性。
答案 由λ=?????,p=mv可得
λ=?????????=6.63×10?3420×10?3×1?000 m=3.315×10-35 m
我们无法观察到子弹的波动性,是因为子弹的物质波波长太小。故我们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太小。
?
粒子具有波动性,能否像光那样发生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呢?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
戴维孙
革末
知识点二:对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
从灯丝K射出的电子经加速电压U加速后,通过狭缝D成为很细的平行电子束,射到单晶体M上,用与探测器B相连的电流计G测量反射的电流。实验时保持θ角不变,研究加速电压U和反射电流I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电流I不随电压U的增大而单调增大或减小,呈现出的规律与X射线在晶体上反射产生的衍射规律相似。
实验结论
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1927年,汤姆孙用实验证明,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像X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汤姆孙
(G.Thomson,1892-1975)
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独立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并因此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方法
将电子束经上万伏高压加速,使其能量为10~40keV,电子可穿过固体薄箔,直接产生衍射图样。
1960年,约恩孙直接做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从屏上摄得了类似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照片。
这些实验结果都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在宏观世界中,一个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确定的。但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研究发现,这种不确定性存在如下关系:
海森堡
(W.Heisenberg,1901-1976)
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普朗克常量
这个关系通常称为不确定性关系,也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
知识点三:不确定性关系
不能同时精确确定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位置不确定范围与动量不确定范围的乘积大于或等于 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不确定性关系表明:
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很小的量,对宏观物体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关系可忽略不计,故宏观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确定的。
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关系
有不确定性关系的另一对物理量是能量和时间,能量E和时间t的不确定性关系为:
原子物理中,电子的能级实际上不是单一的能量值,能量有分布范围。电子停留在同一能级上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停留时间短,有的停留时间长。根据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关系,能量不确定范围越小的能级,电子停留的时间越长。
1.(多选)关于物质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B.抖动细绳一端,绳上的波就是物质波
C.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相比,质子的物质波波长短
D.宏观物体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没有波动性
AC
2.(多选)下列关于不确定性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确定性关系只适用于电子和光子
B.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他粒子
C.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物体,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
D.对微观和宏观粒子都不适用
BC
3.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 g的子弹都以103 m/s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答案:中子的波长:λ1=4.0×10-10 m,
子弹的波长: λ2=6.63×10-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