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4课《海燕》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①雷声hōng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③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ōng( )响 翡翠( ) 掠起(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穿过乌云”相同的一项是( )
A.畅想未来 B.归纳总结 C.花木葱茏 D.主题展览
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读现代诗歌要注意表现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①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提高了表现力。②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A.语段中加点的“诗歌”“呢喃”分别是名词、动词。
B.语段中①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提高”改成“增强”。
C.语段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D.语段中①②句可以互换顺序。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
A.“惊蛰”是名词,“最”是形容词,“春雷始鸣”是主谓短语,“听到雷声”是动宾短语。
B.语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作状语。
C.“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D.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诗《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B.“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句话的主干是“海燕在大海上飞翔”。
C.高尔基的《海燕》写在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用“暴风雨的预言家”海燕象征英勇的革命先驱。
D.“——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读这一句应用毋庸置疑的语气,升调。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6.(易错题)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强调)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以“学习海燕,勇敢面对暴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对联赞海燕】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
【劝说懦弱者】课文中的海燕矫健、勇敢、无畏、善战,而海鸥、海鸭、企鹅畏惧、胆怯、躲藏、逃窜,假如你是一只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答:
【面对暴风雨】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答:
三、现代文阅读
海燕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8.文中海燕象征 。
9.文中从① 、② 、③ 三个方面描写海燕,表现了海燕④ 的英勇无畏的气概。
10.第二段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鹰之歌
高尔基
①蛇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②太阳照在高高的天上,山把热气吹上天,山下海浪在拍打岩石……
③突然,在蛇盘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④鹰短短地叫了一声,就坠在地上,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撞在那坚硬的岩石上……
⑤蛇吓了一大跳,连忙逃开了,但马上看出,这只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⑥它爬到受伤的鸟眼前,对着它轻声地说:
⑦“你要死了吗?”
⑧“对,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唉,你这可怜虫!”
⑨“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胡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⑩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叫喊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有删改)
11.文中“蛇”这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12.文章倒数第2段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妙处。
13.新考向《海燕》中的海燕和文中的鹰在文章结尾处都竭力“叫喊”,从它们的“叫喊声”中你听出了作者怎样的渴求?
14.联系生活,你以前是否扮演过“蛇”的角色或像“鹰”那样奋斗过?读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打算?
阅读《海燕》,完成后面小题。
海 燕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⑩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5.指出下列事物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1)大海: ;
(2)风、雨等: 。
16.除了海燕,本文为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
17.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18.文章结尾“——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语言表达
19.阅读文章说说“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的妙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4课《海燕》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1) 轰 fěi lüè
(2) 悬涯 悬崖
(3)A
2.B
3.B
4.B
5.B
6.A
7. 【对联赞海燕】答案(示例):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劝说懦弱者】答案(示例):假如我是海燕,我会对它们(海鸥、海鸭、企鹅)说:“收起你们对暴风雨的恐惧吧,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赶快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吧,与敌人做斗争,快乐无穷!” 【面对暴风雨】答案:示例一: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示例二: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暴风雨”能够平安度过,并能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8.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9. 形色 动作 声音 藐视恶劣环境,渴望暴风雨到来 10.比喻、拟人。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11.第一问:蛇象征着胆小怯懦、安于现状、胸无大志、丧失理想、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或:对革命持观望态度,一知半解的务实保全主义的假革命或不革命者)。第二问:与鹰进行对比,反衬出鹰的英勇乐观、志存高远。 12.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反衬出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 13.(示例)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渴望在战斗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 14.(示例)在上小学时,总以为只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万事大吉,无往而不胜,满足于自己学到的东西,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可上了初中才发现,有时候仅仅靠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远不能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知识就是海洋,游得越远越深,它就越广阔。今后,我要联系生活实际,涉猎更多课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便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15.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和推翻沙皇独裁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 16.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形象 17.形象地写出了海燕以欢乐的心情渴望暴风雨到来,表现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气概。 18.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运用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