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基础巩固训练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基础巩固训练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8 16: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
①脚气病 ②流感 ③色盲 ④肺结核 ⑤血吸虫病 ⑥糖尿病 ⑦艾滋病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2.蛔虫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下列措施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 (  )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蔬菜、水果要洗干净
C.饭前便后要洗手 D.睡前要漱口
3.今年冬天,甲型流感在部分地区暴发,很多人被传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引起甲型流感的病毒属于病原体
C.给甲型流感患者注射青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D.冬天室内适当开窗通风能有效预防甲型流感
4.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对应错误的是 (  )
A.艾滋病与HIV B.足癣与寄生细菌
C.血吸虫病与血吸虫 D.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5.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艾滋病病毒 B.乙肝病毒携带者
C.流感患者 D.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6.甲用沾有面粉的手与乙握手,这一过程可以模拟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在这个模拟活动中,相当于病原体和易感人群的分别是 (  )
A.甲、乙 B.乙、甲
C.面粉、甲 D.面粉、乙
7.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
B.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8.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B.抗体是在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C.抗体是人生来就有的
D.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抗体的作用
9.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
A.给12月龄至12周岁的健康儿童接种水痘疫苗
B.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使其尽快康复
C.给出生3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
10.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对此结果解释合理的是 (  )
A.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是因为小明曾感染过乙肝并痊愈了
B.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小明母亲怀孕时传给他的
C.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小明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
D.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乙肝病毒不能侵入人体
11.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和接种卡介苗分别属于 (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1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B.皮肤和黏膜能防御所有的病原体
C.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人体内长时间留存
D.人体内有三道抵抗病原体的免疫防线
13.下列对下图所包含的信息和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病毒是抗体
B.该免疫类型是非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消灭入侵人体的所有病毒
14.下图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抗体浓度的变化。请分析,志愿者在这两周内的哪一天和感染SARS的病人接触后,被感染的风险最小 (  )
A.第2天 B.第5天
C.第9天 D.第15天
15.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免疫能保护儿童健康,属于特异性免疫
B.小李对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
C.免疫对人体有益,因此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麻疹患者痊愈后,机体内会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疟疾是由一种单细胞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会侵袭人体的红细胞,引起发烧等症状,其传播媒介主要是按蚊,可以使用氯喹进行治疗,但随着氯喹的频繁使用,其疗效越来越差,而由屠呦呦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对疟疾有很好的疗效。
材料二: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的难点在于脊髓如何再次连接人脑,若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则会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干细胞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由材料一可知,从传播途径来看,疟疾属于传染病;从传染病的传播来看,按蚊属于      (填“病原体”或“传播途径”)。
(2)长期使用氯喹治疗疟疾,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这是因为变异是     ,自然选择是      。(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
(3)材料二中提到了头部移植手术,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捐献者的“头”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移植时可能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免疫称为        。
17.(5分)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青少年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但只要措施得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下图中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包括    (填序号);针对这些途径,我们可以采取       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3)使用抗生素能治疗艾滋病吗 为什么                。
18.(10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却可以健康地生活,这是因为人体能够依靠自身免疫系统进行防御和保护。图一、图二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图三是接种疫苗后血液中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病毒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    ,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    。(填字母)
(2)请利用图二分析接种疫苗的免疫过程原理。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甲细胞受到它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能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叫作    ,其促进了[乙]   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    。
(3)结合图三分析,在接种初期密切接触病原体仍有可能被传染,其原因是           。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由图三可知:机体第2次接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               。
(4)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最好药物,只有调节好自身状态才能激活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而抵御病毒。下列生活习惯中,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是   (填字母,多选)。
A.合理膳食 B.坚持体育锻炼
C.熬夜玩游戏 D.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染病,如甲肝、乙肝、腮腺炎等,某同学和甲肝患者生活在一起,但他并没有感染甲肝,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D D C B A D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B B C C C
1.D 解析:①脚气病是由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营养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②流感、④肺结核、⑤血吸虫病、⑦艾滋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③色盲属于遗传病;⑥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2.D 解析: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预防蛔虫病;睡前漱口能够保持口腔卫生,与预防蛔虫病无关,D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甲型流感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A项正确;引起甲型流感的病毒属于病原体,B项正确;注射青霉素对甲型流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因为引起甲型流感的是病毒,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不能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项不正确;冬天室内适当开窗通风能有效预防甲型流感,D项正确。
4.B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A项正确;足癣是由寄生真菌引起的,B项错误;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C项正确;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D项正确。
5.A 解析:艾滋病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乙肝病毒携带者、流感患者、患手足口病的儿童都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属于传染源,A项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
(1)病原体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它们能引起人或动物患传染病。
(2)传染源是指人或动物。传染源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②能够散播病原体。
6.D 解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在这个模拟活动中,甲手上的面粉模拟的是病原体,因此沾上面粉的甲相当于传染源;甲与乙握手模拟的是传播途径,因此乙相当于易感人群,D项符合题意。
7.D 解析:接种乙肝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乙肝疫苗属于抗原,A项、B项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其效果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体内的抗体含量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D项错误。
8.B 解析: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能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人体后天产生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抗体的作用。综上所述,B项正确。
9.B 解析: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是利用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计划免疫,B项符合题意。
10.A 解析:小明的检验结果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说明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且小明曾感染过乙肝并痊愈了,A项符合题意。
11.B 解析:卡介苗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患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因此注射的卡介苗相当于抗原;受到抗原刺激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以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接种卡介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但皮肤和黏膜并不能防御所有的病原体,B项错误。
13.C 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题图中的病毒起抗原的作用;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该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能消灭入侵人体的所有病毒。综上所述,C项正确。
14.C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第9天时志愿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最高,因此,志愿者在这两周内的第9天和感染SARS的病人接触后,被感染的风险最小,C项符合题意。
15.C 解析: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C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1)传播途径 (2)不定向的 定向的 (3)抗原 特异性免疫
17.(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IV) 遗传物质 (2)②③④ 切断传播途径 (3)不能;因为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作用(合理即可)
18.(1)C A、D (2)抗原 抗体 吞噬 致病性 (3)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 产生的抗体多且存在时间长 (4)A、B、D (5)已经注射过甲肝疫苗(或曾经患过甲肝,体内有抗体;没有共用餐具,做好防护措施;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