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观察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的特征》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围绕“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学习。具体如下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 内容要求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根据上述要求,本课围绕“观察、描述物体特征”的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并通过多种观察方法,从轻重、厚薄、颜色等方面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本课的主要活动为两个探索活动:一是运用多种感官描述一个物体;二是通过和其他物体进行对比,发现这个物体的更多特征。通过本课,学生将学会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从而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此时学生对观察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观察物体可以使用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也知道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观察不同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还无法从物质建立概念,需要从认识物体的特征开始。学生每天都会和身边的物体接触,对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认识,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描述物体。但学生对该如何更全面、细致地描述物体特征仍存在困难。因此本课中,教师应该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有序地观察物体,并从多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目标:观察物体的特征,用口述、画图、打勾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难点:物体的有些特征,如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描述的,有些特征,如轻重、厚薄、表面粗糙程度等需要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被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记录单、小木块、作业本、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红砖模型、塑料笔筒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5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 一、聚焦1.师:老师手上拿着什么?预设:粉笔陈述:像粉笔这样的物质我们叫做物体。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预设:桌子、书……2.陈述: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我们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PPT:出示谜语预设:橡皮提问: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出来的?预设:圆、方、五颜六色、香……(如果学生回答“写错字用它来擦干净”,那么要告诉学生这是物体的用途或功能。)陈述:我们把这些称为物体的特征。 二、探索陈述:今天我们要来观察物体的特征。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要观察的物体。PPT:展示观察的物体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器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预设:我们还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的方法来观察物体。(提醒课堂上观察时不能用“尝”的方法)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一个物体1.陈述:现在让我们用这些观察方法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它的特征。活动: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并完成记录单一预设:学生交流物体的特征探索二:和其他物体比一比,观察更多的特征过渡:刚才大家观察物体特征时,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结果。比如小木块,有些同学觉得它是轻的,有些同学觉得它是重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预设:小木块和乒乓球比是重的,和红砖模型比是轻的。陈述:说明有些特征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才能得到。现在让我们用比较的方法再来观察刚刚观察过的物体。观察好后,把你两次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活动:学生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并通过在学习单上画圈的方式记录物体的特征。预设:学生交流物体的特征三、拓展1.刚刚大家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观察的怎么样,我们来进行一个“说特征猜物体”的游戏。小结:我们可以发现获得的特征越多越容易猜出这个物体。 用提问、猜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特征”等科学词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同一物体。通过观察一个物体来掌握观察的方法,在交流中发现同一物体的同种特征出现分歧,引出后续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特征的兴趣。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特征
观察方法 物体特征
看 颜色、形状、花纹、透明度、厚薄、大小等
听 声音
闻 气味
摸 粗糙、光滑、软硬
掂 轻重
尝 味道×
比较
【相关表单】
【理念体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如在探索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以及通过比较方法观察物体,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强调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物体的特征,这符合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主动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例如,在探索二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理解特征的相对性,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和持久。
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如视觉、嗅觉、听觉等,这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即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不同智能。
在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说特征猜物体”的游戏,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了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游戏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效。
本课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