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未孚( ) 夫战( )
玉帛( ) 旗靡( ) 登轼(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 (5)小惠未遍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 (8)必以信 (9)小信未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B.战则请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何以战 可以一战
D.小信未孚 必以信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神弗福也( )
(2)一鼓作气( )
5.辨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3)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义: 今义:
6.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记叙了我国历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塑造了 和 两个人物形象。
(2).《左传》,即《 》,又称《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该书与《 》《 》合称为“春秋三传”。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1) , ,必以信。
(2).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3). , ,故逐之。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的句子是:“ , , 。”
(5).《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何间焉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12.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13、阅读本文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15.阅读课文,请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3)遂逐齐师
(4)难测也
(5)既济,未毕陈
17. 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乏。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18. 【甲】文中有大量的细节展现了鲁庄公的“鄙”,请概括鲁庄公“鄙”在何处?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9.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
C. 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2)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ɡuì jiàn fú fú bó mǐ shì 2.(1)参与(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凭借(4)安身(5)遍及,普遍(6)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7)虚夸,夸大(8)实情(9)使信服 3.C 4.(1)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5.(1)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为正义事业现出生命或舍弃某种利益 (2)指诉讼案件 监禁罪犯的地方 (3)第二次 表重复 6.(1).左传;齐鲁长勺之战;曹刿;鲁庄公(2).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 7.(1)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以实情相报。(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3)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诚心判断。(4)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8.(1)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3).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4).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5).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9.(1)①参与;②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战胜.
10、①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11、一鼓作气
12、“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13、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14、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15、热爱国家,有政治远见,才能卓越,谋略过人。 政治平庸,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建议;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
16、(1)击鼓 (2)驱车(追赶)(3)于是 (4)推测,估计 (5) 已经
17、(1)他们的士气消失了,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
18、战中未掌握好作战时机,多次贸然出击;战后不知道胜利的原因,在曹刿回答后才明白。刻画鲁庄公的“鄙”主要是和 曹刿的“远谋”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和卓越的军事才干。
19、宋公固执己见(不听劝告),错失战机
20、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1.B 22.A
23、(1)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
(2)远在荆州的关羽听说了这件事,恐怕一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24、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