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化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素养测评(苏教版)(A4版+参考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情境化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素养测评(苏教版)(A4版+参考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18 14:05:57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数学(情境化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素养测评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判断题、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判断、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第一至四单元。
一、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共10分)
1.(本题2分)灵灵、萌萌和天天在玩“24点”游戏,他们抽出下面三组4张扑克牌,不能算出24的是( )。
A.灵灵:4、5、7、8 B.萌萌:4、4、10、10 C.天天:3、4、8、8
2.(本题2分)三年级购买了12个书包,每个书包的价格是43元,一元共花了多少元?在43×12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
购买1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购买10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C.购买12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3.(本题2分)小华在计算(24+口)÷8时,由于马虎弄错了运算顺序,他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29,正确的计算结果是( )。
A.40 B.8 C.5
4.(本题2分)丽丽一家去滑雪场滑雪,将随身物品寄存在滑雪场的一个储物柜中。储物柜2小时及以内收费3元,如果超过2小时,每多寄存1小时要多付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丽丽一家离开时付了18元,他们最多在滑雪场里滑了( )小时。
A.7 B.8 C.9
5.(本题2分)“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的儿子曹冲利用木船的浮力称了当时无法计量的大象的质量。曹冲是将大象替换成相同质量的石头,用石头的质量来估计大象的质量。假设当时将这些石头用同样大的筐装起来,正好装满50筐,任意抽出五筐,称得的质量如下表。请你估算一下这头大象大约重( )。
第一筐 第二筐 第三筐 第四筐 第五筐
58千克 61千克 63千克 59千克 61千克
A.300千克 B.302千克 C.3吨
二、细心读题,准确填写。(共24分)
6.(本题6分)在括号内填上“>”“<”或“=”。
3吨( )300千克 80千克( )80吨 2吨200千克( )2200千克
5千米( )6000米 60千米( )600米 3千米500米( )3500米
7.(本题5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乐乐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体重大约23( )。周末,爸爸、妈妈带她一起开车去60( )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桥的限载量是8( ),到了外婆家,发现外婆家养了几只小羊,每只大约50( ),20只这样的羊质量约是1( )。
8.(本题2分)一套服装的上衣是55元,裤子是35元。某小学购买了50套这样的服装,需要多少元钱?列综合算式是:( )或( )。
9.(本题1分)健民小区开展“健康清晨”跑步健身活动,欢欢妈妈参加了这项活动。她第一天打卡情况如图,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400米的运动量,她两天一共跑了( )米。
10.(本题4分)阅读下面“同尾首合十”乘法的计算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同尾首合十”的乘法算式是指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计算时可以用个位上的数相乘作积的末两位,十位上的数相乘后再加上其中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结果写在末两位前面。例如: 24×84→4×4=16,2×8+4=20→24×84=2016
36×76=( ) 34×74=( )
75×35=( ) 81×21=( )
11.(本题5分)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则日记(中间部分有省略)。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多云 最近换季“流感”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为了做好防护,我去药店买了12盒口罩,每盒27元。收银员阿姨要我付351元。 “不对”,我有理有据地说,“阿姨,一定不是351元,因为……请您再核实一下!” 阿姨听了我的解释,很快找到了错因,还夸我是个数学小灵通。我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开心极了!
