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分散系、胶体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3.了解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常见的分散系
1.分散系的含义与组成
思考1 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雾
食盐水
有色玻璃
2.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
(2)实例
思考2 某混合液中含泥沙、淀粉、氯化钠三种成分,如何除去泥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误判断
(1)胶体、溶液和浊液都为混合物 ( )
(2)分散系中的分散剂一定为液体 ( )
(3)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定为纯净物 ( )
(4)蔗糖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
(5)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3.(2023·连云港高一期中)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发现和开发量子点”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量子点”是一种直径为1~100 nm的半导体。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和“量子点”的直径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4.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二、胶体
1.胶体的性质
胶体是一种较为特殊,应用广泛的分散系。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和 之间,因而胶体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①实验探究
操作 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胶粒的直径为 m,能对光线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 m,散射极其微弱
②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 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 。实验室中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和 。
(2)吸附性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变 Fe(OH)3胶体的胶粒具有 ,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沉降,可用于
依然 CuSO4溶液没有 的作用
特别提醒 ①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②胶体的显著物理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的应用
(1)作净水剂。铁盐(如FeCl3)和铝盐(如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后能形成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杀菌消毒。
(2)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质。
(3)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4)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
思考
1.能否根据分散系是否均一、透明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晨,为什么太阳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误判断
(1)根据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 )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 )
(3)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 )
(4)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
(5)每个Fe(OH)3胶体粒子都是许多Fe(OH)3的集合体 ( )
2.(2024·福建莆田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胶体性质和应用描述错误的是 ( )
A.胶体不一定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
B.“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3.已知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一小烧杯中加入20~40 mL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以用向FeCl3溶液中滴NaOH溶液或氨水来制备Fe(OH)3胶体
B.为了快速制备Fe(OH)3胶体,要不断搅拌混合液
C.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后,要加热10 min以上
D.若将1 mol FeCl3滴入沸水中,则充分反应后制得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
(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 大量粒子聚集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0-9 m 介于10-9~10-7 m 大于10-7 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较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久置沉淀(或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答案精析
一、
1.思考1 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食盐(固) 水(液) 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2.(1)溶液 胶体
思考2 泥沙、淀粉、氯化钠与溶剂水分别形成悬浊液、胶体和溶液,由于三种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差异,悬浊液不能透过滤纸,而胶体和溶液能透过,所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C 3.B 4.C
二、
1.溶液 浊液 (1)①一条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10-9 ②垂直于 光亮的通路 胶体 溶液 (2)澄清透明 吸附性 净水 浑浊 净水
思考
1.由于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所以不能通过是否均一、透明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通过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2.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早晨阳光斜射入密林中,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产生丁达尔效应。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B
3.(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D
(3)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共67张PPT)
专题1 第三单元
<<<
分散系、胶体
第1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索引
一、常见的分散系
二、胶体
课时对点练
>
<
一
常见的分散系
1.分散系的含义与组成
一
常见的分散系
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思考1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雾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食盐水 __________ _______
有色玻璃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食盐(固)
水(液)
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2.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
某混合液中含泥沙、淀粉、氯化钠三种成分,如何除去泥沙?
