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评价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小雅同学在日记中写的一段文字,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书籍是一盏明灯,能让你在迷茫① kōng xū( ) 时找到自己的目标;书籍是一支镇定剂,能让你在面对② yán jùn ( )的考验之时不轻易言弃,用实际行动③ zhèng shí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书籍是一位朋友,能在你跌跌撞撞陷入④ kùn jìng( ) 之时宽慰你“塞翁失马,⑤ yān zhī fēi fú ”( );书籍是 ,能 。
1.请你认真读上面这段话,看拼音,将词语按顺序写在括号中。
2.在你心中,书籍还是什么?请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菱角(línɡ) 徘徊(huí) 蜜饯(jiàn) 白云观(ɡuàn)
B.嘟囔(nānɡ) 追悼(dào) 僧人(sēn) 黄焖鸡(mèn)
C.掺和(cān) 汤匙(chí) 萦系(yínɡ) 商业簿(bù)
D.缰绳(jiānɡ) 潺潺(chán) 眩晕(xuàn) 薏仁米(yì)
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 书籍 通霄达旦 青面獠牙
B.吞噬 倾覆 朴实墩厚 流水潺潺
C.葬礼 搅拌 焉知非福 翻箱倒柜
D.匍匐 牺牲 衣衫褴缕 一视同仁
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刚学习总是走马观花,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妈妈看到桌子上的筷子三长两短地放着,十分生气。
C.孔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不懂装懂,而是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
D.雨过天晴,我在森林公园的草丛中发现一个小蘑菇,无独有偶,再也没有发现第二个了。
三、填空题
6.成长的路上,你一定积累了不少优秀的诗文吧。请你带着满腹诗书,尽情吟咏吧!
(1)爱国是我们奔腾的血液。于谦借石灰歌颂坚贞不屈的品格,“粉骨碎身浑不怕, ”;司马迁通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表明自己报国的决心。
(2)名言警句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 ”告诉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 , ”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不要等到用时才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
(3)分别在即,看着陪伴多年的老师,我想用诗句“ , ”赞美他们;看着一起走过的同学,我想用“ , ”来与他们告别。
(4)爷爷经常教我下围棋,在一次对弈中,我险胜爷爷,爷爷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 。”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迢迢牵牛星》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迢迢”的意思是 。
8.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B.“终日不成章”两句细腻地写出了织女因思念心上人而受到的折磨与痛苦。
C.“河汉”既“清”且“浅”,且相距并不遥远,暗示织女过着幸福的生活。
D.“迢迢”“皎皎”“札札”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五、现代文阅读
对比阅读
[材料一]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节选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材料二]
①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②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有些微微的醉意了!
③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免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④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大家都会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节选自老舍《北平的中秋》,有改动
9.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北京的习俗来写的,材料一对“家家赶做年菜、 、 、灯火通宵、 、 、 、守岁”等习俗进行了全景式的刻画;材料二则抓住“拜月、 、 、 ”的习俗写出了北平中秋的独特韵味。
10.材料二中作者说闻到西瓜的香味会有“微微的醉意”,这里的“醉意”是真的喝醉了吗?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的理解。
11.两则材料中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富有郁的北京特色。 B.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C.语言精准简练,很亲切。 D.语言过于平实,寡淡无味。
非连续性文本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2023年10月末,一则“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材料一】
①“课业越来越重,老师不拖堂压根儿讲不完。”六年级的小阳表示很无奈。二年级的丁丁则说:“我们不能去走廊上追逐打闹,要是被检查员抓到就会被扣分,还会扣流动红旗。”曾经他看到有个同学在走廊上玩,磕破了头,因此对课间出去玩是“又希望又害怕”。
②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发生在操场和教室。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达50%,原因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学校干脆一刀切,禁止学生课间玩耍、嬉戏。
(摘自“央广网”“央视新闻”)
【材料二】
①找回“课间十分钟”,教师应提高教学效率,不拖堂也不提前上课,充分保证学生十分钟的课间时间。同时,教师还要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将课间十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向家长进行说明,获得家长支持。家长更要勇敢承担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持学生在课间进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
②课间十分钟,“野”点儿又何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动一动、换换脑子。课间跟同学聊天、做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小眼镜”才会更少。这正是:课间十分,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摘自“新京报评论”“民日报评论”)
注释:①〔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学习来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③〔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2.下列关于材料一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由于课业繁重,下课了如果课没有讲完,老师可能还会继续讲。( )
(2)所有学校因为担心学生受伤就禁止学生课间玩耍、嬉戏。( )
13.(引号的用法)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分别是什么?请填写正确的序号
A.表示着重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直接引用