除了列竖式计算,小明还可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收银员阿姨计算出错呢?填一填。
(1)估算:27的个位是7,12的个位是2,27×12的积的个位一定不是1,应该是( )。
(2)口算:10盒口罩( )元,351比这个数多( ),多出的这些钱能再买( )盒,而不是2盒。
(3)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历,请举一个例子。写清楚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
12.(本题1分)张雄三年级了,想买一双鞋,但不知道如何选鞋码。于是他上网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一张小知识卡。他站在A4纸上挡画下了自己的脚印,量出了脚长,如图所示。
(1)张雄应该买( )码的鞋。
(2)张雄的爸爸也顺便买了一双42码的鞋,推算一下他的脚长是( )厘米。
三、仔细思考,细心判断。(共5分)
13.(本题1分)在计算474-324÷6时,应该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
14.(本题1分)小红距奶奶家有5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奶奶家。( )
15.(本题1分)6吨棉花比6千克铁轻。( )
16.(本题1分)两个末尾没有0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一定没有0。( )
17.(本题1分)一根绳子剪成6段用了600秒,如果剪成4段,就用了400秒。( )
四、仔细推敲,巧思妙算。(共27分)
18.(本题8分)口算。
50×50= 10×35= 600×3= 25×8=
8×3+2= 6×40+3= 15×2×40= 80×50=
19.(本题10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5×59= ★78×43= 40×76=
20.(本题9分)用递等式计算。
25+65×28 (62-47)×39 495-375÷5
五、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共34分)
21.(本题5分)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某服装店购进16套儿童汉服,购进的成人汉服是儿童汉服的4倍,成人汉服比儿童汉服多多少套?
22.(本题5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同学们在研学基地学习古法造纸,三年级学生共同制作了86张纸,四年级学生造纸的数量是三年级学生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造纸多少张?
23.(本题5分)2025年“五一节”张叔叔骑摩托车旅行,他平均每天骑行98千米。按照A地—B地—C地—D地的路线,他一周能不能从A地到D地?
24.(本题5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绵延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粮食20克,一个四口之家50天可以节约粮食多少千克?
25.(本题7分)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天小学开展写好毛笔字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小华计划8天写366个字毛笔字,写了5天后还剩141个毛笔字。
(1)小华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2)如果要按计划写完所有毛笔字,从第6天开始,小华平均每天应该写多少个毛笔字?
26.(本题7分)请阅读下面小新写的一篇日记,再利用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张老师带着我们班21名学生去航天科技馆参观。在航天科技馆里我们穿上了帅气的航天服,讲解员阿姨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航天的知识。比如宇宙中的尘埃微粒和微小固体块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进入大气层内,和大气摩擦燃烧,并发出亮光,形成我们看到的流星,流星每秒可飞行11~72千米。这次活动后,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人票:每张24元 学生票:每张13元
(1)假如一颗流星一共持续飞行了15秒,这颗流星至少飞行了多少千米?
(2)这次参观航天科技馆的活动,门票一共花了多少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保密★启用前
数学(情境化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素养测评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判断题、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判断、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第一至四单元。
一、认真分析,精挑细选。(共10分)
1.(本题2分)灵灵、萌萌和天天在玩“24点”游戏,他们抽出下面三组4张扑克牌,不能算出24的是( )。
A.灵灵:4、5、7、8 B.萌萌:4、4、10、10 C.天天:3、4、8、8
【答案】C
