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8 10: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明中期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满族入主中原。
素养目标
1.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能够认识这些史事的因果联系,了解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过程。
2.分析张居正改革对促进明清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3.分析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能够联系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目录
一、力挽狂澜—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二、螳螂捕蝉—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黄雀在后—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四、再造河山—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的表现、影响、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影响
一、力挽狂澜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 —《七下历史相关史事》
起先万历赫然震怒,可是他领悟到,惩罚向他攻击的人,只能使他隧其他净谏者心目中成了大众英雄,于是他也采取消极抵制的办他将各项呈奏搁置不批,重要的官位出缺他也不补,同时住在深宫内,停止了各项仪节,不在公众之前露面。当他向臣下罢工,使百官缺少绝对仲裁的权威时,皇帝已不能加于他们头上更大的灾害。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一: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影响。
①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表现: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影响:
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
②皇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流民图》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时间:
(2)措施:
(3)作用:
(4)结果:
①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
②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万历初年
①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②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撰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书院以此为宗旨。他们针砭时弊,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体现了士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堂达标
1、明朝后期,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顾炎武曾说,江南“有田者什
为人佃作者十九”。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刑罚残酷暴虐 B.苛捐杂税繁重 C.农民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严重
2.明嘉靖一朝每年的财政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也有百余万两。隆庆元年
(1567),太仓仅存银 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 135 万两、边饷银 236 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宦官结党营私 B.财政危机严重 C.自然灾害频发 D.边疆危机加重
3.万历年间,明朝政府向全国推行了新的赋税规定--合并田赋和徭役,将徭役按比例
摊人田赋,将田赋折成银两进行征收。这一举措( )
A.造成了朝政混乱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增加了政府税收 D.导致了政治腐败
4.明末以顾宪成为首领的“东林党”人针砭时弊,发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的号召,激励了当时乃至后世的无数知识分子“实学以救世”。材料体现出()
A.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B.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C.明朝官员廉洁奉公   D.教育家具有奉献精神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
二、螳螂捕蝉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万历时代还发生一些事没有被人察觉。白银由海外流入,使东南受益却未及于西北,西北诸省倚靠中央政府向边防军的津贴,才能维持平衡,而且流通于全国的银两总数也有限。例如张居正存积库银时立即引起通货紧缩,重要的商品价格因之下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任务三: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官府催征如故。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任务四:指出李自成起义军的进军路线,找出建立大顺政权的地点。
1、陕北起义。
路线:
2、纵横于河南、湖广等十余省。
3、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挥师北上,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
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农民热烈拥护。
材料研读: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态度:得到广大民众热烈地拥护支持
原因:
①明朝政治腐败,统治黑暗,不得民心。
②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③起义军军纪严明,作战勇敢。
李自成的贡献:
领导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统治。
合作探究
1.自17世纪始,中国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渐增多,农业收成锐减。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材料表明,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政治腐败  B.天灾不断  C.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
2.李自成针对明朝土地高度集中、百姓赋税沉重等现实,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使当时()
A.起义队伍快速壮大  B.国家财政危机加重
C.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D.政府税收不断增加
3.有学者认为,明末农民起义对比前代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是把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佐证的是( )
A.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  D.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当堂达标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满洲兴起的过程、清军入关的时间
三、黄雀在后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兴起过程:
明朝后期,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1、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清军入关: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易错易混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措施、作用
四、再造河山
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背景: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统治措施:
政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相关史事: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八旗包括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它与清政权相始终,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课后活动
1.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土地兼并严重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2.梳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说说这些口号反映了农民哪些诉求。





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提出“均贫富”;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这些口号是农民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的反映。通过这些口号,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人民的愿望。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课堂小结
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腐败的表现、影响
张居正改革措施、影响
背景
过程
结果
满洲兴起
清军入关
时间
措施
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