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与工业》第2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其特点,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掌握工业基地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此外,教材还强调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工业方面的知识相对陌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初步理解工业基地的概念。然而,对于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例来加深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复杂的工业术语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此外,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和讨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认识到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综合思维
1.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等因素,分析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2. 通过对比不同工业基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认知
1. 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位置。
2. 了解不同工业基地的优势和不足。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地图和图表,识别和描述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2. 利用实际案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其特点。
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分布。
3. 工业基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
1. 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2.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3. 探讨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展示一些常见的工业产品图片,如汽车、手机、家电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的生产地。
(2)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产品的生产地,并简要介绍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矿产资源与工业》第2课时,重点学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工业基地的位置。
(5)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工业基地进行研究。
(2) 每组负责查找该工业基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主要工业部门、优势资源等。
(3)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资料,准备汇报。
(4)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开展研究。
(5)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6) 教师点评,总结各工业基地的特点。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回答教师的问题。
3.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 参与小组讨论,查找资料。
5. 汇报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1. 了解工业基地位置:☆☆☆
2. 分析工业基地特点:☆☆☆
3. 小组合作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新课讲授 活动一: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讲解辽中南工业基地
(1) 介绍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2) 说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
(3) 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充足的水资源。
(4) 介绍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辽阳。
(5) 讨论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向现代工业转型的过程。
(6) 通过地图展示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位置和特点。
讲解京津唐工业基地
(1) 介绍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2) 说明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特别是钢铁、石化、电子、轻纺等。
(3) 分析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水资源较为紧张。
(4) 介绍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5) 讨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发展前景: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6) 通过地图展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位置和特点。 1. 听讲并记录笔记。
2. 观看地图,理解工业基地的位置。
3. 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4. 总结各工业基地的特点。
评价任务 了解辽中南工业基地特点:☆☆☆
了解京津唐工业基地特点:☆☆☆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新课讲授 活动二: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讲解沪宁杭工业基地
(1) 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2) 说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以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为主。
(3) 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科技发达,交通便利,但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对缺乏。
(4) 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南京。
(5) 讨论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市场规模大,科技人才集中,国际化程度高。
(6) 通过地图展示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位置和特点。
讲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 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2) 说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电子、纺织、食品加工等。
(3)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引进境外和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劳动力资源丰富。
(4) 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5) 讨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注重出口加工和制造业。
(6) 通过地图展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位置和特点。 1. 听讲并记录笔记。
2. 观看地图,理解工业基地的位置。
3. 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4. 总结各工业基地的特点。
评价任务 了解沪宁杭工业基地特点:☆☆☆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特点:☆☆☆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新课讲授 活动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讲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1) 介绍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
(2)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②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 通过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生物医药等。
(4) 介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与辐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
(5) 讨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合作。
(6) 通过视频展示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研究。
(2) 每组负责查找该产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应用领域等。
(3)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资料,准备汇报。
(4)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开展研究。
(5)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6) 教师点评,总结各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1. 听讲并记录笔记。
2. 观看视频,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
3. 参与小组讨论,查找资料。
4. 汇报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了解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
(1) 总结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较发达;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为主;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注重出口加工和制造业。
(2) 总结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②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④发展趋势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合作。
(3) 强调工业基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市场、科技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提出课后思考题:如何平衡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1. 回顾本节课内容。
2. 思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完成课后作业。
评价任务 1. 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特点:☆☆☆
2. 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3. 思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知识巩固
1. 画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图,并标注每个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主要工业城市。
2. 列表比较四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和优势资源。
3. 选择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和应用领域。
拓展提升
1. 收集资料,分析一个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2. 写一篇小论文,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 设计一个调查问卷,了解身边的人对工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板书设计
一、四大工业基地
1. 辽中南工业基地
- 重工业基地
-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煤炭、机械制造
- 优势资源: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 主要工业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辽阳
2. 京津唐工业基地
-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石化、电子、轻纺等
- 优势资源: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水资源紧张
- 主要工业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3. 沪宁杭工业基地
-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主要工业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
- 优势资源:科技发达,交通便利,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 主要工业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南京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主要工业部门:电子、纺织、食品加工等
- 优势资源:引进境外和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劳动力资源丰富
- 主要工业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二、高新技术产业
1. 概念: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2. 特点:
- 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 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 主要领域: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与辐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情境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详细讲解了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
3. 通过视频和实例,使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
1. 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对于部分复杂的工业术语,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解释。
3. 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凑,部分环节的讨论时间不够充分,需要在下次教学中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