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二 逻辑推理、归纳
逻辑推理、归纳题是一类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归纳总结的题目。中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的常考点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反应规律的推理,化学与社会、生活;对常见现象的推理解释、归纳总结等。考查多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利用前面的事实、依据,判断后面推理、归纳的正误。
主要结合物质分类的概念、pH、酸碱性、中和反应等概念进行考查。
(2)运用科学道理对常见现象、原理进行解释。
主要涉及微观粒子的性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等知识。
逻辑推理题
1.(2024·聊城中考)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则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则具有均一、稳定特征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C [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不一定有8个电子,如氦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也属于稳定结构,A错误;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具有均一、稳定特征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B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C正确;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沉淀生成,但不是复分解反应,D错误。]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D [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A错误;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错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C错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D正确。]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镁、铜、铁等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因此所有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CO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则CO2也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
D.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也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
B [镁、铜、铁等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但不是所有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如汞属于金属,在常温下是液体,A错误;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B正确; CO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CO2无还原性,不可用于炼铁,C错误; 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D错误。]
4.(2024·福建中考)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
B.往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CuO,迅速产生气泡,可验证CuO是催化剂
C.用黄铜片刻画纯铜片,纯铜片上有划痕,可推测纯铜的硬度大于黄铜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可推测O2具有可燃性
√
A [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A正确;往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CuO,迅速产生气泡,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要想验证氧化铜是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B错误;用黄铜片刻画纯铜片,纯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C错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D错误。]
【答题模板】 解答化学逻辑推理题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举反例法,即只要能举出与所列事实或所用科学原理不一致的例子即可说明结论错误。物质分类、性质、变化中的特殊例子是解答关键点。
2.一步否定法,根据概念或化学原理中的关键词直接判断推论的正误。
3.解答此类题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找出“一般”中的“特殊”,下面这些“不一定”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化学的常见“不一定”
(1)显酸性(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碱)溶液。
(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4)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5)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6)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7)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8)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9)原子核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
(10)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5.(2024·聊城中考)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
归纳总结题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②食品袋内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①老年人缺乏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吸烟会污染环境并危害身体健康
C.化学与科技 D.化学与安全
①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遍应用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
②C919大飞机采用钛合金制造的起落架更牢固,能支撑巨大的重量 ①夜间发现煤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
D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故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以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A正确;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吸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导致周边环境的污染,B正确;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大气污染,钛合金硬度大、密度小,C正确;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D错误。]
6.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有关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能源 B.性质与用途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①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
②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健康
①家庭烘焙面包时可加入适量小苏打
②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替代食盐做调味品 ①中学生每天应吃一定量的保健品
②碘摄入量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B [A.①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B.①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除锈,②熟石灰呈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二者均正确;C.②亚硝酸钠有咸味,其属于工业用盐,有毒,不可以替代食盐做调味品,错误;D.①中学生有针对性地通过药品和保健品来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是必要的,但每天应吃一定量的保健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故选B。]
7.归纳、比较、分类、分析等都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B.比较:铝比铁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
C.分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pH小于7,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酸
D.分析: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A合理;铝比铁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B不合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pH小于7,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不属于酸,C不合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D不合理。]
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大学习主题。下列主题内容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①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②服用补钙剂,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③烧碱常用来厨房的炉具清洁 ①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②硝酸钾从元素组成上来看属于复合肥
③盐溶液中必须含有金属阳离子
C.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D.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蒸发结晶时,待水分全部蒸发即停止加热
③实验剩余试剂应放入原容器,以免造成浪费 ①加油站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爆炸事故
②氢氧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③玻璃钢是一种硅酸盐材料,用于制作滑雪板
A [①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正确;②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服用补钙剂,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症,正确;③烧碱常用来做厨房的炉具清洁,正确,A正确;①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错误;②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③不是所有的盐中都含有金属阳离子,如硝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错误,B错误;①任何化学变
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②蒸发结晶时,待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水分蒸干,错误;③实验剩余试剂应放到指定容器内,不能直接放回原瓶,以免污染原瓶试剂,错误,C错误;①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含有一些可燃性气体,所以加油站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爆炸事故,正确;②氢氧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③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错误,D错误。]
9.(2024·广安中考)学习中,常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进行推理分析,下列推理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元素组成,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一定相同
B.置换反应都有化合价改变,那么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那么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D.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那么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验纯
√
D [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元素组成,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A错误;置换反应都有化合价改变,但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前后铁、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但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专题攻略】 化学归纳总结类型的题目是将许多零碎的知识整理归类在一类原理、物质、概念之下,在解答时注意两点:
1.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易混点,如溶液是混合物、氧气占21%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等。
2.常使用排除法:首先对该“类”原理、物质、概念有准确把握,然后将所列实例中不合理的挑出至少一个即可得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