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卷(一) 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训练卷(一) 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8 10: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训练卷(一) 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C.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D.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2.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
A.使西瓜果实膨大 B.促进瓜蔓生长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3.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傍晚移栽植物可以提高其成活率
C.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旺盛
D.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4.在家移栽、换盆的时候,往往选择傍晚时分;培土结束后再适当剪去一些枝叶。其主要原因是 (  )
A.避免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B.避免因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
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
D.避免阳光直射损伤植物体
5.下列有关植物对水循环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促进降水
B.植物的茎叶能承接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C.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D.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能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6.如图所示,取一些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的上面倒置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一定量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竹签上的火星熄灭,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竹签上的火星熄灭,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竹签上的火星复燃,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竹签上的火星复燃,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7.人们种植葡萄、豇豆、黄瓜等水果和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攀缘生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使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B.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利于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
D.有利于二氧化碳的释放
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植物体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9.为探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气体变化,某生物学社团自创装置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装置的右侧广口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的红色液面上升,如图所示。导致液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呼吸作用消耗了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D.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10.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下图是玉米一天内生理过程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点时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比较a、p、c三点,p点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D.在b点时,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11.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水绵团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而上浮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使水绵团变轻而上浮
1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
B.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增加氧气浓度,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C.呼吸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13.某同学设计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他将四个装置置于阳光下,除烧杯中的溶液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产生二氧化碳)。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
14.下图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N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会不断增加
D.光照强度超过N点时,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
15.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并将试管先后放在距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气泡数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
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金鱼藻只进行光合作用
C.试管与灯的距离为4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数最少,原因是光照较弱
D.由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就越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9分)在格外炎热的夏天,像月季、三角梅这样喜欢晒太阳的花卉会因温度过高、光线过强而被灼伤。下图中被晒伤的月季叶片上出现了枯斑,虽然仍是绿色的,但已经发干变脆,出现明显的失水现象。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来自     作用,同时该过程能够        ,避免叶片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水分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后,主要通过      运输到其他器官被利用。
(2)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有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它由一对半月形的      构成。
(3)植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叶片萎蔫、出现枯斑的主要原因是         ,使得根部无法吸收水分或吸水速度变慢。
(4)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想要验证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的。请帮助这位同学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图中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填字母)。
②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的。
17.(5分)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②所代表的物质是    。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无光 B.光照
C.有光、无光均可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18.(6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通过生物学实验,同学们可以发现生命的奥秘,体验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下图表示同学们用银边天竺葵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有关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以上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步骤②的目的是            。
(3)光照数小时后,摘下遮盖黑纸片的叶片,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4)步骤③表示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之后可以发现只有      (填“见光部分”或“遮光部分”)变蓝。
(5)该实验的结论: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B D D B C C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D C B
1.B 解析: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是相互独立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灼伤;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B项不正确。
2.D 解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D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D项不正确。
4.B 解析:移栽植物时,要适当剪去一些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的现象,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完成的,虽然植物的气孔很小,但是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却很多,C项不正确。
6.C 解析:绿色植物(如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因此该实验中,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竹签上的火星复燃,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人们种植葡萄、豇豆、黄瓜等水果和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攀缘生长,这样可以使植物的叶片伸展,充分地接受光照,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增加产量,A项符合题意。
8.D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体中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项不正确。
9.A 解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该装置的右侧广口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瓶内小麦种子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由于小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引起瓶内气压减小,因此左侧玻璃管内的红色液面会上升,A项符合题意。
10.A 解析:曲线Ⅰ代表的生理过程只在白天进行,因此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表示呼吸作用,A项正确。a、c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交点,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B项错误。ac段(不包括a、c点)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玉米一直在积累有机物,因此比较a、p、c三点,c点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C项错误。在b点时光照过强,为了减少玉米体内水分的散失,叶片上的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但并没有停止进行光合作用,D项错误。
11.A 解析:水绵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在缠绕成团的水绵之间积存,使水绵团体积膨胀,漂浮于水面上,A项符合题意。
12.A 解析: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的生命力强,呼吸作用也就强,A项正确。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通过减少氧气浓度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延长保鲜时间,B项错误。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时刻都要进行的生理活动,其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C项错误。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项错误。
13.D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清水既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也不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产生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装置D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数天后生长最茂盛的是装置D内的植物,D项符合题意。
14.C 解析:M点时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项正确。 N点时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项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会不断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P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C项错误。光照强度超过N点时,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正值,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D项正确。
15.B 解析:金鱼藻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B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1)蒸腾 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成熟 导管 (2)气孔 保卫细胞 (3)温度过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4)①a、d ②装置a的塑料袋内壁上无小水珠(或小水珠很少),装置d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较多小水珠
17.(1)叶 (2)氧气 (3)B (4)叶绿体 (5)筛管
18.(1)②→④→①→③ (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 (3)酒精 (4)见光部分 (5)光 淀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