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海洋资源》。本节主要介绍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各类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与过程,如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海洋的温度、盐度、光照、洋流等因素相关。此外,本节还强调了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平衡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海洋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海洋资源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了解较少。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结构、气候等,这为理解海洋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然而,学生对于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课时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
1. 认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能源资源等。
2. 理解各类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与过程,如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海洋的温度、盐度、光照、洋流等因素相关。
人地协调观
1. 认识到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树立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区域认知
1. 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包括种类齐全、数量巨大、开发过度与利用不足、地域性强等特点。
2. 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旅游资源。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2. 能够提出合理的海洋资源保护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条件。
2. 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包括种类齐全、数量巨大、开发过度与利用不足、地域性强等特点。
3.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旅游资源。
难点
1. 理解海洋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与过程,如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海洋的温度、盐度、光照、洋流等因素相关。
2. 认识到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平衡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3.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1) 播放一段关于海洋资源的视频,介绍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视频中展示不同类型的海洋资源,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
(3)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4)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海洋资源?这些资源有什么用途?
(5)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海洋资源。
(6) 板书课题:《海洋资源》。
讨论引入
(1) 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指出我国的沿海地区。
(2) 介绍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
(3)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海洋资源吗?
(4) 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海洋资源,如鱼、虾、贝类、石油、天然气等。
(5) 介绍我国四大海产和四大渔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海洋资源如此丰富? 1. 观看视频,了解海洋资源的多样性。
2. 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3. 列举自己知道的海洋资源。
4. 了解我国的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分布。
评价任务 1. 观看认真:☆☆☆
2. 回答积极:☆☆☆
3. 举例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一:认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 讲解海洋资源的分类 生物资源
(1) 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定义和种类,如鱼类、贝类、藻类等。
(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如温带海域、热带海域等。
(4) 讲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形成条件,如温度、盐度、光照、洋流等。
(5) 举例说明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用途,如渔业、医药等。
(6)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矿产资源
(1) 介绍海洋矿产资源的定义和种类,如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可燃冰”等。
(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海洋矿产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介绍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如大陆架、深海盆地等。
(4) 讲解海洋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如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
(5) 举例说明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用途,如能源、工业原料等。
(6)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经济有何影响? 1. 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资源。
2. 听取讲解,理解海洋资源的形成条件。
3. 举例说明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用途。
4. 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评价任务 1. 认真听讲:☆☆☆
2. 积极思考:☆☆☆
3. 举例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条件,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二: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种类齐全,数量巨大
(1) 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等。
(2) 通过数据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数量,如渔业产量、石油储量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海洋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巨大?
(4) 举例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四大海产、四大渔场等。
(5) 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如东部沿海、南海等。
(6)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开发过度与利用不足
(1) 介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如过度捕捞、矿产资源开采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过度开发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如渔业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过度开发与利用不足的问题?
(4) 介绍我国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措施,如设立海洋保护区、实施休渔制度等。
(5) 讲解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
(6)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保护海洋资源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1. 听取讲解,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2. 通过数据和案例,理解过度开发的影响。
3. 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4. 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措施。
评价任务 1. 认真听讲:☆☆☆
2. 积极思考:☆☆☆
3. 举例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特别是开发过度与利用不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三:探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
(1) 介绍我国四大海产和四大渔场,如黄渤海渔场、东海渔场等。
(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渔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
(3) 讲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方式,如传统渔业捕捞、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等。
(4) 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如食品、医药等。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如休渔制度、海洋保护区等。
海洋矿产资源
(1) 介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如东海、南海等。
(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矿产资源的开采现场。
(3) 讲解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如钻井平台、深海采矿等。
(4) 介绍海洋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如能源、工业原料等。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6)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合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如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创新等。 1. 听取讲解,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通过图片和案例,理解不同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价值。
3. 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4. 了解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1. 认真听讲:☆☆☆
2. 积极思考:☆☆☆
3. 举例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特别是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讲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过度开发
(1) 介绍过度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渔业资源减少、珊瑚礁破坏等。
(2) 通过图片展示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
(3) 引导学生思考:过度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4) 介绍过度开发的后果,如生态失衡、经济损失等。
(5)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过度开发的危害,如渔业资源枯竭、生态系统崩溃等。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过度开发?
开放式粗放
(1) 介绍开放式粗放的开发方式,如无序捕捞、随意排污等。
(2) 通过图片展示开放式粗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3) 引导学生思考:开放式粗放的原因是什么?
(4) 介绍开放式粗放的后果,如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5)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开放式粗放的危害,如赤潮爆发、海洋生物死亡等。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开放式粗放的开发方式? 1. 听取讲解,了解过度开发和开放式粗放的影响。
2. 通过图片和案例,理解不同开发方式的危害。
3. 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4. 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1. 认真听讲:☆☆☆
2. 积极思考:☆☆☆
3. 举例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和开放式粗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作业设计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形成条件?
A. 温度 B. 盐度 C. 光照 D. 洋流
2. 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是?
A. 黄渤海渔场 B. 南海渔场 C. 东海渔场 D. 以上都是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不包括?
A. 钻井平台 B. 深海采矿 C. 传统渔业捕捞 D.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问答题
1. 请列举我国海洋资源的三种类型,并简述其形成条件。
2. 请说明过度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两种保护措施。
3. 请描述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海洋资源》
一、海洋资源的多样性
1. 生物资源
- 形成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洋流
- 重要性:渔业、医药等
2. 矿产资源
- 形成条件:地质构造、沉积环境
- 重要性:能源、工业原料等
3. 化学资源
- 形成条件:海水蒸发、盐分沉积
- 重要性:化工原料、食盐等
4. 能源资源
- 形成条件:潮汐、波浪、温差
- 重要性:发电、供热等
二、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 种类齐全,数量巨大
- 举例:四大海产、四大渔场
2. 开发过度与利用不足
- 问题:渔业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 解决措施:设立海洋保护区、实施休渔制度
3. 地域性强,区域分布不平衡
- 举例:东部沿海、南海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海洋生物资源
- 开发方式:传统渔业捕捞、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保护措施:休渔制度、海洋保护区
2. 海洋矿产资源
- 开发方式:钻井平台、深海采矿
- 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创新
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 过度开发
- 影响:渔业资源减少、珊瑚礁破坏
- 保护措施:合理规划、严格监管
2. 开放式粗放
- 影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 保护措施:减少污染、加强治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视频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 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成长。
不足之处
1. 个别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形成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
2.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讨论环节。
3. 个别学生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了解不够全面,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补充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