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评价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下册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
2.按要求填空。
①“当”是 结构,共 画,第一笔是 。
②“回”的笔顺是 ,可以组词 。
③“他”的第三笔是 ,去掉偏旁变成汉字 。
3.加一加,先组字,再组词。
氵+可= ( ) 人+人= ( )
女+子= ( ) 口+丩= ( )
4.看右面的全家福,我可以补全描写家庭的词语。
同( )协( ) 其( )融融 血浓于( )
( )伦之( ) 欢聚( )堂 ( )足情深
5.照样子,写一写。
①例:静悄悄(ABB式)
②例:叽叽喳喳(AABB式)
③例:吃得(很欢) 看得 学得 飞得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胡, 吴, 徐, 许。
(2)举头望明月,低 。
(3)池草 ,山花 ,鱼出 ,鸟入 。
(4)“桃 潭水深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是诗人 写给 的。
三、信息匹配
7.用“ ”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这行字我得(de děi)仔细看才能看得(de děi)清。
②听音乐(lè yuè)真是件令人快乐(lè yuè)的事。
③我了(liǎo le)解到马能站着睡觉(jué jiào)。
④用音序查字法查“种”字,先查音序(Z ZH),再查音节(zong zhong)。
8.看图,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①音乐 ②下 ③绳 ④积木 ⑤打 ⑥踢
课间活动真热闹,( )足球,( )排球,团结互助好朋友;听( ),搭( ),休闲游戏真有趣;还有跳( )和( )棋,你最喜欢哪一个?
四、句子训练
9.照样子写句子。
(1)我多想去北京看看。
多想 。
(2)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游到 。
(3)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多么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色的衣服,微风吹来,摇摇摆摆。
10.文中的“花伞”、“小鸟”、“小姑娘”指的是 。
11.五色梅是由 、 、 、 和 五种颜色组成的。
12.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
(2)五色梅的花好像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六、书面表达
13.看图写话,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提示词:公园里 早操
参考答案
1.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阳”“春”“北”“故”“乡”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上下 6/六 竖/丨 回家 横折钩 也
本题考查汉字的笔顺、结构、组词、造字规律。
①当:上下结构,笔顺是,共6笔目的一笔是竖。
②回:,可以组词:回家、回答、回来、回去等。
③他:,第三笔是横折钩,是由“亻”和“也”组成,去掉偏旁变成汉字“也”
3. 河 河水 从 从来 好 好人 叫 叫声
本题考查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组词。
“氵”和“可”可以组成“河”,组词:小河、河水、江河、河边等。
“人”和“人”可以组成“从”,组词:从前、从此、从事、从军、从速等。
“女”和“子”可以组成“好”,组词:好人、好事、好看、好听、好玩等。
“口”和“丩”可以组成“叫”,组词:叫好、叫卖、叫喊、叫苦、叫座等。
4. 心 力 乐 水 天 乐 一 手
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其乐融融: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血浓于水:意思是比喻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应该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更为亲密。
天伦之乐:指家庭团聚一堂的欢乐。
欢聚一堂:形容许多人快乐地聚集在一起,通常用于家庭聚会、节日庆典等场合,强调欢乐和团圆的氛围。
手足情深:意思是兄弟或关系很密切的人之间感情很深。
5. 干巴巴 懒洋洋 干干净净 认认真真 很认真 很用心 很高
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①“静悄悄”是ABB式的叠词,类似的词语有:白花花、白蒙蒙、白茫茫、轰隆隆、笑眯眯、笑哈哈等。
②“叽叽喳喳”是AABB式的叠词,类似的词语有: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大小小、开开心心等。
③根据例子可知仿写需延续“动词+得+状态补语”结构,强调动作的 程度或状态。
示例: 看得(入神) 学得(起劲) 飞得(轻盈)
6. 古月 口天 双人 言午 头思故乡 青 红 水 林 花 千尺 李白 汪伦
本题考查诗词名篇名句默写及背诵。
(1)书写时注意“月”“言”“午”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思”“故”“乡”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青”“红”“林”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花”“尺”的正确写法;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留别之作,题为《赠汪伦》。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水为喻,用夸张手法将无形情谊具象化,直言汪伦的送别之情比千尺深潭更为深厚。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描绘了李白即将离岸时,汪伦踏歌相送的动人场景,一个“忽闻”既道出送别的意外惊喜,又暗示二人不拘俗礼的真挚交情。