【分析】根据每个选项中给定四个自然数,通过“+”“-”“×”“÷”四则运算,可以交换数的位置,可以随意添加括号,但规定每个数恰好使用一次,使最后得数是24,选出不能算出24的那个即可。
【详解】A.灵灵:4+5+7+8
=9+7+8
=16+8
=24
因此4、5、7、8四个数字可以算出24;
B.萌萌:(10×10-4)÷4
=(100-4)÷4
=96÷4
=24
因此4、4、10、10四个数字可以算出24;
C.天天:3、4、8、8四个数字通过四则运算无法算出24。
故答案为:C
2.(本题2分)三年级购买了12个书包,每个书包的价格是43元,一元共花了多少元?在43×12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
购买1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购买10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C.购买12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答案】B
【分析】计算43×12,先用12个位上的2乘43,得86个一,是86,表示买2个书包需要86元;再用12十位上的1乘43得43个十,是430,表示买10个书包需要430元;最后用86加430得512,表示买12个书包需要512元。
【详解】
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购买10个书包需要多少元。
故答案为:B
3.(本题2分)小华在计算(24+口)÷8时,由于马虎弄错了运算顺序,他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29,正确的计算结果是( )。
A.40 B.8 C.5
【答案】B
【分析】计算(24+口)÷8时,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就变成了24+口÷8=29,先用29减去24,求出□÷8的结果,再用□÷8的结果乘8,求出□里的数,然后把□里的数,代入算式(24+口)÷8,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9-24=5
5×8=40
(24+40)÷8
=64÷8
=8
小华在计算(24+口)÷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他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29,正确的计算结果是8。
故答案为:B
4.(本题2分)丽丽一家去滑雪场滑雪,将随身物品寄存在滑雪场的一个储物柜中。储物柜2小时及以内收费3元,如果超过2小时,每多寄存1小时要多付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丽丽一家离开时付了18元,他们最多在滑雪场里滑了( )小时。
A.7 B.8 C.9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收费超过3元,说明寄存超过了2小时,先用丽丽一家离开时付的钱数减去2小时及以内收费的钱数,求出超过2小时部分付的钱数,再用超过2小时部分付的钱数除以每多寄存1小时要多付的钱数,求出最多超出多少个小时,然后用最多超出的小时数加上2小时,即可求出他们最多在滑雪场里滑了多少小时。
【详解】(18-3)÷3
=15÷3
=5(小时)
5+2=7(小时)
丽丽一家去滑雪场滑雪,将随身物品寄存在滑雪场的一个储物柜中。储物柜2小时及以内收费3元,如果超过2小时,每多寄存1小时要多付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丽丽一家离开时付了18元,他们最多在滑雪场里滑了7小时。
故答案为:A
5.(本题2分)“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的儿子曹冲利用木船的浮力称了当时无法计量的大象的质量。曹冲是将大象替换成相同质量的石头,用石头的质量来估计大象的质量。假设当时将这些石头用同样大的筐装起来,正好装满50筐,任意抽出五筐,称得的质量如下表。请你估算一下这头大象大约重( )。
第一筐 第二筐 第三筐 第四筐 第五筐
58千克 61千克 63千克 59千克 61千克
A.300千克 B.302千克 C.3吨
【答案】C
【分析】结合题意可知,任意抽出5筐,可以发现这5筐的重量波动都不大,都接近60千克,据此可以将这50筐的重量每筐都估成60千克,去估算出这头大象重量。
【详解】任意抽出五筐,称得的质量波动不大,且接近60千克,据此可以将这50筐的重量每筐都估成60千克。
这头大象约重:50×60=3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故答案选:C
二、细心读题,准确填写。(共24分)
6.(本题6分)在括号内填上“>”“<”或“=”。
3吨( )300千克 80千克( )80吨 2吨200千克( )2200千克
5千米( )6000米 60千米( )600米 3千米500米( )3500米
【答案】 > < = < > =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米,低级单位转换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转换为低级单位乘上进率,据此将单位统一后再比较即可。
【详解】3吨=3000千克,3000>300,则3吨>300千克;
80吨=80000千克,80<80000,则80千克<80吨;
2吨=2000千克,2000+200=2200,则2吨200千克=2200千克;
5千米=5000米,5000<6000,则5千米<6000米;
60千米=60000米,60000>600,则60千米>600米;
3千米=3000米,3000+500=3500,则3千米500米=3500米。
