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之初》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人之初》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8 15: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8、人 之 初
zhī
chū
人刚出生的时候
之间 之后
zhī

chū

“初”字由“衣”和“刀”组成,表示开始拿剪刀做衣服,是“开始”的意思。
初中 初一
打开书,大声朗读课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课文三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字经》
是古代一个叫王应麟的人给孩子写的,他希望孩子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天下的事情,学习做人的道理。《三字经》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
相 近 习 远 教
道 专 幼 玉 知 义
jìn
xiānɡ

yuǎn
zhī
zhuān
yòu

dào

jiào
我会认
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的
( ) +( )=


( ) +( )=


加一加


xiānɡ

美玉 玉石
相同 相信
=( ) —( )



减一减

学习
习作






=
+
=
+
比一比,记一记。





=
+

道路 知道
反义词



“教”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手执教鞭教导孩子学习的样子。
jiào
教师
教室
相反 相似
之后 之间
学习 习得
教学 教室
专心 专业
幼小 幼儿
玉石 美玉
义气 意义
读一读,组一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读好“不”的变调。

“不”的变调规律: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读第四声。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
学习
找一找:哪个小节在讲教育?哪一个小节在讲学习?
两个小节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
理解句子
人在刚出生时候,天性本来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和人的天性大致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理解句子
孟母在带着孟子几次搬家之后,在学习气氛浓厚的学堂附近住了下来。孟母靠着每天织布维持家里的生活。
孟子刚开始对学堂充满好奇,学习十分认真,可一段时间后,孟子觉得读书辛苦,渐渐对学习感到厌倦。有一天孟子不愿读书,偷偷跑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连忙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孟子感到十分羞愧,从此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孟母三迁。
孟子为什么会成为大学问家吗?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理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读一读最后一节,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非常重要。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拍手读第一小节。
摇头晃脑读一读。
读一读,背一背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想一想:这个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子不学,非所宜,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幼不学,老何为?
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人不好好学习,就不懂得道理、礼仪,不
能成才。
第二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从小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男女生接龙读第二小节。
摇头晃脑读一读。
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
一、比一比,再组词。
义( )
又( )
远( )
近( )
正义
玉( )
主( )
又来
近处
远大
玉石
主人
随堂练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jìn
组词:近处 很近
造句:我家离学校很近。
我会写


组词:学习 习性
造句:我每天都到学校学习知识。

yuǎn
组词:远近 不远
造句:我家离学校不远。
组词:学问 学生

xué
造句:我已经是小学生了。


组词:玉石 玉米
造句:秋天到了,玉米成熟了。


组词:正义 意义
造句:警察叔叔会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