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水资源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水资源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8 09: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资源》第2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水资源》的第二课时,主要探讨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教材通过图表和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在空间上的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同时,教材还介绍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如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此外,教材还强调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具体实例和节水标志的解读,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复杂的地理现象和数据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地图阅读技能,但在分析图表和数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较少。因此,教学中应注重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和协调的重要性。
2. 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
1.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多种途径。
区域认知
1. 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了解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实地调查或模拟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 设计一份节水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难点
1. 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2. 理解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原理。
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展示一组关于水资源短缺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4)展示一张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5)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措施。
(6)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水资源》第二课时。 1. 观看照片和视频,思考问题。
2. 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教师提问。
3. 观察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 注意力集中:☆☆☆
2. 积极回答:☆☆☆
3. 思维活跃:☆☆☆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活动一: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讲解
(1)展示一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
(2)提问:我国降水量的主要集中在哪个季节?
(3)讲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4)展示一张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条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规律。
(5)提问:为什么长江的径流量在夏季最大?
(6)总结: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1. 观察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察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变化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3. 记录笔记,理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评价任务 1. 观察仔细:☆☆☆
2. 分析准确:☆☆☆
3. 总结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活动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讲解
(1)展示一张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提问:同一个时间,中国不同地方降水量一样吗?
(3)讲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展示一张北方与南方地区水土匹配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
(5)提问:为什么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6)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 观察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察北方与南方地区水土匹配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3. 记录笔记,理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评价任务 1. 观察仔细:☆☆☆
2. 分析准确:☆☆☆
3. 总结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活动三: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讲解
(1)提问:如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2)讲解兴建水库的作用: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减轻洪涝灾害,保障供水。
(3)展示一张小浪底水库和三峡水库的图片,介绍这两个水库的功能和作用。
(4)讲解跨流域调水的作用: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缓解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
(5)展示一张南水北调工程的示意图,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路线及其作用。
(6)总结:通过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1. 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察水库和调水工程的图片,理解其功能和作用。
3. 记录笔记,理解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评价任务 1. 思考积极:☆☆☆
2. 理解准确:☆☆☆
3. 总结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四: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讲解
(1)提问: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情况?
(2)讲解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和人为原因(用水量迅速增加、浪费、水质污染)。
(3)展示一些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4)讲解中国节水标志的含义:绿色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寓意节水。
(5)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6)总结:通过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1. 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察图片,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3. 记录笔记,理解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评价任务 1. 思考积极:☆☆☆
2. 理解准确:☆☆☆
3. 总结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 画出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标注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2. 列举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3. 说明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的作用。
拓展练习
1. 收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料,制作一份PPT,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路线及其作用。
2. 设计一份家庭节水方案,包括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3. 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小论文,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板书设计
一、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 时间分布
(1) 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2. 空间分布
(1) 东南多、西北少
(2) 南多北少
(3)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1. 兴建水库
2. 跨流域调水
(1) 南水北调工程
(2) 引滦入津工程
(3) 引黄入晋工程
(4) 引黄济青工程
三、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 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2) 人为原因
2. 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1) 关闭水龙头
(2) 节约用水
(3) 保护水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 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图表和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 课堂时间安排有些紧张,部分环节的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3. 对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4. 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