7.(本题5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乐乐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体重大约23( )。周末,爸爸、妈妈带她一起开车去60( )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桥的限载量是8( ),到了外婆家,发现外婆家养了几只小羊,每只大约50( ),20只这样的羊质量约是1( )。
【答案】 千克/kg 千米/km 吨/t 千克/kg 吨/t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和吨。一般物体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2袋食盐的质量是1千克。结合数据23,计量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体重以千克为单位比较合适;结合数据50,计量一只小羊的重量以千克为单位比较合适;
较重物体的质量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2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结合数据8,计量一座小桥的限载量以吨为单位比较合。
表示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操场的一圈大约400米,1千米大约是学校操场的跑道两圈半的长度;结合数据60,所以计量乐乐家到外婆家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1只羊约重50千克,20只这样的羊质量约是20×50=1000(千克),根据1000千克=1吨,可知20只这样的羊质量约是1吨。据此解答。
【详解】乐乐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体重大约23千克。周末,爸爸、妈妈带她一起开车去60千米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桥的限载量是8吨,到了外婆家,发现外婆家养了几只小羊,每只大约50千克,20只这样的羊质量约是1吨。
8.(本题2分)一套服装的上衣是55元,裤子是35元。某小学购买了50套这样的服装,需要多少元钱?列综合算式是:( )或( )。
【答案】 (元) (元)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以先求出50件上衣多少钱和50条裤子多少钱,然后合并起来;也可以先用加法求出一套多少元,再用乘法求出一共需要多少元。
【详解】
(元

(元
所以,列综合算式是:(元)或(元)。
9.(本题1分)健民小区开展“健康清晨”跑步健身活动,欢欢妈妈参加了这项活动。她第一天打卡情况如图,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400米的运动量,她两天一共跑了( )米。
【答案】5000
【分析】根据题意,用加法求出第二天跑步的米数,然后再加上第一天跑的2300米即可。
【详解】2300+400+2300
=2700+2300
=5000(米)
她两天一共跑了5000米。
10.(本题4分)阅读下面“同尾首合十”乘法的计算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同尾首合十”的乘法算式是指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计算时可以用个位上的数相乘作积的末两位,十位上的数相乘后再加上其中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结果写在末两位前面。例如: 24×84→4×4=16,2×8+4=20→24×84=2016
36×76=( ) 34×74=( )
75×35=( ) 81×21=( )
【答案】 2736 2516 2625 1701
【分析】根据题意,计算36×76时,个位上的数都是6,十位上3+7=10,则可以利用“同尾首合十”乘法的计算规律,先用6×6的结果作为积的末两位,再用十位上的3×7再加上个位上的6,即3×7+6的结果写在末两位的前面,据此即可求出36×76的积;计算34×74时,先用4×4的结果作为积的末两位,再用十位上的3×7再加上个位上的4,即3×7+4的结果写在末两位的前面,据此即可求出34×74的积;计算75×35时,先用5×5的结果作为积的末两位,再用十位上的7×3再加上个位上的5,即7×3+5的结果写在末两位的前面,据此即可求出75×35的积;计算81×21时,先用1×1的结果作为积的末两位,再用十位上的8×2再加上个位上的1,即8×2+1的结果写在末两位的前面,据此即可求出81×21的积。
【详解】36×76→6×6=36,3×7+6=21+6=27→36×76=2736
34×74→4×4=16,3×7+4=21+4=25→34×74=2516
75×35→5×5=25,7×3+5=21+5=26→75×35=2625
81×21→1×1=1,8×2+1=16+1=17→81×21=1701
36×76=2736;34×74=2516;
75×35=2625;81×21=1701。
11.(本题5分)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则日记(中间部分有省略)。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多云 最近换季“流感”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为了做好防护,我去药店买了12盒口罩,每盒27元。收银员阿姨要我付351元。 “不对”,我有理有据地说,“阿姨,一定不是351元,因为……请您再核实一下!” 阿姨听了我的解释,很快找到了错因,还夸我是个数学小灵通。我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开心极了!
