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游____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
美丽中国
跟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课
本
去
着
旅
行
海上日出
颐和园
游——
金华的双龙洞
天山
跟着课本去旅行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分享一下你的旅行足迹吧!
说一说
游览印记
金
在“游 ”横线上填写游览地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过程写清楚。
习作要求
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
你想写哪个地方?
每到秋天,我就会去果园玩。
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景胜地
竹林、植物园、
荷塘、郊外……
身边美景
西湖、张家界、
九寨沟、巴厘岛……
选材指导
想一想:
你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画游览路线图,理清思路
按游览顺序写,衔接自然
移步换景法
边走边看,写路过的景点
定点观察法
以自己为中心,有序的观察四周。
(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理清顺序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按照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来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
移步换景法
课文回顾
仔细阅读《颐和园》,圈出文中每一段开头作者将景点连起来的词语。完成下面的练习:
( )颐和园的大门,( )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长廊,就( )万寿山脚下。
( )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 ),就是昆明湖。
移步换景法
进了
绕过
走完
来到
登上
下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颐和园》
移步换景法,用上过渡语,衔接更自然。
明明游北京动物园后,画了这张游览顺序图。你能用上过渡词句,把各景物自然地衔接起来吗?
我们从大门进入,首先来到熊猫馆。
观赏了可爱的熊猫,我们直奔貘科动物馆……
从貘科动物馆出来,我们来到了长颈鹿馆……
穿过非洲动物区,来到了象馆……
赏了高大憨厚的大象,从象馆出来,我们就来到了海洋馆……
我游览过的地方是:
学以致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游览路线画出你的游览线路,并用上过渡句简单说一说游览的顺序吧。
游览中看到的景物很多,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
抓重点景物,写出特点
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写出特点
要突出重点,详细写印象深刻的景物,这我明白,可是,怎么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
《海上日出》如何写出日出美景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颜色
动态
视觉
调动多感官观察,写出特点
颜色、形状……
声响、神韵……
静态、动态……
文段主要调动了哪种感官,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视觉
云雾变化多端、奇石形态各异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站在光明顶上向四周望去,一片白茫茫。漫天云雾悄(qiǎo)然而至,穿行于山峦(luán)之间,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回旋,时而舒展,一会儿遮住远处的山峰,一会儿又顽皮地退去。站在光明顶上,云就好似在脚下飘浮,真有腾云驾雾、悠然而去的感觉。过了一会儿,雾气渐小,对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来。这些石头,各有各的名字,什么“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各具特点,各有其形象和寓意。变换角度观察,更是形态各异,栩(xǔ)栩如生,真是美不胜收!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景物特点。
仔细观察这大象吹口琴,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出大象喷水或吹口琴时的动态特点。
学以致用
我们来到“欢乐大象展区”看表演。还没到展区,我就听到了悦耳的口琴声,我想谁在吹口琴呢 我使劲地往人堆里挤。看到了,大笼子里有一头肥肥胖胖的大象正在卖力地表演呢!看,它用大鼻子把口琴卷住,通过鼻子的呼气来吹口琴,仿佛它就是一位擅长音乐的演奏家,吹的曲子还挺有节奏的呢!只见它一会儿用长长的鼻子卷住口琴吹,一会儿又用鼻子朝天喷水,水柱溅起两米多高,像美丽的喷泉一样。在大象表演的时候,还邀请了小熊和小猴来客串表演呢,它可真够牛的!
示例
开篇点题
1
2
渲染气氛
秋意浓浓,徐徐清风吹来,我们迈着欢快的脚步,带着对云南丽江的无限向往,兴冲冲地出发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趁着春光明媚,我随爸爸妈妈到名人园游玩。
开头方法
引用诗歌、俗语、传说等
3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有幸来到了杭州。
自然收尾,抒发感受
结尾方法
1
2
总结概括
青海湖真美,不愧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泊”!
夕阳西下,我们不得不返程了。看着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大清谷,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再见了,大清谷!
