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题必刷与专题精练》第一部分 小题必刷第05讲 修辞方法与语法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小题必刷与专题精练》第一部分 小题必刷第05讲 修辞方法与语法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08: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新中考 精准施策略
2025年《小题必刷与专题精练》
第一部分 小题必刷
第05讲 修辞方法与语法
1.(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列各组是“中国李庄”同济纪念碑碑文选句,其中不属于对偶句式的一项是( )
A.壶中民生久/舟边社稷长
B.禹王宫中雷雨沸/东岳庙里书声朗
C.川音如酒诉衷肠/山乡处处是吾乡
D.新侪一新学界/古镇万古流芳
2.(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下列选项中,与语段画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D.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 甲 。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静之美非人工所能。眺望中,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之气, 乙 。世界讳莫如深,野草执拗(坚忍/坚韧), 丙 。①相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这片黄绿相间、生机盎然的世界。受阳光雪水的恩慧,草原开出的花也格外鲜艳夺目。(因为/虽然)经历的夏季太短,大多时日暴露于冷风之中,但是②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被驯服的野性。生物之间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则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缔固。③植物内在的自然节奏和循环,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④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大地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万物生息,各有归止。爱无等差,谁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资格),谁也没有目空一切、恃强凌弱的(资本/资格)。无论星辰还是海洋,无论野草还是参天大树,这种宽容豁达,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对草原这一生机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
B.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美妙而坦诚”“不被驯服”凸显了野花坚毅顽强的品格。
C.句③抒情,由植物内部自然的节奏和循环,引发对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赞美。
D.句④运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4.(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 (1) 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 (2) 望世界的平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5.(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一个人在学问上 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 )明通达,时时有jì( )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
(1).“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
6.(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每年春末夏初,待南阳山上白如霭雪的杏花飘落,①北塬山上粉红可人的桃花开了,沿大夏河两岸逶迤三十多公里的牡丹花迎来怒放时刻,到处便是姹紫嫣红,氤氲醉人。清代诗人吴镇曾写诗赞美临夏的牡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可见临夏牡丹历史悠久。②临夏人爱“花儿”,就好像临夏人爱牡丹,是灵魂深处的一种情怀,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情感。“花儿”如同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凝聚起各族儿女,共建美丽的家园。
(选自张宗龙《我的第二故乡是花儿的故乡》,有改动)
大美甘肃,魅力陇原!这里有兰州的百年中山桥,奔téng不息的黄河水在此处放慢了脚步;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临夏的“蓝色黄河”,清澈见底的河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有陇南的绿水青山,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秀丽江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敦煌飞天,驼铃声响。一头连着历史,一头朝向远方。这里是甘肃,她已等你千年,正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你。
(选自《新甘肃·甘肃日报》,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①中“沿”“时刻”“到处”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名词、副词。
B.“姹紫嫣红”“魅力陇原”“清澈见底”“绿水青山”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②虽含有比喻词“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这里有因一碗麻辣烫而被带‘火’的天水”中,“火”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péng( )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________(意境/境遇)。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luán( )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1).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8.(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小时候读过的红色经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火燎原》。这本书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由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来撰写,被誉为“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那些化作群星的英灵们,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被永久地封存在历史的琥珀中。
②透过文字,我们看见那一根根顶住天穹的脊梁和那一双双烛照人间苍茫的虎目,为人间定义着新的高度和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力贵在独特。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阅读红色经典的体验。
例句: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
9.(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请参考例句任选一种物象进行创意表达,兼顾事物特点,体现生活情趣。
[例句]蝴蝶:一份漂亮的情书被折了起来,它还在飞呢,寻找着花儿的住处。
[例句]麦子:把自己的长穗当成宝剑在挥舞,可能是即兴发挥,看不出是什么招式。
10.(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一句中,“晚生”属于敬辞,“久仰”属于谦辞。
B.演讲词语言风格多样,如《最后一次讲演》语言慷慨激昂,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言准确、严谨。
C.《活板》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D.“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句中,“大地”是名词,“渐渐”是副词,“从”是介词。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晚生”是谦辞,用于后辈对前辈自称;“久仰”是敬辞,用于初次见面时,表示仰慕已久。
故选A。
1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
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
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假设复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运用。
A.“自然”在句中是副词,用于修饰后文的“不算重”,表示理所当然的意思,而不是名词;