除了列竖式计算,小明还可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收银员阿姨计算出错呢?填一填。
(1)估算:27的个位是7,12的个位是2,27×12的积的个位一定不是1,应该是( )。
(2)口算:10盒口罩( )元,351比这个数多( ),多出的这些钱能再买( )盒,而不是2盒。
(3)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历,请举一个例子。写清楚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
【答案】(1)4
(2) 270 81 3
(3)李阿姨买12本科技书,每本29元,李阿姨说:“我买这些书一共花了377元。”我认为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因为12×29的乘积的个位应该是8,所以估算就知道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答案不唯一)
【分析】(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个位数,是它们个位上的数的乘积的个位上的数,要求27×12积的个位数字,也就是求27和12个位数7×2相乘的积的个位数。
(2)总价=单价×数量,每盒27元,据此计算10盒口罩的价钱即可;用351减10盒口罩的价钱即可;数量=总价÷单价,用多出的钱除以27即可。
(3)李阿姨买12本科技书,每本29元,李阿姨说:“我买这些书一共花了377元。”我认为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因为12×29的乘积的个位应该是8,所以估算就知道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
【详解】(1)7×2=14,积的个位上是4,所以27×12的积的个位应该是4。
(2)27×10=270(元)
351-270=81(元)
81÷27=3(盒)
所以10盒口罩270元,351比这个数多81,多出的这些钱能再买3盒,而不是2盒。
(3)李阿姨买12本科技书,每本29元,李阿姨说:“我买这些书一共花了377元。”我认为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因为12×29的乘积的个位应该是8,所以估算就知道李阿姨付的钱数不对。(答案不唯一)
12.(本题1分)张雄三年级了,想买一双鞋,但不知道如何选鞋码。于是他上网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一张小知识卡。他站在A4纸上挡画下了自己的脚印,量出了脚长,如图所示。
(1)张雄应该买( )码的鞋。
(2)张雄的爸爸也顺便买了一双42码的鞋,推算一下他的脚长是( )厘米。
【答案】(1)34
(2)25
【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张雄的脚长是21厘米,用21+1=22厘米,求出鞋内长是22厘米,再用22×2-10,即可求出张雄应该买多少码的鞋;
(2)根据码数的算式,鞋内长厘米数×2-10=42码,那么鞋内长厘米数=(42+10)÷2=26厘米,再用26-1=25厘米,即可求出张雄的爸爸的脚长是多少厘米。
【详解】(1)21+1=22(厘米)
22×2-10
=44-10
=34(码)
张雄应该买34码的鞋。
(2)(42+10)÷2
=52÷2
=26(厘米)
26-1=25(厘米)
张雄的爸爸也顺便买了一双42码的鞋,推算一下他的脚长是25厘米。
三、仔细思考,细心判断。(共5分)
13.(本题1分)在计算474-324÷6时,应该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
【答案】×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在计算474-324÷6时,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本题1分)小红距奶奶家有5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奶奶家。( )
【答案】×
【分析】我们知道,正常人连续步行10分钟所走的路程大概就是1千米,步行一个小时所走的路程大概是5到6千米。据此解答。
【详解】由题意得,古丽家到外婆家有50千米,这个距离很远,不适合步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本题1分)6吨棉花比6千克铁轻。( )
【答案】×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将棉花质量的单位化为千克,再与6千克比较即可。
【详解】6吨=6000千克
6000千克>6千克
6吨棉花比6千克铁重,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本题1分)两个末尾没有0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一定没有0。( )
【答案】×
【分析】根据两数相乘,积的末尾有0的3种情况:(1)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2)其中一个因数末尾有0;(3)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得到是整十数,整百数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当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得到是整十数、整百数时,积的末尾有0,
例如,所以两个末尾没有0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不一定没有0。
故答案为:×
17.(本题1分)一根绳子剪成6段用了600秒,如果剪成4段,就用了400秒。( )
【答案】×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根绳子剪成6段要剪5次,用600÷5求出剪1次所用时间;剪成4段,需要剪3次,用剪1次所用时间×3即可求出剪成4段用的时间,据此判断。
【详解】600÷(6-1)
=600÷5
=120(秒)
120×(4-1)
=120×3
=360(秒)
一根绳子剪成6段用了600秒,如果剪成4段,就用了360秒。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剪的段数-1=剪的次数,是解题的关键。
四、仔细推敲,巧思妙算。(共27分)
18.(本题8分)口算。
50×50= 10×35= 600×3= 25×8=
8×3+2= 6×40+3= 15×2×40= 80×50=
【答案】2500;350;1800;200
26;243;1200;4000
【详解】略
19.(本题10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5×59= ★78×43= 40×76=
【答案】1475;3354 ;304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乘数末尾有零时,先算零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加对应个数的零。验算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次即可。
【详解】25×59=1475 ★ 78×43=3354 40×76=3040
验算:
20.(本题9分)用递等式计算。
25+65×28 (62-47)×39 495-375÷5
【答案】1845;585;420;
【分析】25+65×28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62-47)×39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495-375÷5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详解】25+65×28
=25+1820
=1845
(62-47)×39
=15×39
=585
495-375÷5
=495-75
=420
五、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共34分)
21.(本题5分)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某服装店购进16套儿童汉服,购进的成人汉服是儿童汉服的4倍,成人汉服比儿童汉服多多少套?