产生联想
3
站在园中央的祈运台远眺四周,我仿佛跨越时空,与名人们面对面畅谈。我不禁扪(mén)心自问∶ 将来长大了,我能为家乡、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写作提纲】
总领全文
开头
记叙游览经过
中间
总结全文
结尾
交代游览时间、地点
让“我”流连忘返
怪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奇松:姿态秀丽、古朴苍劲
日出:美丽壮观、令人震撼
险峰:气冲云霄、险峻雄伟
佳作赏析
游黄山
去年秋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开篇总领全文,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
我们坐缆车上山,慢慢地离开了地面。放眼望去,高耸的山峰、茂盛的树林,尽收眼底。一棵棵松树长在悬崖峭壁上,像一位位守护黄山的卫士,苍翠遒劲,充满了生命力。
比喻:将黄山上的松树比作守护黄山的卫士,形象生动。
过渡句:交代了游览行踪的变化。
下了缆车,我们沿着石梯往上走,登上了玉屏楼,细细欣赏周围的怪石。那些怪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让人目不暇接。就说这边的“仙女弹琴”吧,犹如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女正在弹琴,诉说着自己无尽的心声。
瞧,那陡峭的山上蹲着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抬着头,望着月亮,好像期盼自己也能到月亮上去看看,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巧妙使用过渡句,写出了景点的变换,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作者对山上的怪石展开想象,生动地描写了怪石的形态。
欣赏完了有趣的怪石,接着我又观赏了黄山著名的奇松。玉屏楼旁的悬崖边上有一棵姿态秀丽、古朴苍劲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它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伸出有力的“胳膊”欢迎来客。
我的正前方就是莲花峰、天都峰,这两座山峰拔地而起,气冲云霄,险峻雄伟。莲花峰是黄山的最高峰,形状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周围的一座座山头好像它的一片片花瓣,让人不禁连连称叹。天都峰对面有一块石头,它像一只仰天啼叫的“金鸡”,所以被称为“金鸡叫天都”。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迎客松的独特姿态。
走过了玉屏楼,我们来到了最适合看日出的地方——光明顶。在山上过了一夜后,凌晨五点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日出。不久东方便露出了鱼肚白,随后天空慢慢变成了橙色。不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条红线,把周围的云彩也染红了。只见那条红线逐渐拉长、变粗,慢慢地,太阳一点一点探出头来,像一位羞涩的少女。
太阳缓缓上升,变成了一个大火球,金光四射,把茫茫云海染得金灿灿的。远处的山峰仿佛被镀了一层金光,与天边晕染成一片。我被这美丽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鱼肚白”“橙色”“红线”“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日出的颜色变化,体现了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里的景色可真是名不虚传啊!黄山雄伟壮丽的景色犹如名家笔下的画,令人陶醉。怪石、奇松、险峰和日出各有各的奇异之处,美不胜收,让我流连忘返。
引用:引用谚语,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游故宫
故宫,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个庄严而神秘的地方。在故宫600岁之际,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故宫。
我们从午门进入故宫。穿过朱红大门,登上玉石台阶,看到一座座雄伟的宫殿,感觉好气派啊!妈妈告诉我:“故宫,古称紫禁城,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dì)下令修建,至今整整600年”。我好奇地追问:“那么故宫历经了哪些皇帝呢?”妈妈继续讲解:“明成祖之后,历经了明朝14个皇帝,清朝10个皇帝。1925年,故宫回到人民手中,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原来是这样。
我们沿着故宫中轴线,来到著名三大殿中的太和殿。我仔细观看殿前有两头铜狮,左边是一头雄狮,脚踩着一个彩球,神态威严,目光炯炯;右边是一头雌狮,脚边有一头幼狮,神态安详,两眼凝视远方,好像卫兵一样守护着太和殿。迈上高高的台阶,站在大殿门口,我往里面一看:啊!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大殿中央是一个镀金宝座,后面衬托着屏风,这是历代皇帝的宝座,两旁是精致的香炉。宝座上方是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正大光明”,据说是清朝皇帝康熙登基后亲笔题写。听导游介绍:太和殿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盛大典礼。我们又参观了太和殿的后面是中和殿、保和殿,同样高大雄伟,
那是皇帝日常处理公务的地方。
穿过三大殿,我们来到了御花园。走进园子,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宫殿,名为钦安殿,两侧铺展着四个亭台楼阁。北边的是浮碧亭和澄瑞亭,南边的是万春亭和千秋亭,两对亭子精致美观。北面宫墙前,有一座陡峭的假山,山上还有一座造型纤巧的亭子。漫步园中,我发现古树特别多,据说有160余株遍布园内各处,有的还做成了各色的山石盆景。御花园把怪石、松柏、亭阁结合得十分完美,难怪人们说御花园是苏州园林的缩影,是把江南的园林搬到了北方的宫殿中。
妈妈告诉我:故宫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构最精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而且存有180多万件历史文物典籍和艺术工艺珍品,是中国和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1987年,故宫第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多少令人自豪啊!
夕阳西下,我们从神武门走出故宫。回头一看,“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默默地在心里说:故宫,我会再来,下次再见!
