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19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19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22: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6课
第四单

三国
鼎立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三国杀 2008
王者荣耀 2015
三国群英传1998
真·三国无双
2001
【明】罗贯中著

三国鼎立的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刘焉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地方行政长官),镇安方夏。
——《三国志·蜀书》
黄巾起义
有功将领
皇室宗亲
军权
财权
行政权
割据 势力
东汉末年的社会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三国鼎立的背景
思考:曹操的势力何以发展壮大?
材料一:“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尊)奉天子以令不臣(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资治通鉴》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迎汉献帝到许
政治上的主动

三国鼎立的背景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经济上的支撑)

三国鼎立的背景
袁绍
四世三公
曹操

官渡之战
目 的:
作战双方:
时 间:
曹操战术:
结 果:
影 响: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偷袭火烧袁军粮囤
曹操 VS 袁绍
200年
曹军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为曹操以后 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曹操

官渡之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刘备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程昱
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目 的:
作战双方:
时 间:
战术:苦肉计、铁索连舟、火攻
结 果:
影 响:
赤壁之战:
曹操想要统一全国
曹操 VS 孙刘联军
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奠定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
曹操:
孙刘联军:
①士兵多来自北方,水土不服。
②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赤壁之战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 施 影响

蜀汉


三国鼎立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到达夷洲。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权由“多”到“少”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三国经济各具特色
魏:农业大国 蜀:丝绸大国 吴:造船大国
经济由“衰”到“兴”
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人口由“少”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