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
《谁流动得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哪个流动得快》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身边的物体” 单元的第六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基本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之后,对水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探究拓展。本课重点聚焦于不同液体的流动性差异,通过对比常见液体:水和油,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液体流动性与液体自身特性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学习液体的溶解、混合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液体世界奥秘的过程中,提升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教材围绕生活中容易获取且具有代表性的液体:水和油展开,这两种液体不仅流动性有别,在外观、黏稠度等方面也各具特点,易于学生直观感知差异。实验设计上,采用简单易行的倾斜板或滴管滴流等方式,让一年级学生能够轻松上手操作,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构建起对液体特性较为系统的认知架构。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前期课程学习,对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描述水的一些基本特征,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多种不同液体,对液体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然而,他们此时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尚在萌芽阶段,对于液体流动性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更难以将流动性与液体的其他特性,如黏稠度等建立联系。
在实验方面,学生虽热情高涨,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协调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亟待提高。另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丰富有趣、节奏紧凑的活动,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障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水和油的流动性,知道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不同。
了解液体的流动性与黏稠度有关,初步感知黏稠度对液体流动快慢的影响,明白黏稠的液体流动慢,稀薄的液体流动快。
科学思维
经历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简单工具,进行液体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探究实践
激发学生对探究液体流动快慢的浓厚兴趣,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乐于分享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
让学生体会到对液体流动性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流动快的水可以用来快速推动水车,灌溉农田。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实验,探究水和油的流动性差异,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帮助学生理解液体流动性与黏稠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如保证液体的量相同、倾斜板开始倾斜的时间相同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思维。
2、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深入思考,用简单语言解释液体流动性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装有水和油的滴瓶、液体流速板、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5 分钟 趣味导入教师展示一项通知:液体王国将要派遣一名选手到固体王国参加长坡跑步友谊赛,目前有两位选手报名了他们分别是水和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能在长坡上向下跑步吗?在学生作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他们可以?能展示给同学们看吗?邀请学生分别用水和油与水杯展示水与油的流动。教师提问:水和油都可以流动具备参赛资格,但是名额只有一个,同学们想一想该选手去参赛呀?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哪个流动得快。 用趣味故事引出课程主题,同时回顾上节课液体能流动的特征。
8分钟 教师描述故事,引出下一环节观察与比较发现水与油的不同点:物体王国国王决定先举办一次初赛,来比出谁流动得更快。在比赛前,为了更好的区分两位选手,国王要求他们填写一份运动员身份信息。表中的不同点一栏让水和油犯了难,同学们可以帮助一下他们吗?教师展示运动员身份信息表:运动员身份信息姓名水/油特长能流动特点看听闻摸教师提问:同学们水和油有哪些的不同点呢?我们用了什么办法来找他们的不同点?小组实验:学生通过手触摸来发现水和油的黏性特点,完善运动员身份信息表。教师接着问:“那从这份运动员信息表来看,你们觉得谁可能跑起来更快些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记录下不同的猜测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液体的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学生会发现水是无色透明,没有气味的,油是淡黄色,有气味的。鼓励学生再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感觉器官感受水和油。引导学生用手来感受两者。猜测水与油谁会流动得更快,为后续实验探究埋下伏笔,同时引导学生明白不能仅仅根据外观判断液体的流动性,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8 分钟 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出示倾斜板并提问:物体国王举办的选拔赛就要开始了,比赛场地是这样一块倾斜板,他邀请同学们做裁判来帮助比赛。大家想一想这个比赛怎么比才公平呢?”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轻声交流,避免干扰其他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介绍比赛设计方案。期间补充学生为未思考周到之处。例如,有的小组可能忽略了比赛结束后要及时放平倾斜板,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有的小组没考虑到要清理木板上残留的液体,教师也要给予提示。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条件,如液体的量要一样多,要同时从木板的同一高度开始流动,比赛需要进行几次更合理,比赛结果如何记录等。
14 分钟 实验探究:水和油流动比赛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结果,总结出规范的实验步骤,向全班同学展示:首先,将倾斜板放平,用滴瓶将等量的水、油,分别滴在倾斜木板的同一高度起始线上;然后,将板倾斜,观察水和油沿着木板向下流动的情况,并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每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适时给予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滴瓶,控制好液体的量,是否保证了实验的同步性和公平性,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液体流动的路径、快慢等现象。有的小组观察不仔细,教师要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小组实验完成后,教师邀请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记录并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解释:“我们小组看到水跑得最快,一下子就冲到前面了,油跑得比较慢。” 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与评价,重点表扬实验操作规范、记录清晰的小组,强化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现象,总结:“小朋友们,我们都看到了水宝宝流得快,油宝宝流得慢。通过大家的帮助物体王国顺利选出了代表选手“水宝宝”去参加与动物王国的比赛。物体国王很感谢大家。不过“油宝宝”油宝宝觉得很不解,是为什么他流得不够快呢?这和他的什么特点有关?” 强调实验公平性,规范实验操作要求,初步养成学生对比实验的习惯。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鼓励学生表达实验现象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黏稠度与流动快慢之间的联系。
5分钟 拓展应用水宝宝获得了选拔赛的胜利。水宝宝不仅流动的快,在生活中它可有大用处呢!教师同时展示一副流水的作用图。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更多流水的应用实例,如流水发电、精油护肤等,加深对液体流动性和黏稠度关系的理解,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知识帮助物体王国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还从中了解了水和油的特点与运用。液体王国可真有意思,下节课我们还会有更多有趣的科学探索等着大家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流动的水,总结流动的水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帮助。
【板书设计】
哪个流动得快
比赛要求:同一起点 同时出发 同样的量
我们发现:黏稠度大,流得慢,粘稠度小,流得快。
【相关表单】
【理念体现】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在实验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学生不仅观察到了水和油的流动性差异,还通过实验操作和记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公平性、变量的控制等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这种注重实践和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符合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再有,在拓展应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列举流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流水发电、精油护肤等。这种整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液体流动性和黏稠度关系的理解,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这符合现代教育强调的综合素养培养理念,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除此以外,本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趣味故事和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在总结环节强调了科学探索的趣味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符合现代教育强调的全人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运动员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