(1)一则“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
(2)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动一动、换换脑子。( )
(3)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小眼镜”才会更少。( )
14.如何找回“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请站在不同的主体立场发表看法,语言要简洁。
15.“课间十分,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材料写一写。
文思演练·思辨点睛。
你很特别
【梗概】
①微美克人是一群木头人。他们都是木匠伊菜雕刻成的。
②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他们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互相贴贴纸,对欣赏的、喜欢的、有能力的就贴上金星星贴纸;对不喜欢的、没能力的就贴上灰点点贴纸。木头人胖哥因为长相普通又什么都做不好,被贴了满身的灰点点贴纸,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自怜,不敢出门。
③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微美克人一一露西亚。她身上既没有灰点点也没有金星星,不是别人不给她贴贴纸,是因为贴纸根本贴不住。胖哥想和露西亚一样,露西亚告诉胖哥,只要去找创造他们的伊菜,就能变得和她一样。
④于是,胖哥来到了他的创造者伊莱身边,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伊菜告诉胖哥:“当你在乎贴纸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他让胖哥相信他的爱,不要在乎那些贴纸。当胖哥心里开始相信伊菜的话时,他身上的一个灰点点贴纸掉了下来……
【节选】
①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就只有得灰点点的份了。
②胖哥是其中之一。他想要跟别人跳的一样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一旦他摔下来,其他人就会围过来,为他贴上灰点点。有时候,他摔下来时刮伤了身体,别人又会为他贴上灰点点。然后,他为了解释他为什么会摔倒,讲了一些可笑的理由,别人又会给他再贴一些灰点点。
③不久之后,他因为灰点点太多,就不想出门了。他怕又做出什么傻事,那样别人就会再给他一个灰点点。其实;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根本没有其他理由。
④“他本来就该被贴很多灰点点的,”大家都这么说。
⑤听多了这样的话,胖哥也这么认为了。他会说:“是啊,我不是个好微美克人。”
16.默读故事梗概,想象故事是怎样发展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胖哥被贴满灰点点,自卑自怜 ① ②
17.请你仔细梳理,胖哥因为哪些事情被贴上了灰点点?
18.结合故事内容,从胖哥、露西亚、伊莱或者喜欢贴纸的其他微美克人中选一个对其做出评价,再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
19.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引领我们在世界名著花园里漫步。但有的同学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没必要读外国作品,而且读外国作品对我们的学习没什么帮助。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
理由:
六、书面表达
20.题目:我忍不住__________
提示: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那些“忍不住”的瞬间,是生命最鲜活的注脚:演讲时忘词憋红脸的尴尬,争吵后递糖果的和解,揉皱作业又展平的坚持,获奖时难以按捺的喜悦·······这些鼻酸、心软、较劲、欢喜的刹那,往往能流露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忍不住_____”为题,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恰当运用融情于人、事、景或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空虚 严峻 证实 困境 焉知非福 2.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茁壮成长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虚、峻、证、境、焉”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阅读文本可知,前面几个关于书籍的比喻句,其结构为“书籍是 + 数量词 + 名词,能让你在 + 四字词语 + 之时 + 动词 + 宾语(引用名言或阐述影响)”。 从内容上看,前面的比喻句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书籍对人的积极作用,如指明目标、给予坚持的力量、给予安慰等。仿写时也要围绕书籍对人的积极意义来写。比如将书籍比作“阶梯”“帆船”“清泉”“暖阳”等。
例:书籍是一把钥匙,能在你对知识的殿堂感到困惑之时,打开那扇通往智慧宝藏的大门。
3.D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徘徊(huí)——huái,
B.僧人(sēn)——sēng;
C.掺和(cān)——chān;
故选D。
4.C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通霄达旦——通宵达旦;
B.朴实墩厚——朴实敦厚;
D.衣衫褴缕——衣衫褴褛;
故选C。
5.C
此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A.“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含贬义。通常用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深入,用在此处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矛盾,不符合语境。
B.“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不能用来形容筷子摆放的样子,属于望文生义。
C.“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人请教,符合 “不耻下问”的语境,使用正确。
D.“无独有偶”表示罕见的事物却偏偏不止一个,常用来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或相互关联。而句中说“再也没有发现第二个了”,与 “无独有偶”的意思相悖,使用不当。
故选C。
6.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名言警句的识记和理解。
(1)书写时注意“清、重、泰、鸿”的正确写法。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 卷二,致思第八》。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书写时注意“欲、静”的正确写法。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意思: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思: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书写时注意“蚕、蜡、炬、邻、涯”的正确写法。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 劝学》。 意思: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书写时注意“蓝”的正确写法。
7. 牛郎织女 遥远的样子 8.C
《迢迢牵牛星》以牛郎织女传说为原型,通过“盈盈一水间”的意象,将天人永隔的怅惘凝练成永恒的艺术瞬间。叠字“迢迢”“皎皎”的运用,既强化了星空辽远的视觉印象,又暗喻相思的绵长。末句“脉脉不得语”以无言胜有言,完美诠释了中国古典诗歌“含蓄不尽”的美学追求。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字词解释。
结合“牵牛星”“河汉女”可知,古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迢迢牵牛星:看那遥远的牵牛星。迢迢:遥远的样子。
