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历史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主题情境·主题辩论会
学习目标
2
情境串新知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前课回顾
1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前课回顾
1.1368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为强化皇权,在中央明朝废除______,权分六部;在地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为监视官民,明太祖设立_______,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明朝科举考试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一篇文章须分成八个部分,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
丞相
朱元璋
三司
锦衣卫
明太祖
4.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___________。
奴儿干都司
八股文
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知道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认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培养家
国情怀;
2.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重点
情境串新知
在探讨明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方式时,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与不同的见解,为此,历史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辩论赛,旨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明朝的对外交往策略。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战争与冲突的外交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集中在这参加我们的辩论赛活动,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评委入座。
辩论必须有一个话题,今天的主题是“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还是战争与冲突的外交”,对这一主题正反双方各持意见,展开辩论。
接下来,我宣布本次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发言举证,陈述观点……
西洋的位置:明初,人们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正方一辩发言举证:郑和下西洋
西洋何在?
东洋
“身长九尺,腰大十围, 四岳俊而小齿若编贝”“声音洪亮”,而且“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明史·郑和传》
姓名:
郑和,小名三宝,原姓马
民族:
祖籍:
回族
云南昆阳(今晋宁)
功绩:
靖难之役、七下西洋
1.背景——前提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经济基础: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根本)
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材料四: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
郑和(1371—1433)(邮票)
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朱棣),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
——《故马公墓志铭》
2.目的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自永乐(明成祖的年号)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自《通番事迹记》
3.概况
时间
次数
皇帝
出发地
最远 到达
1405-1433
7次
明成祖
刘家港(江苏太仓)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规模大
次数多
行程远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十二年,嗣王遣使奉表来谢,贡麒麟及名马方物。……正统三年贡麒麟,百官表贺。明年又入贡。自是不复至。
——《明史·榜葛剌传》
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刺,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刺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相关史事
4.影响
积极: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②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在祖法儿,“王即遣头目遍谕国人,皆以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易纻丝、瓷器等物”。到占城时,国王亲自出迎,前后随拥的番兵500余,仪式十分隆重。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代)中国的船队及其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界耳目为之一新,同时让来往于亚欧之间的威尼斯商人十分震惊,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的启示,出现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奇迹。
——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即使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那样跨海远征,也不具有西方开拓贸易市场的海洋经济目的,仅是为了布恩信、怀远夷,达到“四海宾服”的虚幻政治目标。
——摘编自张炜、方堃《中国海疆通史》
消极:①劳民伤财,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②没有经营海上贸易的想法,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走向开放。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观点阐述:故我方认为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
思考探究
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和品质呢?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和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的品质。
何为“倭寇”?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称为“倭寇”。
“倭患”: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1.背景
反方一辩发言举证:戚继光抗倭
概念辨析
接下来,由反方一辩发言举证,陈述观点
②国内: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懈;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互相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为什么明朝国力强盛,倭寇行动还如此猖獗呢?
日本武士
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沦为强盗
①国外: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海盗;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匹、细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大明律》
倭寇猖獗的严重危害: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材料:大肆毁掠……一望赭(zhě)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千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采九德《倭寇事略》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还写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个人
军事著作
第一阶段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第二阶段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与广东地区的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消灭当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经过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3.意义
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说说戚继光抗倭有何重要意义?
①成功地抵御了倭寇的侵扰,保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人,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人,俘虏29名。
奇袭牛田倭寇:击溃数上万倭寇,斩首688人。
蔡陂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人。
材料一:“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明史》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倭变事略》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②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并肩作战;
材料三: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③戚继光个人卓越的军事才能。
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鸳鸯阵示意图
狼筅(xiǎn)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戚继光
品德: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说一说以下诗句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如何评价戚继光?
评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指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接下来是自由辩论环节,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各方限时5分钟,双方总计10分钟,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有完为止。在此时间内,每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正方二辩发言举证:
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江苏南京浡泥国王墓
山东德州苏禄国王墓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
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1414年,派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
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知识拓展
反方二辩发言举证:援朝战争
时间:
明朝万历年间
背景:
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过程:
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丰臣秀吉
明神宗朱翊钧
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
——《明史·日本传》
积极: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
消极:明朝的国力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
明朝立国之后,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奉行“以德睦邻和谐周边”的外交政策,修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主客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也负责地方政府、周边少数民族的朝贡事务
会同馆:是明朝专门接待朝贡人员住宿的大规模驿馆,负责来朝贡使的饮食起居
凡蕃国及四夷土官,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者,所贡之物,会同馆呈报到部,主客部官赴馆点检见数,遇有表笺,移付仪部。
——《明会典》
四夷馆:负责外国朝贡使臣的翻译工作
行人司:奉命对朝贡国国王进行招谕、册封和赏赐
相关机构:
正方三辩发言举证:明朝的朝贡体系
反方三辩发言举证: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
1553年
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澳门领土主权仍属中国
1573年
后来,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自由辩论环节结束,接下来是结辩环节,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各为3分钟。先由反方四辩进行总结……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明朝虽然实力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国力逐渐减弱且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的种种挑战,如西班牙、葡萄牙、海上马车夫荷兰强势登上历史舞台,对明朝的统治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导致了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朝贡中断。
同时,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威胁明朝的主权完整。
故,我方认为明朝的对外关系是战争与冲突的外交。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明朝通过郑和下西洋、建立完善的朝贡体制和贸易体制,中外交往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贸易制度的制定上,为满足经济交流的实际需要,真诚欢迎各国前来贸易。对于外来船只带来的货物,除了官府进行政府采购之外,也允许民间通过固定的集市进行交易。另一方面,明朝也主动派遣使团到邻近各国访问。东到日本、高丽,西到波斯湾、红海一带,北到蒙古大漠,南到南洋诸岛,中国的丰饶富足、强盛的国力对这些地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所以,我方认为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
今天这场辩论赛可谓美轮美奂!同学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其实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和平交往的时期,也有冲突与战争的存在。这种变化反映了明朝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明朝的对外
关系
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战争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目的:政治、经济
概况:郑和、七下西洋、三十多国
意义:积极;消极
条件:经济、科技、个人、政府
课堂小结
援朝战争
1.(2024·四川内江)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B. 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C. 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开始输往西方
D. 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
D
随堂练习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开展贸易
B. 获取财富
C. 宣扬国威
D. 增长见识
C
3.(2024·同步大小卷)戚继光对前人的军事著作潜心钻研,同时结合战争中总结的经验,将一系列治军、用兵方略灵活运用,故而在对抗倭寇的战争中往往能取得胜利。这说明戚家军能击退倭寇得益于( )
A. 理论与实战良好结合
B. 极为坚毅的战斗意志
C. 军队的训练要求严格
D. 将领戚继光以身作则
A
护国利刃(明朝) ④“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 入选理由:▲ 中外交往
抗击倭寇
4.(2024·山西节选)走近文物·传承文明。九年级(1) 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国宝物语·见证历史”为主题,整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部分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答案】戚氏军刀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的遗物;它展现了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气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感受到明代军民保家卫国、捍卫主权的爱国情怀。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为④文物写出入选理由。(4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