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评价试卷 2024--2025学年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A.质量不变
B.运动方向改变
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D.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断改变
2.如图所示的事例是人对物体的作用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捏扁橡皮泥 B.压弯跳板
C.拉长皮筋 D.扑住足球
3.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水施加力的同时水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
B.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D.此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水上蹦床是一种充气水上娱乐产品,人站在上面可以自由蹦跳,能锻炼运动者肢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如图所示是游客蹦床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在下落时受到的重力方向为垂直向下 B.游客在最低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C.游客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最大 D.游客在每次接触蹦床时受到的弹力一样大
5.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塑料盘、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牙膏盒标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B.用不同的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它们的量程都相同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塑料盘和牙膏盒不可接触
6.小红想了解吊车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她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图所示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锤头和锤柄向下运动,当锤柄停止时,锤头就能牢牢的套在锤柄上了。下面生活中的现象也利用了物体的这一性质的是( )
A.开车时汽车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汽车在转弯时要减速慢行
D.汽车行驶时,前后两车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8.小枫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向右运动时,做了三次实验,木块三次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三次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则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9.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行李箱,此时行李箱上的小包和行李箱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包的重力和箱子对小包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包受到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共3个力的作用
C.行李箱的重力和地面对行李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包对行李箱的压力和行李箱对小包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空载时飞机质量约为42.1吨。如图所示为飞机的滑行轮胎,可见轮胎的截面积较宽,这是为了( )
A.增大压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减小压力,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C.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二、填空题
11.手压气球,气球发生形变,使气球形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手掌”、“地球”或“空气”),变形的气球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产生的力是 。
1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如图所示,松枝发生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这时松枝会对雪有一个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证明了 。
13.如图所示,用杯子接水的过程中,水杯始终静止在手中,则杯子受到手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杯子在手中开始向下滑,可以立即通过 方式来增大摩擦力使其在手中保持静止。
14.“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如图所示,航天员在空间站演示摆球实验:拨动摆球后,摆球绕固定点持续转动,其运动状态 (选填“不变”或“改变”)。在此过程中,摆球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15.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书写并非易事,若用钢笔书写,墨水不会自动往下流。为此,科学家设计出了下图所示的“太空圆珠笔”,用此笔书写时,笔芯内氮气的体积增大,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用时笔尖与纸张间的摩擦是 (选填“滑动”或“滚动”)摩擦。
16.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 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g=10Nkg)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小明沿滑道下滑,画出滑道对小明作用力的示意图.
( )
四、实验题
18.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将小桌和砝码分别放在海绵和木板上,如图甲、乙所示,则图甲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乙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
(2)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分析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19.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依次将物体缓缓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
(1)弹簧测力计在测量之前都要进行调零,本实验测量前应该沿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调零;
(2)从位置2→3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从3→4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图乙中的 (选填“a”或“b”)曲线能反映测力计示数在图甲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五、计算题
20.一辆汽车本身的重力为 1.5×104 N ,现载有重为 2.5×104 N的货物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若它受到的阻力是车辆总重的 0.05 倍。(g=10N/kg)求:
(1)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2)汽车的牵引力。
21.质量为45kg的小雯骑着自行车上学,自行车的质量为15kg,行驶时轮胎和地面总接触面积为2×10-2m2(g=10N/kg)求:
(1)自行车所受重力大小;
(2)小雯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
(3)若轮胎能承受最大压强为1.2×105Pa,小雯骑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自行车后座上最多能承载物重为多少牛
六、科普阅读题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重现象
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g取)。
(1)根据图丙分析,小侯在 (选填“”或“”)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小侯所受合力为 N。(说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若二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和;若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在时间段内小侯对称台的压力 他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内小侯对称台的压强 (选填“不变”或“有变化”),小勇也更进一步理解压力和重力不是一回事;
(2)在地球表面质量为的仪器,失重时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我国宇航员王亚平禾用小球在太空中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______。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4)若下降中体重秤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压力F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为,其中a称为加速度,单位为,小勇完全失重时加速度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B D B A D C
1.D
A.因为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或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小明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小明在做圆周运动,所以小明的运动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运动的过程中,小明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明的质量不变,重力常数一定,由可知,其重力大小不会改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2.D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改变,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跳水时,跳板被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压弯,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拉皮筋,皮筋长度变大,形状发生改变,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足球在被手接住后,由运动变为静止,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AD.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运动员对水施加了力,同时水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D正确,AD都不符合题意;
B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是由水施加给运动员的,施力物体是水,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错误,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A.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A错误;
