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已经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但在数学课堂中还需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实践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教学环境分析
依据教学预想,只是利用幻灯片、图片、玩具模型,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学时,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教学设施一流,信息技术程度高,学生操作能力强,兴趣浓。只要班上所具备的多媒体环境进行教学,便可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个饼干盒、汽车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电脑播放盲人摸象的视频)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2.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图片),大家猜猜这是哪种动物的玩具模型呢?
生进行猜测,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慢慢地放出模型的图片,通过观察得出是一只小牛。
师:为什么刚开始大家猜不出来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师:对,很好,看来啊,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玩具小牛模型,(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玩具小牛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玩具小牛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玩具小牛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玩具小牛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每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每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三)巩固深化: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饼干盒,三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饼干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3.完成幻灯片上的“连一连”,知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像分别是什么样的。
4.出示两个小朋友观察车子的幻灯片,根据车子的图片,说出是哪个小朋友观察到的。
(四)拓展延伸:
1.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两个正方体搭在一起,观察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再动手操作三个正方体搭在一起从上面观察是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幻灯片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搭、看的过程,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五)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六)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七)布置作业
留作业和思考题,分享教学资源。
(八)反思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会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如果使用过度就会本末倒置,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偏离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