8.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C.“河汉清且浅”并非暗示幸福,而是突出可望不可及的怅惘。
故选C。
9.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祭祖 吃月饼 赏月亮 送节礼 10.不是,这里的醉意指的是瓜果散发出的香甜气息让人陶醉,写出了水果的品种之丰,表达了人们中秋节日的幸福与快乐。 11.D
这两则材料展现了老舍先生对北京传统节日的生动描绘。材料一通过“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等细节,以动态笔触勾勒出除夕的热闹氛围;材料二则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的静态描写,配合“微微的醉意”等通感修辞,营造出中秋的诗意美感。两文均体现了老舍语言特色:既保留京味儿方言(如“兔儿爷”),又善用排比句式;既有市井生活的真实记录,又蕴含深沉的文化乡愁,在平实质朴中见出醇厚的艺术韵味。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材料一中的内容,根据第①段中的句子“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内容可知,材料一对“①穿新衣、②贴对联(年画)、③放鞭炮、④吃团圆饭、⑤祭祖””等习俗进行了全景式的刻画;
阅读材料二,根据第③段中的句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和第④段中的句子“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内容可知,材料二则抓住“⑥吃月饼、⑦赏月亮、⑧送节礼”的习俗写出了北平中秋的独特韵味。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
阅读材料二内容,结合第②段中的句子“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内容可知,“微微的醉意”里的“醉意”并非指真的喝醉,而是通过感觉将嗅觉转化为类似饮酒后的微醺感受,生动表现了北平中秋水果香气之浓郁醉人,同时传递出作者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愉悦心境。
11.本题考查对语言特色的辨析。
D.阅读材料一,结合第②段中的“街上挤满了人(语言通俗生动)”“上着板子(京味儿浓郁)”;材料二中第①段中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排比的运用,简练传神)”可知,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是: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郁的北京特色,语言精准简练,很亲切,而并不是语言过于平实,寡淡无味。所以题目说法有误。
故选D。
12. √ × 13. C A B 14.学校 保障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老师 提高教学效率
家长 勇于担责,支持孩子进行课间活动,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
学生 文明活动,不追逐打闹,不进行危险性活动。 15.课间十分钟虽短,却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终身收益。
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这一现象,揭示了当前教育环境中学生课间活动受限的问题。文章从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既有对现状的描述,也有对问题的反思与建议。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反映了课间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其后果;材料二则提出了解决方案,强调教师、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保障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有事实依据,又有理论支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材料一第①自然段“课业越来越重,老师不拖堂压根儿讲不完。”可知,由于课业繁重,下课了如果课没有讲完,老师可能还会继续讲。故该说法判读正确。
(2)结合材料一第②自然段“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学校干脆一刀切,禁止学生课间玩耍、嬉戏。”可知,不是所有学校禁止学生课间玩耍、嬉戏,只是有点学校。故题干中的“所有学校”与原文不符,判断错误。
1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用法。
(1)“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这里是直接引用了这条消息的内容,所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 。
(2)“真正”一词加引号,是为了着重强调要切实地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突出“真正”这个状态,所以引号表示着重强调,故选A 。
(3)结合材料二第②自然段中“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可知,“小眼镜”并不是指真正的眼镜,而是用来特定称呼那些近视的孩子,所以引号在这里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语言表达。
结合材料二第①自然段内容,“找回‘课间十分钟’,教师应提高教学效率,不拖堂也不提前上课,充分保证学生十分钟的课间时间同时,教师还要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将课间十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向家长进行说明”、“家长更要勇敢承担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持学生在课间进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课间跟同学聊天、做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可知从不同的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发表找回“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的看法,符合要求即可。
如,从学校角度看,要保障孩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从教师角度看,要提高教学效率,不拖堂也不提前上课;
从家长角度看,要和学校有效沟通,了解课间十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
从学生的角度看,要文明活动,课间不追逐打闹。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材料二第②自然段中“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动一动、换换脑子。课间跟同学聊天、做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跑得更远”、“课间十分,人生一世。循序渐进,方得始终。”可知,课间十分钟虽小,但背后却折射出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孩子在动一动,跑一跑中循序渐进地养成交往的能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16. 遇见露西亚,胖哥很羡慕她身上没有灰点点也没有金星星。 后来在伊莱鼓励下,胖哥不再在乎那些贴纸,身上的灰点点掉了下来。 17.①他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很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
③他解释为什么会摔跤时说了可笑的理由。