故选A。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②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③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人们广泛议论的焦点,都是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④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⑤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的关键。
A.“愿意”是动词,“尤为”是形容词,“剧情增删”是主谓短语
B.第②句画线部分中“话题”作主语,“都”作定语,“关注”作宾语
C.第④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从演员选择到剧情增删再到服装化妆道具设计”
D.第⑤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改编成功”后加上“与否”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②园林造景中衍生出的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③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不论其规模大小,中国园林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那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④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旨趣。⑤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
A.“一门”是数量词,“甚至”是副词,“衍生”是动词
B.“生活美学”“巧妙的用途”“安顿人心”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第③句中的“那种”指代的内容是“欲露还藏”
D.第④句中“在园林中”作状语,“我们”作主语,“感受”作谓语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②从“曾子避席”“拾履拜师”“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等尊师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③在“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润己泽人”中,一代代教师不仅传递了知识,而且传承了文明薪火。④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更是被赋予了“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将”“从”“理念”依次是动词、介词、名词
B.“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文明薪火”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第③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而且......”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D.第④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句末加上“的责任”一词
4.传统文化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 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②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逐渐成为品牌。③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④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⑤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A.“逐渐”“珍贵”都是形容词,“诗词歌赋”“行稳致远”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观众和业内人士好评”前加上“受到”或“获得”
C.第④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第⑤句中,“怀着”作谓语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漫长而酷寒的冬天是一件好事。②如果没有冬天,人们就不会这么感谢春天的到访、夏天的极昼,还有秋日的美景了吧。③如果一整年都鲜花盛开,人们就不会这么强烈地思念花朵。
④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那是因为在漫长的冬季,植物早已在雪地之下做好准备,蓄势待发。⑤在季节毫不停留地更迭交替时,我们可以停下脚步。
A.“强烈地思念”“积雪融化”“做好准备”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漫长”是形容词,“感谢”是动词,“交替”是名词
C.第③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中“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一句的主干是“花朵会一起盛开”
6.下列各组词语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宝贵 骄傲 战友 光荣B.提高 寻求 制造 报答
C.清晰 风景 角色 兴趣D.非常 偶尔 语文 经常
7.下列对短语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
语、补充短语
B.“麦浪滚滚”“打扫教室”“放松下来”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C.“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缅怀先烈”三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D.“面黄肌瘦”“争取自由”“激动不已”三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8.对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教室学习。(状语) B.一朵美丽的小花吸引了蝴蝶的注意。(定语)
C.这场战役打得漂亮。(补语) D.猴子喜欢桃子。(谓语)
9.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10.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数目,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比喻)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反问)
C.每当期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拟人)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排比)
1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12.下列是学习小组对文段中①-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部分 师恩·铭记
①是谁带领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是谁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是您,我亲爱的老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幼苗的茁壮,为了花朵的芬芳,您用知识的雨露滋养,用爱的阳光普照!②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汗水?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老师呵,③您就如同演奏家, 用辛勤的双手奏响了学子的知识乐章;您就如同雕塑家,用真挚的情怀塑造了学子的赤诚灵魂;您就如同绘画家,用缤纷的画笔描绘了学子的多彩人生。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是我们奋斗途中学习的榜样 。④感恩有您,教会了我们知识;感恩有您,塑造了我们灵魂!
A.第①句运用了设问修辞,突出了老师是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前行的人。
B.第②句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既写出了学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栽培,也强调了老师对学子的辛勤付出。
C.第③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强调了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中茁壮成长。
D.第④句运用了反复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参考答案】
中考实战
1.(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偶修句式的辨析。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需满足的条件是:上下句的字数相等,同一位置的词性相同,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联。
C.上句“川音如酒诉衷肠”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一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下句“山乡处处是吾乡”的结构是:两个字的名词+两个字的名词+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由此可看出这两个句子不符合对偶句“句式结构相同,同一位置的词性相同”的条件,因此它不是对偶句;
故选C。
2.(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
【答案】(2)D