思考2
提示 泥沙、淀粉、氯化钠与溶剂水分别形成悬浊液、胶体和溶液,由于三种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差异,悬浊液不能透过滤纸,而胶体和溶液能透过,所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
1.正误判断
(1)胶体、溶液和浊液都为混合物
(2)分散系中的分散剂一定为液体
(3)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定为纯净物
(4)蔗糖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5)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
×
×
×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
碘酒是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溶质是碘。
3.(2023·连云港高一期中)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发现和开发量子点”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量子点”是一种直径为1~100 nm的半导体。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和“量子点”的直径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
4.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
返回
胶体
>
<
二
二
胶体
1.胶体的性质
胶体是一种较为特殊,应用广泛的分散系。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______和 之间,因而胶体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溶液
浊液
(1)丁达尔效应
①实验探究
操作 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胶粒的直径为___________ m,能对光线______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 m,散射极其微弱
一条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10-9
②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 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 。实验室中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和 。
垂直于
光亮的通路
胶体
溶液
(2)吸附性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变__________ Fe(OH)3胶体的胶粒具有 ,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沉降,可用于_____
依然______ CuSO4溶液没有 的作用
澄清透明
吸附性
净水
浑浊
净水
特别提醒 ①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②胶体的显著物理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的应用
(1)作净水剂。铁盐(如FeCl3)和铝盐(如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后能形成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杀菌消毒。
(2)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质。
(3)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4)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
1.能否根据分散系是否均一、透明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思考
提示 由于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所以不能通过是否均一、透明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通过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2.早晨,为什么太阳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思考
提示 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早晨阳光斜射入密林中,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产生丁达尔效应。
1.正误判断
(1)根据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3)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4)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5)每个Fe(OH)3胶体粒子都是许多Fe(OH)3的集合体
√
×
×
×
×
2.(2024·福建莆田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胶体性质和应用描述错误的是
A.胶体不一定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
B.“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既能透过
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
“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 m即直径为1.3 nm)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3.已知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一小烧杯中加入20~40 mL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以用向FeCl3溶液中滴NaOH溶液或氨水来制备Fe(OH)3胶体
B.为了快速制备Fe(OH)3胶体,要不断搅拌混合液
C.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后,要加热10 min以上
D.若将1 mol FeCl3滴入沸水中,则充分反应后制得Fe(OH)3胶体粒子的
数目小于NA
D
(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归纳总结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 大量粒子聚集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0-9 m 介于10-9~10-7 m 大于10-7 m
归纳总结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较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久置沉淀(或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归纳总结
返回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常见的分散系
1.(2024·广东佛山高一统考)唐诗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冰”
B.“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
C.“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酒”
D.“断烟残月共苍苍”中的“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项,“冰”是固体水,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B项,“云”是胶体,属于分散系;
C项,“酒”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
D项,“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属于分散系。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2.(2024·江苏常州高一上段考)下列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①淀粉溶液 ②蒸馏水 ③碳素墨水 ④石灰乳 ⑤有色玻璃 ⑥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的红褐色液体 ⑦鸡蛋清溶液
A.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⑦ D.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淀粉溶液、③碳素墨水、⑤有色玻璃、⑥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的红褐色液体和⑦鸡蛋清溶液为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②蒸馏水和④石灰乳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且②蒸馏水不属于分散系,故选D。
对点训练
3.(2024·福建南安侨光中学高一检测)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B.云、雾、有色玻璃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乙
C.甲、乙、丙的本质区别是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足量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溶液,即属于甲,A项错误;
云、雾、有色玻璃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1~100 nm之间,B项正确;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C项错误;NaOH溶液与氯化铁饱和溶液混合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D项错误。
题组二 胶体
4.(2024·福州高一检测)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直径为1.34×10-9 m,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四氯化碳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小,能透过半透膜
C.青蒿素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D.在四氯化碳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青蒿素分子直径为1.34×10-9 m,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青蒿素在四氯化碳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D正确;
