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07:5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三单元 写作
——抓住细节
精雕细琢抓细节,
妙笔生花绘世界
猜一猜 他 是谁?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大家能成功的猜到此人的原因是什么?
习作比较,哪一段写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最近天冷了,我很想家,周末一放假我就回家,我见到妈妈说我想她,妈妈说她也想我。
示例二:凛冬已至,我很想家,周末一放假我就冲回家,打开门,我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向门口看了一眼,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的向我跑来,嘴里还不停的说:“楠楠,你可回来了。”我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了。“我也想你。”妈妈用右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发,我感到妈妈的手在微微颤抖,我的眼泪又来了……
想一想,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什么是细节描写?
2.细节描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它传神刻画人物形象,给人以真实感;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人物内心,增强作品的生动感;细节描写深化文章主题,增强作品的深刻感。细节描写起到的是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水源头知细节】
细节特征
真实性
典型性
生动性
①真实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也是细节描写的首要原则。
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
“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赵树理
阿长与《山海经》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粗俗的、令人讨厌的睡姿真实可见,活灵活现。
②典型
将景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集中表现出来。
贵在精不在多,要善于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
《台阶》
“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抓住破草鞋这一典型情节进行具体地描写,一个勤劳的坚韧不拔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③生动
用语生动、简洁,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之感。
《卖油翁》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表情、动作
轻视、不以为意的态度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何抓住细节?
精心锤炼,刻画细节。
浓墨重彩,凸显细节。
细致观察,捕捉细节。
01
02
03
闪光的瞬间就是一个细节,就是一个特写的镜头。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感受,对生活场景作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如在眼前。
1、细致观察,捕捉细节
《阿长与〈山海经〉》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生动、逼真得力于细致的观察。
精心锤炼词句,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选准真实、典型的细节,在使用动词、形容词时注意推敲,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2、精心锤炼,刻画细节
《老王》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老王病重倚门的细节。
抓住动情点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烘托,把瞬间的美丽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3、浓墨重彩,凸显细节
《台阶》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踏黄泥 勤劳能干
二、学法用法试牛刀
明确:通过对鲁迅面孔黄里带白、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虽瘦但却精神矍铄,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写得形神兼备,一个战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注意: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
【近水楼台入细节】
示例: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火眼金睛善观察
法宝:放大镜+慢镜头
形容老年人身体好、精神旺盛的样子。
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一招:步步追问法
(原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脸很瘦,穿得也很差。
(追问: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有多“差”?)
(改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脸瘦瘦的,好似一层皮敷在面颊的骨头上,颧骨突出,眼眶凹陷进去,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第二招:类比联想法
(原文)老师讲课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讲着讲着,他就会将眼睛向上看,令人忍俊不禁。
(改写) 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启蒙先生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陶醉和沉迷;我曾在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里见过,托翁的眼神是对平民的同情和无奈;我曾在《时间简史》的扉页上见过,霍金先生的眼神是对科学王国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法。
抓住人物特定场景下的动作、神态,分解、放慢、放大,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在动作的连续切换中,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这样写出的情景才会细腻动人。
(原文)“ 传球!传球!好的!” 他大叫着,从沙发上站起来,挥动着双手。
(改写)“ 传球!传球!好的!”他旁若无人地大叫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眼珠子似乎都要鼓出来了,手在茶几上拍得啪啪响。“ 三分球!进啦!”他忽地从沙发上站起来,高高举起双手,在空中使劲地挥动,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身子也一个劲儿地晃动着。他以为自己是在NBA赛场呢!
第四招: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法。
(原文)柳树被太阳炙烤着,街上尘土飞扬,让人喘不过气来。
(改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一招:步步追问法。
第二招:类比联想法。
第三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法。
第四招: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法。
当然,细节描写的方法还有可以拓展出许多,我们应该在写作实践中发现、积累和运用。
【小结】
(二)精雕细琢添神韵
(1)运用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各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要用好“眼睛、嘴巴、牙齿、眉毛、鼻子”五虎将,抓住“最”表情。
名段赏析品细节
(2)锤炼词语:
点拨: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名段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3)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4)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色、味、质、感等要素。
【名段赏析品细节(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细节处,绘人物,见真情。
【名段赏析品细节(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由视觉到嗅觉,由静态到动态,由实写到虚写,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五彩缤纷,春色的美丽无比,春天的勃勃生机。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画面感十分强烈的春花图,怎一个“美”字了得!
张导演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遇到有一幅画面缺乏文字描述的难题,他要求同学们用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发生的事情,你能帮助他吗?
同学们仔细观察照片,你看到了谁?他们都是什么样子?拿起笔,慧眼独具写下来。
①小孩“脏”到什么程度?
②他们有多“瘦”?
③穿着怎么“破旧”?“破旧”的原因是什么?
④他们有什么样的表情
⑤你有没有想要对他们说的话?
