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提优(一)第五单元第一章1、2、3节(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5.1 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提优(一)第五单元第一章1、2、3节(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8 17: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提优(一)
考试范围:第五单元第一章(1,2,3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桃花水母被称为“活化石”,生长于温带淡水中,有很多触手。桃花水母的结构简单,身体呈辐射对称,食物由口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桃花水母应该属于 (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软体动物
2.下列活动中,最可能感染血吸虫的是 (  )
A.在有钉螺的水田中劳作
B.食用煮熟的钉螺
C.食用煮熟的鱼片
D.生食水果蔬菜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B.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两者间的胶状物质构成
C.涡虫具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D.多数扁形动物运动器官发达,生殖器官退化
4.珊瑚礁生态系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珊瑚礁的“建筑师”是珊瑚虫。珊瑚虫的体表生活着虫黄藻,它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当温度升高时,虫黄藻会逃逸,导致珊瑚虫群体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珊瑚虫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B.珊瑚虫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腔肠动物
C.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气候变暖可能会阻碍珊瑚礁的形成
5.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
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B.使运动更加灵活
C.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
6.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  )
A.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B.不能呼吸
C.血液循环不通畅
D.蚯蚓营穴居生活,怕干燥
7.酷爱吃生鱼片或饮用生水的人,容易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感染。这两种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D.有口无肛门
8.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9.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95%
B.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5%
C.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0.下列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蜗牛——软体动物
B.蛔虫——线形动物
C.猪肉绦虫——腔肠动物
D.七星瓢虫——节肢动物
1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环节动物比线形动物更高等,主要体现在 (  )
A.有口有肛门
B.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身体分节
D.能够自由生活
12.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螅依靠体壁内的肌肉实现“翻筋斗”运动
B.绦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刚毛的配合缓慢地蠕动
D.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
1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很多软体动物可供食用,因此软体动物对人类都是有益无害的
B.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体外都有坚硬的贝壳保护
C.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
D.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14.河蚌、蜗牛和乌贼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鳃呼吸 D.都生活在水中
15.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蝗虫属于昆虫,因此不是节肢动物
B.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捕捉它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蝗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D.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开口于腹部的气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10分)“蚯蚓,中药称地龙,性寒味咸。”下列是“观察蚯蚓”实验的内容,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时要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判断其身体前端的依据是有      。
(2)用手指从前往后、从后往前地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感。这是因为它的腹面长有协助运动的    。
(3)将蚯蚓分别放在糙纸上和玻璃上进行实验,可以发现在糙纸上蚯蚓运动得要    (填“快”或“慢”)些。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                 。
(5)蚯蚓能分泌出许多特殊的酶类,具有惊人的消化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开发利用蚯蚓来处理           。
17.(10分)下图为河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蚌属于    动物,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水底,经常依靠[  ]    插入泥沙中行走。
(2)贝壳是图中的[  ],它是由图中③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河蚌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A D A A B C C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C C B A
1.A 解析:桃花水母生活在水中,体表有触手,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幼虫的水时,就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A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多数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但生殖器官特别发达,D项错误。
4.A 解析: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其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A项不正确。
5.A 解析:蝗虫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定期脱去外骨骼的现象,即蜕皮,A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若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则蚯蚓会因不能呼吸而死亡,B项符合题意。
7.C 解析:华枝睾吸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体表无角质层;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华枝睾吸虫和蛔虫都营寄生生活,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C项符合题意。
8.C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有口有肛门,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C项不正确。
9.C 解析: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C项符合题意。
10.C 解析: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C项不正确。
11.C 解析: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这就是环节动物比线形动物更高等的地方,C项符合题意。
12.C 解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壁仅有两个胚层,没有肌肉,A项错误。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B项错误。蚯蚓体壁内有发达的肌肉,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刚毛的配合缓慢地蠕动,C项正确。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D项错误。
13.C 解析:软体动物中的多数种类对人类有益,少数种类对人类有害,A项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有些种类的体外有坚硬的贝壳保护,有些种类的贝壳退化成内壳,B项错误。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C项正确。软体动物中的多数种类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D项错误。
14.B 解析:河蚌、蜗牛有贝壳,乌贼没有贝壳;河蚌、乌贼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蜗牛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呼吸器官不是鳃;河蚌、蜗牛和乌贼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外套膜,B项符合题意。
15.A 解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群,A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1)环带
(2)刚毛
(3)快
(4)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5)有机废物
17.(1)软体(或双壳类) ① 斧足
(2)④ 外套膜
(3)② 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