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继续深入探讨土地资源与农业的关系,重点在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了解如何保护土地资源。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展示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特别是东西部和南北地区的差异。接下来,教材详细讨论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及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保护措施。最后,教材介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农业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并了解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农业的重要性、分类以及东西部和南北地区的农业差异。然而,他们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可能还不够深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农业活动有限,因此对农业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此外,学生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手段,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 了解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到不同地区农业类型的差异。
综合思维
1. 分析我国农业东西部和南北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区域认知
1. 通过地图和实例,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情况。
2. 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优势,能够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1. 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对农业和土地资源的认识。
2.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保护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
3. 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难点
1.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2. 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3. 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生手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农业的重要性、分类以及东西部和南北地区的农业差异。
(2) 提问: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5) 播放一段关于农业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
2. 观看视频,感受农业发展的多样性。
3. 记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4. 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评价任务 1. 回顾上节课内容:☆☆☆
2. 理解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3.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和视频,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活动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讲解
(1) 讲解因地制宜的概念,强调农业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 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3)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 提问: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应如何发展农业?
(5) 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林业的好处。
(6) 展示其他地区的案例,如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靠近江河湖泊地区发展渔业等。
讨论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4) 展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5) 提问:如何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农业?
(6) 引导学生从合理利用土地、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 1. 阅读课本,了解因地制宜的概念。
2. 分组讨论,研究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
3. 汇报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成功案例。
评价任务 1. 了解因地制宜的概念:☆☆☆
2. 分析不同地区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3. 思考如何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农业:☆☆☆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土地资源的危机与保护 活动二:土地资源的危机与保护 提问
(1) 展示土地资源危机的相关图片,提问学生:土地资源的危机有哪些?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答案。
(3) 请学生逐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4) 展示土地资源危机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5) 提问: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6) 引导学生从国家政策和个人行动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讨论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土地资源危机的问题进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展示国家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政策。
(5) 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土地资源?
(6) 引导学生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面进行思考。 1. 阅读课本,找出土地资源的危机。
2. 分组讨论,研究一个土地资源危机的问题。
3. 汇报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4. 了解国家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评价任务 1. 了解土地资源的危机:☆☆☆
2. 分析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
3. 思考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危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活动三: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讲解
(1) 讲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科技对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2) 展示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灌溉、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等。
(3) 提问:科学技术如何帮助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4)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5) 展示现代农业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6) 提问: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广农业科技?
讨论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农业科技的应用实例进行研究。
(2)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强调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展示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5) 提问: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广农业科技?
(6) 引导学生从实验田、家庭园艺等方面进行思考。 1. 阅读课本,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研究一个农业科技的应用实例。
3. 汇报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4. 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最新成果。
评价任务 1. 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 分析科学技术如何帮助解决农业问题:☆☆☆
3. 思考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广农业科技:☆☆☆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结与巩固 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3) 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强调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a) 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畜牧业?
A. 东部平原 B. 西部高原 C. 南方丘陵 D. 北方盆地
(b) 下列哪种农业类型最适合在平原地区发展?
A. 林业 B. 渔业 C. 畜牧业 D. 种植业
(c) 下列哪种农业类型最适合在靠近江河湖泊的地区发展?
A. 林业 B. 渔业 C. 畜牧业 D. 种植业
(2) 简答题:
(a) 什么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举例说明。
(b) 列举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并说明其原因。
(c) 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题:
(a)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农业类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b) 通过网络查找一个成功的农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c) 设计一份关于保护土地资源的宣传海报,要求图文并茂。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完成选择题。
3. 完成简答题。
4. 完成实践题。
评价任务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完成选择题:☆☆☆
3. 完成简答题:☆☆☆
4. 完成实践题:☆☆☆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
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1)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畜牧业?
A. 东部平原 B. 西部高原 C. 南方丘陵 D. 北方盆地
(2)下列哪种农业类型最适合在平原地区发展?
A. 林业 B. 渔业 C. 畜牧业 D. 种植业
(3)下列哪种农业类型最适合在靠近江河湖泊的地区发展?
A. 林业 B. 渔业 C. 畜牧业 D. 种植业
拓展探究
1.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农业类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通过网络查找一个成功的农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3. 设计一份关于保护土地资源的宣传海报,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重要性
1. 提供生活必需品
2. 提供工业原料
3.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的分类
1. 种植业
2. 林业
3. 畜牧业
4. 渔业
三、农业的东西差异
1.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2. 西部:畜牧业
四、农业的南北差异
1. 南方:水稻、茶叶、水果
2. 北方:小麦、玉米、大豆
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2. 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畜牧业
3. 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
4. 靠近江河湖泊地区:发展渔业
六、土地资源的危机与保护
1. 土地资源的危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乱占耕地、滥伐森林、过渡放牧、土地污染
2. 保护耕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七、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1.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2. 合理灌溉,推广节水农业
3. 科学使用农药化肥
4. 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了农业部门的分类和特点,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了东西部和南北农业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4.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 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危机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6.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讲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时,部分内容讲解过深,如一些前沿生物技术原理,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理解困难,课堂出现短暂冷场,影响了整体教学节奏。
2. 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 在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对实际案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4. 在作业设计中,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 在课堂管理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