优秀片段欣赏
我看见个子不等的四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光景,小脸上那本色的高原红已被黑色的污垢所侵占,衣裤仿佛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布缠绕而成的,有的干脆没有上衣,裸露的小胸膛隐约可见那条条肋骨。其中三个孩子还光着脚丫子,就是有鞋子的那个,也是开了口子的。但他们弯着小脑袋,仰着头,小手调皮地拧着同伴的耳朵,憨态可掬地嬉闹着欢笑着!咧开的小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似乎连那两个张开的小脚指都在尽情展示着欢乐!我想和他们交朋友,告诉他要是在中国会有扶贫攻坚战略,会有很多的叔叔阿姨帮扶我们家庭慢慢脱贫,走向小康。我也会把自己的衣服,学习资料捐给他们!
点拨:具体形象=步步追问+局部细写+想像延伸
再次修改一下你的文章。
我看见四个活泼自信的小男孩儿,他们坐在乌黑的草地上,身旁有一些垃圾,穿得很破烂,有的光着身子连衣服都没有。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在这背后战争破坏了他们各自的家庭,每个人瘦得跟没有血肉一样,似乎能看到他们的骨头,但他们坐在那里还是咧开小嘴,开心的笑着。
不勾不抹写作文,六到十段八百字。
开头结尾三五行,中间十行要分段。
字要工整标点准,单字不要占一行。
两个数字占一格,人名不用叉代替。
作文是读出来的 只有模仿才能超越
作文是写出来的 只有常写才能会写
作文是改出来的 只有修改才能提高
1、照片里的故事
2、我的节日故事
3、少年也有愁滋味
4、 的那一刻
文题1:《照片里的故事》,中心词“故事”,指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限定词“照片里”,指事件的载体,一定是照片,和镜头有关联。当然,照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生动具体的描写。
示例:文字提纲
第1段:照片勾起回忆
第2段:羡慕刮胡子(起因)
第3段:下巴光溜溜(经过1)
第4段:开始刮眉毛(经过2)
第5段:糗样被拍下(结果)
第6段:往事记忆犹新
文题2:《我的节日故事》,锁定节日中的新鲜小事,细节描写突出“精”。比如选择温馨无限的全家出游,和三五好友去图书馆享受“精神食粮”,和家人回乡下探亲采风等新鲜素材。用几句风趣幽默的话来表现过节的轻松愉快的心情,用一个细小的动作来展示节日里的满足或欣悦,也可以侧面描写来烘托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文题3:《少年也有愁滋味》,也许是一夜之间,我们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成长的烦恼也如约而至——听父母的唠叨是烦恼,受老师的批评是烦恼,娱乐时间太少是烦恼,知己朋友闹矛盾是烦恼,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却处处受限制是烦恼……
文题4:《 的那一刻》,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按下琴键”……
关键词“那一刻”,可以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亦可以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还可以是幸福温暖,终生铭记……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那一刻,最动情;那一刻,最难忘;那一刻,世界春暖花开。
示例:温暖心扉的那一刻
第1段:回味父爱点滴
第2段:放下杯子转身出去
第3段:细细品味湿润双眼
第4段:起床奋战暗自好笑
第5段:拍下蚊子原来为我
第6段:最爱我的男人
照片里的故事
照片上,一个男孩坐在医院的长条椅上,额头上,绑着一圈圈厚厚的绷带。这张照片上的男孩,就是我。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班上只有几个同学。我们闲得无聊,便玩起了“跑跑抓”。我们在走廊上跑来跑去,我一会儿跑到楼上,一会儿跑到楼下。
看见后面的同学马上就要追上来了,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楼下跑去。可是我并没有看路,正当我将目光转到前面时,突然,我发现前面竟然是一堵墙。我想要停下我的脚步,可不知怎么的,“刹车”竟然失灵了。于是,我的额头,便重重地与墙壁“亲密拥抱”了。
紧接着,我的额头剧痛起来,神志有些昏迷不清。慢慢地,头越来越痛,痛得我皱起了眉头,泪珠在眼眶里打了一会儿转,便纷纷地落下。我摸了摸头,手上沾满了红红的鲜血。
“阿然,你没事吧?”我模糊地听到了大家关切的呼喊声与急切的脚步声。几个同学纷纷围了过来,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两个同学上前把我扶起来,将我的手搭在他们的肩膀上,像抬伤员一样,小心翼翼地将我送到学校附近的医院。
在医院里,护士连忙帮我止血、包扎、缝针。同学们都站在一旁,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我。后来,老师也赶来了,陪我坐在椅子上,开始打吊针。怕我的父母惦记,老师拿出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事后,我回到班级,同学们围拢上来,不停地嘘寒问暖。
看着这张照片,回想起曾经的往事,不禁让我感到了友谊的可贵。友谊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是夏日里的一片阴凉,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
(全文共计602字)
(升格建议: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对人物与事件进行细微刻画,文中的长句变成短句,添加景物描写和修辞,变换一下开头与结尾,增强语言的文学性。)
怦然心动的那一刻
人生谁没犯过错。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而我必将无悔地迈出每一步。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我都将一一克服。毕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题记
天空仿佛一块黑色的幕布,没有一丝光亮。雨淅淅沥沥下着,“啪”地打在地上,随即又被地面反弹回来。