游动物园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根根挺拔的竹子,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声声清脆的鸟叫……这就是长隆野生动物园之旅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
去年暑假,在妈妈的陪伴下,我游览了广州野生动物园。一进入动物园的大门,扑鼻而来草木的香气,让人身心愉悦。随处可见的动物雕像,更为动物园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顺着石子路向前进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山,上面趴着一头凶猛的老虎,这里就是老虎的家——百虎园。
进入百虎园,一眼就可以看见几只老虎趴在山石上,工作人员正用吊车往下吊鸡腿,几只昏昏欲睡的老虎立即站了起来,有一只胆子大的老虎向前一扑,咬住鸡腿,在空中荡了几下,跳入下方的水池中,接着从水池中上岸,舔干身上的水,开始享用美食。另外三头老虎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跳起来扑向鸡腿,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没一会儿,所有的鸡腿都被老虎们风卷残云般消灭了个精光。看得我都目瞪口呆了。
走出百虎园,不知不觉来到了熊猫馆。熊猫馆里有三只举世闻名的三胞胎熊猫:萌萌、帅帅、酷酷。刚进熊猫馆,就会闻到竹子特有的香味,顺着水泥路前进,就可以看到这三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了,只见大姐萌萌抱着几根竹子吃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看向人群,挥一挥小手,就好像一位女明星在对观众致敬。二哥帅帅趴在木床上睡觉,时不时抽动几下鼻子,嘴角还流着口水,它一定是在做美梦呢吧!三弟酷酷,总是背对着人群,很害羞的样子,只见它用毛茸茸的爪子撑着头,好像在思考人生哲理似的。人们都被这三只可爱的熊猫吸引得迈不动步子喽!
出了熊猫馆,我们还去了考拉馆和火烈鸟池。笨笨的考拉异常可爱,总是眯着它们的黑豆眼,时不时伸出爪子,打个哈欠,偶尔还摘下几片树叶细细品尝……火烈鸟池里的火烈鸟们总是围在一起开大会,一起觅食,真是其乐融融。
广州野生动物园到处都是可爱的动物,说不尽道不完,这次游览,给我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定对象,印象深;
1
2
3
4
抓重点,特点明;
理行踪,一条线;
加首尾,美文成。
总结
1.请把你的习作在小组内朗读分享,小组成员一起来评议: 符合下面要求吗 可以给几颗 自 评 同伴评
是否按游览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法,过渡自然
是否选择了重点景物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是否表达出了自己游览后的情感
2.评论建议: 你最喜欢谁的习作 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或者修改建议吗
3. 修改完善 请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评改提升/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
教学设计逐字稿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清晰呈现游览过程,熟练运用移步换景法,实现自然过渡。
引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调动多感官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等,生动形象地展现景物特点。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游览后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游览顺序清晰、有条理地叙述游览过程,对重点景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突出其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移步换景法和多种描写手法,将景物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让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呀!欢迎来到今天的作文课堂。在正式上课前,我们先跟着视频去游览祖国的大美河山。你们看(展示美丽中国视频 ),这些地方是不是特别漂亮!
其实呀,我们的课本就是一本超棒的旅行指南。在课本里,我们领略过海上日出的壮美,感受过颐和园的典雅,也见识过金华双龙洞的神奇,还有天山的独特风光。 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旅行故事。大家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呀?哪个地方让你最难忘呢?来,勇敢地站起来和大家分享分享!(请几位同学回答,认真倾听并适当回应 )
(二)习作要求讲解
哇,同学们的经历都好丰富!那今天呢,咱们就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游____》(板书题目 )。大家看,这个横线上要填上你游览过的地方。写的时候,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得清清楚楚。这就好比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按照路线一步一步走,把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记录下来。
(三)选材指导
同学们,其实可供我们选择的写作素材可多啦!咱们先看看身边的,像家附近的竹林、充满生机的植物园、夏天满是荷花的荷塘,还有空气清新的郊外,这些地方都有独特的美。再把目光放远一点,闻名遐迩的西湖、奇峰异石的张家界、五彩斑斓的九寨沟,甚至国外风景迷人的巴厘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
现在,大家心里有没有特别想写的地方呢?
想好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请学生回答,对不同的选择都给予肯定 )
不管是近在咫尺的小公园,还是远在天边的旅游胜地,只要它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能变成一篇精彩的作文!