【详解】(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划线句“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噜示要赶快种谷子”所用修辞是拟人。
A.夸张;B比喻;C.设问;D.拟人;故选D。
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
【答案】(1).D
【解析】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D.“句④运用比喻”表述错误。根据“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分析可知,此处仅有“率性的生命之舞”,没有本体与比喻词,应不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养育着芸芸众生”中的“养育”属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野草赋予了人的情态,写出脆弱而又顽强的野草是大自然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表现出大自然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故选D。
4.(2024·吉林·中考真题)
【答案】 5.D
【解析】
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例句中“走进校园……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把校园比作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A.“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托尔斯泰的眼神锐利、洞察力极强;
B.“低唱”“弹琴”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
C.“在那……在那……在那……”三个相似结构的句子连用,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
D.“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中将“书经提炼”的影响比作“水经蒸馏”,把阅读感受比作“嚼蜡”,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答案】 (1).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解析】
(1).本题考查修辞的作用。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句子中本体是“学问”,喻体是“精神的食粮”;如同人体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精神也需要“食粮”(即学问)来滋养和成长。食物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学问为精神提供知识和理解,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和提升。所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6.(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
【答案】(3)B
【详解】(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姹紫嫣红”“绿水青山”都是并列短语,“魅力陇原”是偏正短语,“清澈见底”补充短语,“短语类型各不相同”错误;故选B。
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答案】(1).D
【解析】(1)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飞过稻田”是动宾短语;B.两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的句子不构成排比,至少三句;C.谓语不是“等待”,是“是”;故选D。
8.(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
【答案】
(3)示例:是初升的太阳,也是砸碎铁链的铁锤。
【详解】
(3)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使用“是……,也是……”的句式;内容上,运用比喻的形式,写出红色经典的作用——前者比喻起初力量弱小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事物会迅速发展壮大,后者比喻战胜困难力量巨大。
示例:是穿石的水滴,也是战胜困难的利剑。
9.(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答案】示例1.星星: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夜空中眨着眼睛,似乎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乐此不疲。
示例2.白云:一团团柔软的棉花糖在空中飘浮,慢悠悠地变换着形状,闲庭信步。
示例3.荷花:一群害羞的少女站在池中,红着脸悄悄绽放,似乎在等待着一场浪漫的邂逅。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创意表达是指以新颖、独特、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展现思想、情感、观念或描述事物。作答时首先选择一种物象;然后仔细观察和思考该物象的特点,比如形状、颜色、习性等;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这些特点与人类的某些行为、情感或情境联系起来,用一种形象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方式进行表达即可。正如例句中把蝴蝶的飞舞想象成寻找花儿住处,把麦子的长穗想象成宝剑挥舞。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展现出生活的意趣和自己的创意。
示例1.雪花:一片片洁白的花瓣从天空飘落,它们飞着舞者,装饰着大地纯洁的梦。
示例2.雨滴:一群欢快的小精灵蹦跳着落下来,它们吵着闹着,敲打着初春的睡眼惺忪。
示例3.蒲公英:一把把轻盈的小伞被撑开,它们飘飘荡荡,寻找着新的家园。
10.(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晚生”是谦辞,用于后辈对前辈自称;“久仰”是敬辞,用于初次见面时,表示仰慕已久。
故选A。
1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运用。
A.“自然”在句中是副词,用于修饰后文的“不算重”,表示理所当然的意思,而不是名词;
故选A。
实战演练
1,【答案】D
【解析】:A项“尤为“是副词。B项“都”是状语。C项第①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艺术形象既能
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故选D。
【答案】D
【解析】:A项"甚至"是连词。B项"安顿人心“是动宾短语。C项第③句中的“那种"指代的内容是“开
门见山、一览无余"。故选D。
【答案】D
【解析】:A项“将“是副词。B项“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都是并列短语,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文明薪火”是偏正短语。C项第③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D。
4.【答案】B
【解析】:A项"逐渐"是副词。C项第④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D项第⑤句中“行稳致远"作谓语。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项“强烈地思念"是偏正短语,"积雪融化"是主谓短语,“做好准备”是动宾短语,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B项"交替"是动词。D项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花朵会盛开"。故选C。
6.【答案】B
【解析】A项"宝贵”“骄傲”"光荣"是形容词,“战友”是名词。B项"提高”“寻求”“制造”“报答”均为动词。C项“清晰”为形容词,”风景”“角色”“兴趣"为名词。D项"非常”“偶尔”“经常"为副词,“语文”为名词。故选B。
7.【答案】C
【解析】“无私奉献”“缅怀先烈"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8.【答案】D
【解析】“猴子喜欢桃子"一句中,“猴子"是主语,“喜欢”是谓语,"桃子"是宾语。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反问是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此句通过自问自答强化情感,属于设问。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有误,此句只是列举了“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两种情况,不符合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特点,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松柏比作宝塔,将道旁树比作阅兵式。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D.结尾“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这个句子运用反问,强调了读书能令人陶醉,而并非“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理解。
C.不恰当。第③句“您就如同演奏家, 用辛勤的双手奏响了学子的知识乐章;您就如同雕塑家,用真挚的情怀塑造了学子的赤诚灵魂;您就如同绘画家,用缤纷的画笔描绘了学子的多彩人生”运用了排比修辞,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而非“强调了学子在老师的教导中茁壮成长”。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