这是星期六,我坐在英语课外班的教室里,正在奋笔疾书。原因很简单,上周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十分难写,看看那讨厌的作文题目,我愣是一笔也下不去,只好早点来到课外班,将同桌的作文“搬”到我的作业上去。不到十分钟,我就交上了作文,心里感觉一阵轻松。
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离开了教室。当我也准备离开时,老师叫住了我,并让我去一趟办公室。走进办公室,我忐忑不安,紧张不已,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握了握拳,手心里全是汗。我望着老师,心中暗想:难道我抄袭作文被发现了?不会吧?如果真被发现了,该怎么办?不会的。但万一……
老师沉默不语,一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只好低下了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和老师都沉默着。终于,老师缓缓开口问道:“你难道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语气里透露出一丝失望。我抬起头,望了望老师。我咬了咬嘴唇,双手紧紧地握着,没有说什么,但我分明地看见老师眉头紧锁,表情十分严肃,脸上有一丝明显的失望。
窗外的雨,仍淅淅沥沥地,“滴嗒”地打在窗户上,留下一长串雨水的痕迹。透过窗纱的缝隙,雨丝落在我的脸上,灼痛了我的神经。老师失望的话语与表情,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
不等我开口说话,老师又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学习不能自欺欺人,不能投机取巧。你要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你必须对自己负责,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无悔!”听了老师的一番话,那一刻我震惊了,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对我的这番好意,以及最后他对我露出的期待的微笑。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的大石头已经落了地。雨停了,乌云也消散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温暖的光芒洒向大地。我伸出手,伸向阳光最耀眼的地方……
(全文共计804字)
仰望背影的那一刻
我向来不太喜欢父亲,甚至不想与他太亲近。他的想法总是有些偏激,而且又十分小气。生活也毫无情趣,工作之余只会做点家务,周末宅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
我总觉得和母亲一起生活就足够好了,至于父亲,可有可无。那年冬天,他说要回南方的奶奶家——陪他的老母亲过年,我和母亲却想与姥姥一起过年。他摇摇头,便孤身一人回老家了。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我们娘儿俩在姥姥家过得十分自在,但又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直到父亲回来,家中的碗盘重新变得一尘不染;每天清晨,桌上多了杯甜润可口的蜂蜜水;垃圾桶又重新宽敞了起来……这时,我才发觉,其实父亲的情感就像春雨一样,滋养心灵,润物无声。
今年暑假,我与父亲出门旅游。我们事先规划好了先爬山,再去孔庙。我们攀登的是棋盘峰。父亲很有“韧劲”,他走在前面,我紧随其后。渐渐地,我有些气喘,刚想停下,抬眼望去,父亲的背影因为逆光而笼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衬衫已经湿透,紧紧地贴在后背上。父亲和我的距离不远不近,他的身影恰好为我挡住了灼目的光线。
突然间,那一刻,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何尝不是这样,默默为我遮风挡雨,只是他不善于表达,也不爱交流。我曾抱怨父亲是“闷葫芦”,让我少了一份亲昵和依赖;我曾嗔怪父亲是“冷面人”,让我无法在他面前撒娇与任性。
日子在脚下踩出平静的音符。每天放学,拐角处等待我的便是父亲。看到我,他就会顺手接过书包,背在肩上。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或是多么炎热,父亲都走得飞快,不过,他也时常回头,看到我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就会安心地继续往前走。
但我知道,在拐弯处的那个十字路口,他一定会停下来。不论错过多少绿灯,他都会等到我跟上来,和我一起过马路。这样不远不近的守护,就是他对我的爱——一种含蓄的诠释。
我的父亲很平凡,我却从平凡之中窥见了伟大。朦胧中,他的背影又出现在眼前……
(全文共计764字)
在我的小相册里,有一张引人发笑的照片。照片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正噘着小嘴巴,对着手指头呼呼地吹气,眼角里还挂着几颗泪珠呢。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我的思绪开始滚动起来。我抚摸着每一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件往事,关于我,还有我的童年。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张边缘有些发黄的照片上,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连回忆和向往。时间回到两年前的那一刻,那件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事,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翌日清晨,路经沙地,忽然想起昨日埋下的那只小虫,不知今日死相如何。拨开土,细一看,顿时我的内心震颤不已:它还在动,微微地,虽已是欲罢不能。我后悔万分,在我无知的嬉闹下,亵渎了一个顽强不屈的生灵。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每一种水滴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