Na+直径小于1 nm,因此青蒿素的直径比Na+大,B错误;
青蒿素的粒子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能透过滤纸,C错误。
对点训练
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由颜色可知分散质不是Fe(OH)3。
对点训练
6.(2024·江苏常州高一检测)由多糖和多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协同性能和功能。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B.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C.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很不稳定
D.丁达尔效应不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A错误,B正确;
胶体是介稳体系,较为稳定,C错误;
该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氯化钡溶于水形成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7.(2024·扬州高一期末)Fe(OH)3胶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如下: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Fe(OH)3胶体能净水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
D.将Fe(OH)3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浑浊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8.(2024·南通高一上段考)有人设想通过特殊的方法将碳酸钙加工成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的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A项错误;
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相比不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
与胶体中的胶粒(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一样,纳米碳酸钙粒子也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明矾可以净水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综合强化
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OH)3胶体的吸附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
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胶体,故B项符合题意;
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故C项不符合题意;
该明显的光路属于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2024·南京高一上段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
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X中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粒子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Z中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A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2024·南京高一上段考)硅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①Liepatoff规则:胶核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本身组成相似的离子形成胶粒。②由硅酸钠溶液生成硅胶的反应为Na2SiO3+2HCl===H2SiO3(胶体)+
2NaCl。③硅胶溶液组成如下: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Na2SiO3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
的硅胶胶粒数目为6.02×1023
B.Si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
C.胶粒中表面离子数目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目
D.硅胶溶液的胶团中n(Si)>2n(H+)
√
综合强化
1 mol Na2SiO3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的硅胶胶粒数目小于6.02×1023,A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图示可知,胶核优先吸附Si,根据Liepatoff规则可得Si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B项正确;
硅酸胶粒带负电,但Si带2个单位负电荷,H+带1个单位正电荷,所以表面离子数不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C项错误;
综合强化
胶团不带电荷,胶团中阴离子为硅酸根离子,阳离子为氢离子,根据电荷守恒,2n(Si)=n(H+),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2.将浑浊的黄河水变成清澈的饮用水的过程中,明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矾(①)是由硫酸钾(②)和硫酸铝(③)混合形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水(④),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硫酸铝是主角。硫酸铝和水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这种氢氧化铝(⑤)是一种胶体粒子。氢氧化铝胶粒带正电,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⑥)胶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根据相应材料,结合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盐的是 ,属于碱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⑥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
⑤
综合强化
(2)短文中提到“硫酸铝和水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l2(SO4)3+6H2O===2Al(OH)3(胶体)
+3H2SO4
综合强化
(3)用明矾净化后的黄河水是否是纯净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不是。因为黄河水中除含有泥沙等物质外,还含有其他溶质,而明矾净水只是除去泥沙等杂质,所以净化后的黄河水不是纯净物
综合强化
13.(2024·苏州高一上段考)探究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之一,某实验小组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制备Fe(OH)3胶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 实验操作 出现胶体
1 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 迅速出现
2 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迅速出现
3 加热40 mL饱和FeCl3溶液 一段时间后出现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实验1中,生成Fe(OH)3胶体和 (填化学式)。
HCl
实验1中饱和FeCl3溶液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OH)3胶体和HCl。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 ,_________
_________。
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2不需要加热,且即使不是饱和FeCl3溶液也能生成Fe(OH)3胶体,故优点是不需加热,FeCl3溶液浓度小。
不需加热
FeCl3溶液
浓度小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③综合上述实验可知,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NaOH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实验1和3可知,在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加热,生成Fe(OH)3胶体的速度大于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说明此时提供OH-的物质是水,对比
实验1和2可知,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即使不用饱和FeCl3溶液,也能生成Fe(OH)3胶体,此时提供OH-的物质是NaOH。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Fe(OH)3胶体的性质
资料:pH>10时,Fe(OH)3胶体溶解。
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较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
①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为 。
pH>10时,Fe(OH)3胶体溶解,吸附效率降低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②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Fe(OH)3(胶体)+H3AsO4===FeAsO4↓+
3H2O
返回作业5 分散系、胶体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7分,共77分)
题组一 常见的分散系
1.(2024·广东佛山高一统考)唐诗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 )
A.“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冰”
B.“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
C.“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酒”
D.“断烟残月共苍苍”中的“烟”