④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根本没有其他理由。 18.我从胖哥身上得到的启示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想法,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自卑。 19.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中国虽然文学名家辈出,作品浩如烟海,当然读不过来,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去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要读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这篇文章讲述了微美克人是木匠伊莱雕刻的木头人,他们每日互相贴贴纸,优秀的贴金星星,不被看好的贴灰点点。胖哥因长相普通且做事不佳,被贴满灰点点,变得自卑不敢出门。直到他遇见贴纸贴不住的露西亚,在露西亚的指引下,胖哥去找伊莱倾诉。伊莱告诉胖哥不要在乎贴纸,要相信他的爱,当胖哥开始相信时,身上的灰点点贴纸开始掉落。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联系故事梗概第③自然段句子“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微美克人——露西亚。她身上既没有灰点点也没有全星星,不是别人不给她贴贴纸,是因为贴纸根本贴不住。”可知遇见露西亚,胖哥很羡慕她身上没有灰点点也没有金星星;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当胖哥心里开始相信伊莱的话时,身上的一个灰点点贴纸掉了下来……”可知后来在伊莱在鼓励下,胖哥不再在乎那些贴纸,身上的灰点点掉了下来。
(2)结合文章节选片段第②自然段句子“有时候,他掉下来时刮伤了身体,别人又会给他贴上灰点点。然后,他为了解释他为什么会摔倒,讲了一些可笑的理由,别人又会给他再多贴一些灰点点。”可知精彩片段描写的情节是微美克人给胖哥贴满了灰点点,这让胖哥很自卑,不敢出门。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结合文章节选片段第②自然段句子“他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很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一旦他摔下来,其他人就会围过来,为他贴上灰点点。有时候,他掉下来时刮伤了身体,别人又会给他贴上灰点点。然后,他为了解释他为什么会摔倒,讲了一些可笑的理由,别人又会给他再多贴一些灰点点。”和第③自然段句子“其实,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根本没有其他理由。”可知胖哥被贴上了灰点点的原因:
①他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很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
②他摔下来时刮伤了他的身体。
③他解释为什么会摔跤时说了可笑的理由。
④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
1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开放性作答。
可以从相应的角度去谈启示,可以选择一直得到别人不好的评价的胖哥,既不在乎别人的赞扬也不在乎别人的批评的露西亚等。
如:我从胖哥身上得到的启示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想法,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自卑。
1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重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理由是:中国虽然文学名家辈出,作品浩如烟海,当然读不过来,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去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要读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20.例文:
我忍不住感动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而那一次,我忍不住被深深感动。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裹紧棉衣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如刀子般割着我的脸,我只想快点钻进温暖的家里。在路过一个街角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蜷缩在角落里,身上只披着一件破旧不堪的薄外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面前放着一个缺了口的瓷碗,里面零星地有几枚硬币。
这时,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像个小太阳一样耀眼。小女孩在老人面前停下了脚步,大眼睛里满是怜悯。她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所有的零花钱,轻轻地放进了老人的瓷碗里。然后,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快速地跑开了。我正疑惑着,不一会儿,小女孩又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多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她把包子递给老人,笑着说:“老爷爷,快吃吧,吃了就不冷啦!” 老人抬起满是皱纹的脸,眼中闪烁着泪花,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小女孩的举动是那么纯粹和善良,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她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给了老人一份温暖。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不舍,把自己拥有的美好毫不犹豫地分享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小女孩蹦蹦跳跳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在这个略显冷漠的世界里,小女孩的善良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的角落。我忍不住被这份纯真的善良所感动,也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像小女孩一样,做一个温暖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这份感动,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温暖和力量。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以“我忍不住_____”为题习作。关键词分析:“忍不住”是核心词,意味着情感或行为不受控制地发生,强调内心强烈的冲动。这表明文章要着重展现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或行为。补充题目要点:横线处可补充如“笑”“哭”“点赞”“愤怒”等能体现情感或行为的词语 ,所填内容要能唤起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二、立意。
通过捕捉那些“忍不住”的瞬间,作文最终应落脚于:对自我、他人或生活的深刻理解,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度与思考。
三、写作思路。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后文的内容。
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经过,通过具体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事件生动起来。在叙事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感受。
结尾:直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主题,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总结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使文章立意得到进一步深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