B.游客在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形变最大,其弹力最大,故B正确;
C.游客在最高点时,由于蹦床与人不接触,此时蹦床对人没有弹力,而游客在弹跳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则重力不变,故C错误;
D.当游客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时,蹦床的形变程度不同,则游客在每次接触蹦床时受到的弹力也就可能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5.B
A.本实验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需要利用悬挂钩码来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而钩码的重力又是竖直向下,所以牙膏盒必须竖直放置,弹性限度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牙膏盒标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橡皮筋的长短、粗细都影响着测力计的量程,所以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钩码上标有质量的数值,且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故可以用钩码拉伸皮筋标注刻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了减小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小瓶盖和牙膏盒不可接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分析可知,A点受到沿绳子向上的力和杆对其向右的支持力。所以手指受到的力沿绳子斜向下的;手掌心受到了水平方向对它的力,沿杆指向掌心,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B
A.汽车刹车时,人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车窗冲去,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人要系安全带,属于防止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衣服和灰尘原来都静止,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脱离衣服,利用了灰尘的惯性,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在转弯对应减速慢行,是防止汽车的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车行驶要保持一定车距是为了避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A
由图2可知,物块第1次和第2次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木块第3次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摩擦力的大小。三次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即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则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F1=F2<F3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A.小包的重力和箱子对小包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小包与行李箱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包相对于行李箱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小包不受行李箱的摩擦力,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只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地面对行李箱的支持力等于小包与行李箱的总重力,行李箱的重力和地面对行李箱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小包对行李箱的压力、行李箱对小包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0.C
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轮胎的截面积较宽,与地面接触时受力面积较大,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手掌 弹力
[1]气球受到手掌的压力而变形,这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手掌。
[2]气球被压后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12. 弹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如图所示,大雪把松树压弯,没有压力后树枝恢复原状,松枝发生弹性形变;雪压树枝的同时,松枝会对雪有一个力的作用,即树对雪的弹力,这个现象证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 变大 增大压力
[1]水杯静止在手中,杯子和水受到的总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用杯子接水时,总重力变大,故摩擦力也变大。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手握着杯子,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当杯子在手中开始向下滑时,因此可以紧握杯子,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使其在手中保持静止。
14. 改变 具有
[1]拨动摆球后,摆球绕固定点持续做圆周转动,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改变。
[2]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仍然具有惯性。
15. 减小 滚动
[1]“太空圆珠笔”书写过程中,依靠氮气的压力将墨水推向笔尖,笔芯内氮气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在温度不变时,气压减小。
[2]笔尖处装有滚珠,使用时,笔尖与纸张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16. 大气压 11
[1]机器人工作时,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导致吸盘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时吸盘吸附在玻璃上。
[2]机器人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
f=G=mg=1.1kg×10N/kg=11N
17.
小明沿滑道下滑,则滑道对小明有垂直于滑道向上的支持力F和摩擦力f,因小明沿滑道下滑,故小明受到平行于滑道向上的摩擦力,如图所示:
18. =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1)[1]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乙所示的木板上,与图甲比较,由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变,由可知,图甲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等于图乙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2)[2][3]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砖块被切后,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也发生了变化,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19.(1)竖直
(2)变大
(3) 不变 无关
(4)b
(1)弹簧测力计在测量之前都要进行调零,本实验需要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力,所以测量前应该沿竖直方向调零。
(2)根据可知,从位置2→3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受到的重力不变。从位置2→3的过程中,液体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物体所受浮力变大。
(3)[1][2]从位置3→4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但物体浸没的深度变大,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F浮=G-F示,则测力计的示数F示=G-F浮,物体浸入水中前,测力计示数等于重力(示数不变),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浮力先变大后不变,则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所以图乙中的b能反映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20.(1)4×104 N
(2)2×103 N
(1)汽车和货物的总重力为
匀速时,汽车和货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为
(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21.(1)150N;(2)3×104Pa;(3)1800N.
(1).由G=mg知道,自行车所受重力是:
G车=m车g=15kg×10N/kg=150N;
(2).该同学和车的总重力是:
G=(m人+m车)g=(45kg+15kg)×10N/kg=600N;
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3×104Pa;
(3).由p=知道,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重力等于对地面的压力,即:
G最大=F最大=pS=1.2×105Pa×2×10-2m2=2400N,
则该自行车最多还能承载的重力是:
G=G最大-G人-G车=2400N-600N=1800N.
答:(1).自行车所受重力大小是150N;
(2).小要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是3×104Pa;
(3).若轮胎能承受最大压强为1.2×105Pa,小雯骑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自行车后座上最多能承载物重是1800N.
22.(1) 0~t1 150 小于 有变化
(2)等于
(3)B
(4)10
(1)[1][2]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由图像可知,在0~t1阶段,体重秤显示小勇的质量为45kg,此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他对秤台的压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台秤对小勇的支持力为450N,则小勇受到的合力为
[3]在t2~t3时间段内小勇的质量小于自身实际质量,则对称台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
[4]0~t3内小侯对称台的压力大小不同,则对称台的压强是变化的。
(2)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及运动状态都无关,在地球表面质量为400kg的仪器,失重时质量将等于400kg。
(3)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 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 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 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球会斜向下运动,由于细线不会伸长,所以细线会 给小球一个拉力的作用,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
故选B。
(4)根据题意可得,完全失重时加速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