2.(2024·江苏常州高一上段考)下列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
①淀粉溶液 ②蒸馏水 ③碳素墨水 ④石灰乳
⑤有色玻璃 ⑥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的红褐色液体 ⑦鸡蛋清溶液
A.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⑦ D.④
3.(2024·福建南安侨光中学高一检测)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B.云、雾、有色玻璃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在乙
C.甲、乙、丙的本质区别是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足量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题组二 胶体
4.(2024·福州高一检测)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直径为1.34×10-9 m,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四氯化碳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小,能透过半透膜
C.青蒿素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D.在四氯化碳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6.(2024·江苏常州高一检测)由多糖和多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协同性能和功能。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B.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C.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很不稳定
D.丁达尔效应不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7.(2024·扬州高一期末)Fe(OH)3胶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如下: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Fe(OH)3胶体能净水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
D.将Fe(OH)3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浑浊
8.(2024·南通高一上段考)有人设想通过特殊的方法将碳酸钙加工成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的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9.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明矾可以净水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10.(2024·南京高一上段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1.(2024·南京高一上段考)硅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①Liepatoff规则:胶核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本身组成相似的离子形成胶粒。②由硅酸钠溶液生成硅胶的反应为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③硅胶溶液组成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Na2SiO3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的硅胶胶粒数目为6.02×1023
B.Si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
C.胶粒中表面离子数目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目
D.硅胶溶液的胶团中n(Si)>2n(H+)
12.(12分)将浑浊的黄河水变成清澈的饮用水的过程中,明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矾(①)是由硫酸钾(②)和硫酸铝(③)混合形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水(④),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硫酸铝是主角。硫酸铝和水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这种氢氧化铝(⑤)是一种胶体粒子。氢氧化铝胶粒带正电,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⑥)胶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根据相应材料,结合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 ,属于碱的是 。
(2)短文中提到“硫酸铝和水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矾净化后的黄河水是否是纯净物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1分)(2024·苏州高一上段考)探究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之一,某实验小组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1)制备Fe(OH)3胶体
实验 实验操作 出现胶体
1 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 迅速出现
2 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迅速出现
3 加热40 mL饱和FeCl3溶液 一段时间后出现
①(1分)实验1中,生成Fe(OH)3胶体和 (填化学式)。
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③综合上述实验可知,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2)Fe(OH)3胶体的性质
资料:pH>10时,Fe(OH)3胶体溶解。
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较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
①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2.D 3.B
4.D [青蒿素分子直径为1.34×10-9 m,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青蒿素在四氯化碳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D正确;Na+直径小于1 nm,因此青蒿素的直径比Na+大,B错误;青蒿素的粒子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能透过滤纸,C错误。]
5.B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由颜色可知分散质不是Fe(OH)3。]
6.B [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A错误,B正确;胶体是介稳体系,较为稳定,C错误;该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氯化钡溶于水形成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者,D错误。]
7.D
8.B [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A项错误;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相比不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与胶体中的胶粒(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一样,纳米碳酸钙粒子也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9.B [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OH)3胶体的吸附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胶体,故B项符合题意;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故C项不符合题意;该明显的光路属于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
10.A [X中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粒子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Z中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A错误。]
11.B [1 mol Na2SiO3和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的硅胶胶粒数目小于6.02×1023,A项错误;由图示可知,胶核优先吸附Si,根据Liepatoff规则可得Si与硅胶溶液胶核组成相似,B项正确;硅酸胶粒带负电,但Si带2个单位负电荷,H+带1个单位正电荷,所以表面离子数不一定大于束缚反离子数,C项错误;胶团不带电荷,胶团中阴离子为硅酸根离子,阳离子为氢离子,根据电荷守恒,2n(Si)=n(H+),D项错误。]
12.(1)⑥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 ⑤
(2)Al2(SO4)3+6H2O2Al(OH)3(胶体)+3H2SO4
(3)不是。因为黄河水中除含有泥沙等物质外,还含有其他溶质,而明矾净水只是除去泥沙等杂质,所以净化后的黄河水不是纯净物
13.(1)①HCl ②不需加热 FeCl3溶液浓度小
③NaOH (2)①pH>10时,Fe(OH)3胶体溶解,吸附效率降低 ②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
解析 (1)①实验1中饱和FeCl3溶液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OH)3胶体和HCl。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2不需要加热,且即使不是饱和FeCl3溶液也能生成Fe(OH)3胶体,故优点是不需加热,FeCl3溶液浓度小。③根据实验1和3可知,在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加热,生成Fe(OH)3胶体的速度大于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说明此时提供OH-的物质是水,对比实验1和2可知,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即使不用饱和FeCl3溶液,也能生成Fe(OH)3胶体,此时提供OH-的物质是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