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首都北京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1 首都北京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8 15: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首都北京》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图版七年级下册《首都北京》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了解较少。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独特魅力。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通过了解北京的气候特征,认识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
1. 综合分析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理解其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2. 通过探究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
1. 认识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 通过了解北京的地形地势和河流分布,形成对北京区域的认知。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
2. 北京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3. 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重要性。
难点
1. 理解自然地理特点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分析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1)展示北京的著名景点图片,如天安门、故宫、长城等。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地方?
(3)引入课题: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4)板书课题:《首都北京》第一课时 自然地理特点 历史文化传统。
(5)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6)播放一段关于北京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北京的魅力。
过渡
(1)提问:北京为什么被称为“首都”?
(2)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重要性和地位。
(3)引入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地理特点。 1.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看视频,感受北京的魅力。
3. 听取教师的介绍,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4.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评价任务 1. 图片识别:☆☆☆
2. 问题回答:☆☆☆
3. 视频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一:自然地理特点 自主学习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
(1)发放北京略图和地形图,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2)提问:北京位于哪个平原的西北端?北面和西面分别是哪座山脉?东面和南面是什么?
(3)讲解: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东面和南面是华北平原。
(4)提问:北京的河流属于哪个水系?主要有哪些河流?
(5)讲解:北京的河流属于海河水系,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和温榆河等,其中永定河是北京境内的第一大河。
(6)板书: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1)展示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提问:北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3)讲解: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提问:这种气候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5)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6)板书:北京的气候特征。 1. 阅读地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2. 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3. 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4. 记录笔记,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
评价任务 1. 地图识别:☆☆☆
2. 气候分析:☆☆☆
3.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历史文化传统 自主学习 历史沿革
(1)发放关于北京历史的资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2)提问:北京有多少年的历史?哪些朝代曾在此建都?
(3)讲解: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
(4)提问:北京保留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5)讲解:北京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和园林,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6)板书:北京的历史沿革。
世界文化遗产
(1)展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和大运河的图片。
(2)提问:这些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讲解: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4)提问:这些文化遗产对北京的旅游业有什么影响?
(5)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6)板书: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1. 阅读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2. 观看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
3. 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4. 记录笔记,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评价任务 1. 资料阅读:☆☆☆
2. 文化遗产识别:☆☆☆
3.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和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活动三: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1)分组讨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如何影响其历史文化的发展?
(2)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3)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势多样,气候适宜,这些自然条件为北京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提问:北京的历史文化如何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6)引导学生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思考。
案例分析
(1)展示故宫、四合院等建筑的图片。
(2)提问:这些建筑体现了哪些自然地理特点?
(3)讲解:故宫的布局体现了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四合院的设计考虑了北京的气候特点。
(4)提问:这些建筑对现代北京的城市建设有什么启示?
(5)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总结: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特点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2. 汇报讨论结果,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
3. 观看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
4. 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评价任务 1. 讨论参与:☆☆☆
2. 案例分析:☆☆☆
3. 问题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与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活动四:总结与拓展 总结
(1)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2)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引导学生总结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4)教师总结: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大都市。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北京的其他方面,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
拓展
(1)展示一些关于北京现代发展的图片,如鸟巢、水立方等。
(2)提问:这些现代建筑与北京的历史文化有什么联系?
(3)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未来发展。
(4)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推荐一些关于北京的书籍和文章。
(5)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京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教师总结: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传统。 1. 回顾本课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
2. 总结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3. 观看图片,思考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4. 阅读推荐的书籍和文章,撰写短文。
评价任务 1. 内容回顾:☆☆☆
2. 问题回答:☆☆☆
3. 课外阅读:☆☆☆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和拓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北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豪感。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 画出北京的地形图,并标注主要山脉和河流。
2. 描述北京的气候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列举北京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拓展题
1. 选择一个北京的著名景点,查阅资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介绍文章。
2. 以“我心中的北京”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感受和思考。
3. 收集关于北京现代发展的资料,制作一份PPT,展示北京的现代面貌。
板书设计
首都北京
一、自然地理特点
1. 地理位置:
- 华北平原西北端
- 北面:燕山
- 西面:西山
- 东面和南面:华北平原
2. 地形地势:
-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主要河流:海河水系(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温榆河)
3. 气候特征:
- 温带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
- 夏季高温多雨
- 冬季寒冷干燥
二、历史文化传统
1. 历史沿革:
- 3000多年历史
- 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建都
2. 世界文化遗产: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 长城
- 故宫
- 颐和园
- 天坛
- 明十三陵
- 大运河
3. “京味儿”文化:
- 京剧
- 京城饮食
- 四合院
- 老字号
- 庙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北京有了初步的认识。
2.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3.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讲解自然地理特点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说明在知识融合方面的引导还需加强。
2.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尚可,但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讨论。
3. 个别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缺乏兴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