7.① děi de
② yuè lè
③liǎo jiào
④ Z zhong
本题考查多音字和查字典。
①得:dé,1、动词,得到;获得(跟“失”相对)。2、动词,演算产生结果。3、动词,适合。4、动词,称心如意;满意。5、动词,〈口〉完成。6、动词,〈口〉表示不必再说;表示同意或禁止。7、动词,〈口〉表示无可奈何。8、动词,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9、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10、动词,〈方〉助动词。用在单音节动词前,表示便于。11、名词,(Dé)姓。
de,1、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表示状态或程度的补语。2、助词,用在动宾结构的词语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3、助词,在动词后表可能或许可。
这行字我得(de děi )仔细看才能看得( de děi)清。
前句“我得仔细看”强调“必须、需要”,选 děi ;
后句“看得清”中“得”表结果补语,读轻声 de 。
②乐:lè,1、形容快乐,欢喜,快活。2、动词,乐于。3、动词,〈口〉笑。4、名词,(lè)姓(与yuè不同姓)。5、名词,(~子、~儿)使人快乐的事情。
yuè,1、名词,音乐。2、名词,(Yuè)姓(与Lè不同姓)。
音乐:yuè ,专指由乐器或人声构成的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艺术形式 。
快乐:lè ,表示愉悦、满足的情感状态。
③了:le,1、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①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②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2、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①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②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③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3、助词,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催促、劝阻、命令或感叹的语气。4、助词,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末,表感叹。5、助词,语气助词。用于列举,表示不一而足
liǎo,1、动词,完毕;结束。2、动词,在动词后,跟“不”“得”连用,表示不可能或可能。3、副词,〈书〉完全(用于否定式)。4、名词,(Liǎo)姓。5、动词,明白。
觉:jué,1、名词,(人或动物的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和辨别。2、动词,省悟;明白。3、动词,〈书〉睡醒。4、动词,感觉出;感受到。5、名词,姓。
jiào,1、名词,睡眠(从睡着到睡醒)。
快乐:lè ,表示愉悦、满足的情感状态 。
睡觉:jiào ,专指“睡眠”状态 。
④种:zhǒng,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zhong。
8. ⑥ ⑤ ① ④ ③ ②
本题考查看图选词填空。
① 音乐 :指有节奏、旋律的艺术形式。
② 下 :用于棋类或需要策略的活动固定搭配。
③ 绳 :指细长的柔性工具,多与肢体动作搭配。
④ 积木 :儿童拼搭玩具,需组合操作。
⑤ 打 :适用于用手操作的球类或对抗性活动。
⑥ 踢 :专指腿部发力的动作。
图片展示了六组小朋友的活动:左上角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足球”需搭配脚部动作,固定搭配为“踢足球”,故选⑥;
右上角的两个小朋友打排球,“排球”需搭配手部击打动作,常见表达为“打排球”,故选⑤;
左下方两个小朋友在听音乐,“听”作为感官动词,后接听觉对象“音乐”,故选①;
右下方一个小朋友在搭积木,“搭”表示组合动作,与可拼接玩具“积木”构成固定搭配,故选④;
左中间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跳绳,“跳绳”为全身运动的标准说法,故选③;
右中间两个小朋友在下棋,棋类活动通用动词为“下棋”,故选②。
9.(1) 丽丽 去爷爷奶奶家
(2) 我 岸边
(3) 晚上的星星 闪亮
(1)本题考查仿写及补充句子。
原句: 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句式结构 :我(表达愿望的主体)多想 + 动词短语(动作 + 目的/结果) ;去北京 (具体地点);看看 (表达愿望的具体内容) ;通过重复“多想”和具体化场景,传递强烈愿望 。仿写时需明确地点或场景。动作与目的需逻辑关联。通过重复“多想”或细节描写突出愿望 。示例1:我多想去海边听听浪涛的声音。示例2:他多想去西安看看古老的兵马俑。
(2)本题考查仿写及补充句子。
原句: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句式结构 :小鸭子(动作执行者)游到(动作 + 方向/目标)小公鸡身边(具体位置) ;动作“游”需符合主语特性(小鸭子会游泳);目标“小公鸡身边”需与动作连贯。仿写时主语需具备“游”的能力(如鱼、青蛙、海龟等) 。目标位置需清晰(如“岸边”、“桥下”、“荷叶间”),并与动作逻辑关联 。避免矛盾组合(如“小羊游到山顶”不符合常理)。示例1:小鱼游到珊瑚丛后面。示例2:天鹅游到湖心的芦苇旁。