(四)理清顺序
同学们,写游览类作文,顺序可是重中之重。就像我们去陌生地方要跟着地图走一样,写作文也要有清晰的路线。这里有两种非常好用的方法要教给大家。
第一种是移步换景法,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一边走一边看,把一路上经过的景点都记录下来,随着脚步的移动,景色也在不断变化。
第二种是定点观察法,我们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去观察周围的景色。 我们来看看课本里是怎么做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运用移步换景法的典范(展示课文相关段落 )。大家看,作者按照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的顺序,把双龙洞的奇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到一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就像我们也跟着作者一起游览了一遍双龙洞。
再看看《颐和园》(展示课文相关段落 ),这篇文章也很有特点。同学们,请你们仔细阅读,圈出文中每一段开头作者连接景点的词语。(学生圈画后,请几位同学回答 )
没错,像 “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 这些词,就像一条无形的线,把各个景点串联起来,让文章过渡得特别自然,读起来非常流畅。
还有《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同样是用这种方法,带着我们一步步走进天山,领略那里的美景。
现在,明明游北京动物园后画了张游览顺序图(展示图片 ),大家能不能用上过渡词句,把各景物自然地衔接起来呢?谁来挑战一下?(请学生回答,针对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五)抓重点景物,写出特点
同学们,在游览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景物,但不能一股脑儿全写进作文里,得挑选重点景物来写,而且要写出它的特点。这就好比拍照,要把最美、最独特的部分拍清楚。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咱们来看看《海上日出》(展示相关段落 )。作者写日出的时候,特别细心地观察了颜色的变化,从 “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到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再到 “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还描写了太阳的动态,“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通过视觉,把日出的美景写得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听听有没有特别的声音,闻闻有没有独特的气味,感受一下它的神韵,还要注意它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咱们再来看看这段描写黄山的(展示相关段落 ),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文段主要调动了哪种感官,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回答 )
对啦,是视觉。云雾一会儿遮住山峰,一会儿又退去,变化多端;那些奇石,像 “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里写洞口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通过想象,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洞口的宽敞。
现在,大家仔细观察这大象吹口琴(展示图片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出大象喷水或吹口琴时的动态特点。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创新表达 )
(六)开头和结尾方法
同学们,一篇好的作文,开头和结尾就像人的头和脚一样重要。开头要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有几种很实用的开头方法哦。
第一种是开篇点题,比如 “去年秋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直接告诉读者你要写的地方。
第二种是渲染气氛,“秋意浓浓,徐徐清风吹来,我们迈着欢快的脚步,带着对云南丽江的无限向往,兴冲冲地出发了”,让读者还没看正文,就能感受到那种氛围。
第三种是引用诗歌、俗语、传说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有幸来到了杭州”,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文化气息。大家更喜欢哪种开头方式呀?(请学生回答,简单讨论不同开头的效果 )
结尾呢,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演出结束时精彩的谢幕。可以自然收尾,抒发感受,比如 “青海湖真美,不愧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泊’!”,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也能总结概括,“夕阳西下,我们不得不返程了。看着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大清谷,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再见了,大清谷!”,把自己的感受和景色结合起来。
还可以产生联想,“站在园中央的祈运台远眺四周,我仿佛跨越时空,与名人们面对面畅谈。我不禁扪心自问∶将来长大了,我能为家乡、为国家做些什么呢?”,让读者读完后也能跟着思考。大家记住这些方法了吗?(再次强调重要方法 )
(七)佳作赏析
接下来,咱们一起欣赏几篇佳作。(展示《游黄山》《游故宫》《游动物园》 )
《游黄山》,作者一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去年秋天,地点是黄山,总领全文。写松树的时候,把松树比作守护黄山的卫士,一下子就把松树的挺拔和坚韧展现出来了,多形象呀!描写怪石的时候,“仙女弹琴”“天狗望月”,通过想象把怪石的形态写得活灵活现。写奇松、险峰和日出也是一样,不仅抓住了特点,还用了好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文章特别生动。结尾引用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谚语,总结全文,表达出对黄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游故宫》,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从午门进入故宫,接着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最后到御花园,把故宫的宏伟建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写得非常详细,还介绍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呢。
《游动物园》也很有意思,里面的动物们被写得活灵活现,老虎抢食时的凶猛、熊猫可爱的模样,让人读起来就像真的在动物园看到了这些动物一样。 大家从这些佳作里都学到了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技巧 )
(八)写作实践
同学们,现在就轮到你们大显身手啦!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地方,按照游览顺序,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把它写下来。注意要抓住重点景物,写出它的特点,别忘了用上合适的开头和结尾哦!开始动笔吧,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写出超级精彩的作文!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写作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
(九)评改提升
同学们,作文写完啦!现在把你的习作在小组内朗读分享,小组成员一起来当小评委。看看这篇作文是否按游览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法,过渡自然;有没有选择重点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有没有表达出自己游览后的情感。可以给自己和同伴评一评,符合要求就给相应的星星哦。(发放评价表,学生小组评议,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讨论 )
评论的时候,大家要认真听,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最喜欢小组里谁的习作呀?能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者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吗?(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内的讨论结果 )
最后,请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更加完美,就像给一幅画再添上几笔漂亮的色彩!(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再次巡视,关注学生修改情况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习作:游_______》学习单
班别: 姓名:
活动一:理清顺序,找出过渡句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篇文章,找出文中表示顺序句子,在图中标记重点位置。
活动二:活动路线图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个地方的哪处景物令你印象深刻?要怎么将它写出来?
我游览过的地方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游览路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和园
>《七月的天山》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