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09: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逢入京使
岑参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思乡 情怀。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69),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歌行,作品风格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语言变化自如。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以书写战争为主题,歌咏塞外风光,表现将士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也反映战争的残酷及征夫的思乡之情,作品大多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边塞诗:
作品简介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练 习 题
一.解释词语
①漫漫:
②龙钟:
③凭:
④传语:
请求,烦劳。
沾湿的样子。
捎口信。
路途遥远的样子。
二.填空
1、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理解性默写
四.简答题
1.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书)
①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
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 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中请紧扣“传语”二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书)
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书)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5.结合背景,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龙钟”好在哪里?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课外拓展:
5、“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判断题
1.诗人在回京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抒发思乡之情。( )
2.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难以振作精神,安慰家人。( )
3.诗人述说旅途艰辛,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平安” 中。( )
4.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战争场面,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
5.全诗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 的单一情感。( )
6.岑参: 宋代诗人,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
7.“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不远。“漫漫”,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
8.“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虚景。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
9.“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设置了悬念。( )
10.“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
11.“马上相逢”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赶紧托回京使者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乡的深情。( )
12.“马上相逢无纸笔”,“马”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边塞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骑着鞍马,交臂而过,可无纸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
13.“平安”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乡之情;而“传语”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
1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
15.后两句: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抱平安”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
1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
17.全诗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
18.本诗用语华丽,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难以振作精神,安慰家人。
C、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A、“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虚景。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D、“平安”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乡之情;而“传语”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五.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人在回京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抒发思乡之情。
B、“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C、全诗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D、岑参: 宋代诗人,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五.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马上相逢无纸笔”,“马”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边塞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骑着鞍马,交臂而过,可无纸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A、“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C、诗人没有述说旅途艰辛,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平安”中。( )
D、本诗用语华丽,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然而,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书)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