(3)本题考查仿写及补充句子。
原句: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句式结构 :我们的祖国(描述对象)多么 + 形容词(表达感叹或强调) ;通过“多么”加强语气,传递自豪或赞叹的情感 。仿写时,具体事物(如“星空”、“大海”)或抽象概念(如“母爱”、“时光”)均可,但需与形容词契合 ;需能突出主语的核心特征(如“璀璨的星空”、“无私的母爱”) ;“多么”后接褒义或中性词,避免贬义,以符合例句的赞美基调 。示例1:这片森林多么茂密。示例2:他的笑容多么温暖。
10.五色梅 11. 黄 绿 橙 红 白 12. 公园里的空气非常好。 下午的太阳公公好像一颗小柿子。
这篇短文生动描绘了五色梅的独特之美。作者运用多感官描写和丰富的比喻手法(如“花伞”“小鸟”“小姑娘”),将静态的植物写出动态的韵味。色彩描写(黄、绿、橙等)构成视觉冲击,与“微风吹来”的触觉感受相得益彰。文本虽短,却通过由远及近的观察视角转换,展现出层次分明的画面感。语言清新自然,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观察兴趣,是一篇优秀的状物小品文。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字词句含义。
文中提到的“花伞”“小鸟”“小姑娘”均是对五色梅花朵形态的生动比喻。“花伞” 指五色梅的花朵整体形态。原文描述“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样子像一把花伞”,通过“黄、绿、橙、红、白”多色小花簇拥成伞状,突出其色彩斑斓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小鸟” 用于形容远观时的动态效果。文中提到“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以小鸟停栖的画面比喻花朵在枝头摇曳的轻盈感,结合“微风吹来,摇摇摆摆”的语境,强调远视角下的活泼意象 ;“小姑娘” 表现近看的细节美感。句子“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色的衣服”将花朵拟人化,用“花衣裳”对应花瓣的多彩组合,凸显近观时层次分明的视觉魅力 。这些比喻通过不同观察角度(整体形态、远观动态、近处细节)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五色梅的独特美感 。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关键信息提取。
原文中明确提到“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直接列举五种颜色) 。后文中的“花伞”“花色衣服”等比喻均基于这五种色彩的混合效果,“黄、绿、橙、红、白”共同构成“花伞”的斑斓感 。
1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原句 :五色梅开出的花 非常 有趣。“非常”,表示程度极高,加强形容词“有趣”的感染力;通过“非常”强调五色梅花朵的趣味性,使描述更具主观情感色彩,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仿写时要保留“非常+形容词”结构 ,形容词需选择具象、可感知的词汇。原句表达喜爱或惊叹,仿写时需保持类似语气 。优先选择自然、动物等与原句风格贴近的主题 。示例1:孔雀展开的尾羽 非常 华丽;示例2:小猴子表演的动作 非常 滑稽;示例3:雨后的彩虹 非常 绚烂。
(2)原句 :五色梅的花 好像 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好像”,比喻词,通过相似性将五色梅花朵拟人化;用“好像”将静态的五色梅花朵比作动态的“小姑娘”,赋予其活泼的生命力,既突出五色梅花朵的色彩斑斓(“花衣服”),又通过拟人化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 仿写时要保留“A好像B”结构 ,明确本体(A)和喻体(B)的关联,需符合逻辑相似性(形态/动作/色彩);优先选择具象、可联想的喻体(如小姑娘、扇子、火焰),避免抽象比喻;可从动态(飘动、展开)或静态(色彩、形态)切入,赋予句子不同层次的美感 。示例1: 蒲公英的种子 好像 一群撑着小伞的士兵,随风飘向远方。示例2: 孔雀展开的尾羽 好像 一把镶满宝石的华丽扇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示例3: 傍晚的晚霞 好像 天空燃起的火焰,染红了整片云海。
13.例文:
太阳公公刚起床,小朋友们就蹦蹦跳跳到公园做早操啦!你看呀:明明和红红正在做胳膊操,小强呢,举手模仿举重运动员。大树哗哗摇着绿手掌,小草点头晃着黄发卡,都在喊“小朋友们真棒呀!”做完操三个人小脸红扑扑,浑身有劲儿像小弹簧!他们背着小书包准备上学去,上课更有劲儿,放学还能玩捉迷藏呢!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及看图写话。
审题 :首先需要明确图片的内容,图片中有三个人在公园里做早操,这是主要的写作内容。 关键词“公园里”和“早操”提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活动。
选材 :选择与图片内容相关的素材,可以描述公园的环境、人们的活动以及做早操的情景。 可以加入一些细节,比如树木、草地、人们的表情和动作等,使画面更加生动。
立意 :从健康生活方式、家庭或社区的和谐关系、户外活动的乐趣等角度展开。 可以表达做早操对身体的好处,或者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写话思路:
开头 :介绍公园的环境,比如天气、树木、草地等,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一个美丽的背景。
中间 :详细描述人们做早操的情景,包括他们的动作、表情以及可能的心理活动。
结尾 :总结做早操的意义,或者表达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