【答案】48套
【分析】根据题目已知:儿童汉服对应的1段长度表示的是16套,画4段这样的长度就能表示成人汉服的套数。即成人汉服的套数就用儿童汉服的套数乘4。求成人汉服比儿童汉服多的套数,就用成人汉服的套数减去儿童汉服的套数即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6×4=64(套)
64-16=48(套)
答:成人汉服比儿童汉服多48套。
22.(本题5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同学们在研学基地学习古法造纸,三年级学生共同制作了86张纸,四年级学生造纸的数量是三年级学生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造纸多少张?
【答案】258张
【分析】四年级学生造纸的数量是三年级学生的2倍,用86×2求出四年级造纸多少张,再加上三年级造纸的数量,就是两个年级一共造纸多少张。
【详解】86×2+86
=172+86
=258(张)
答:两个年级一共造纸258张。
23.(本题5分)2025年“五一节”张叔叔骑摩托车旅行,他平均每天骑行98千米。按照A地—B地—C地—D地的路线,他一周能不能从A地到D地?
【答案】
不能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加法计算出从A地到D地的总长度。再用平均每天骑行的距离和骑行的天数相乘,求出他一周骑行的距离,最后和总长度相比较,骑行的距离小于总长度不能到达,大于或等于总长度能到达。
【详解】137+350+395=882(千米)
98×7=686(千米)
882>686
答:他一周不能从A地到D地。
24.(本题5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绵延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粮食20克,一个四口之家50天可以节约粮食多少千克?
【答案】4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乘法计算出四口之家一天节约的粮食数,再用乘法求得50天节约的粮食数,再根据1千克=1000克,即可解答。
【详解】20×4×50
=80×50
=4000(克)
4000克=4千克
答:一个四口之家50天可以节约粮食4千克。
【点睛】求得四口之家一天节约粮食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
25.(本题7分)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天小学开展写好毛笔字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小华计划8天写366个字毛笔字,写了5天后还剩141个毛笔字。
(1)小华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2)如果要按计划写完所有毛笔字,从第6天开始,小华平均每天应该写多少个毛笔字?
【答案】(1)45个;(2)47个
【分析】(1)写了5天后还剩141个字,用366减141即可求出5天写了多少个字,再用这个差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字。
(2)计划8天写完,已经写了5天,还有3天,因为5天后还有141个字没写,再用141除以3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1)(366-141)÷5
=225÷5
=45(个)
答:小华平均每天写了45个毛笔字。
(2)141÷(8-5)
=141÷3
=47(个)
答:小华平均每天应该写47个毛笔字。
26.(本题7分)请阅读下面小新写的一篇日记,再利用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张老师带着我们班21名学生去航天科技馆参观。在航天科技馆里我们穿上了帅气的航天服,讲解员阿姨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航天的知识。比如宇宙中的尘埃微粒和微小固体块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进入大气层内,和大气摩擦燃烧,并发出亮光,形成我们看到的流星,流星每秒可飞行11~72千米。这次活动后,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人票:每张24元 学生票:每张13元
(1)假如一颗流星一共持续飞行了15秒,这颗流星至少飞行了多少千米?
(2)这次参观航天科技馆的活动,门票一共花了多少元?
【答案】(1)165千米;(2)297元
【分析】(1)流星每秒可飞行11~72千米,说明流行每秒至少飞行11千米,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解答。
(2)张老师带着我们班21名学生去航天科技馆参观需要买21张学生票和1张成人票,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算出成人票的价钱和学生票的价钱再相加。
【详解】(1)15×11=165(千米)
答:这颗流星至少飞行了165千米。
(2)21×13+1×24
=273+24
=297(元)
答:门票一共花了297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