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04 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04 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8 18: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04 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排比)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比喻)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反问)
2.按序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
(1)白雨跳珠乱入船。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悦起来。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它在牛肚子里旅行。
A.比喻 反复 夸张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夸张
C.比喻 反复 拟人 夸张 D.反复 比喻 夸张 拟人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B.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C.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的盘花扣。(比喻)
B.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反问)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偶)
D.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排比)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堂里人很多,连一只蚂蚁也挤不下了。(夸张)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拟人)
C.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D.路灯下,大雨冲刷过的马路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比喻)
6.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这个句子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强调作用。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个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开国大典的现场非常肃静。
D.“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C.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8.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9.对下列语句表达的好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A.连用两个“只听见”显得字数多,内容丰富。
B.使用的是反复的手法,用来渲染气氛,加强语气,而只听见炮声、乐曲声、旗帜飘拂的声音,也能反衬出广场上人群的肃静。
C.使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炮声很大。
D.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体现当时人们心情激动很安静。
10.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以结交几位蚂蚁朋友。
C.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D.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1.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2.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B.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乐趣。
C.在细语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
D.草原是白云的故乡,草原是牛羊的天堂,草原是牧民的家园。
13.下列各个句子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B.草丛中的虫子奏起了交响曲,那声音繁密如落雨。
C.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D.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1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15.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比喻)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偶) D.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夸张)
16.下列各句与“孰为汝多知乎?”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7.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深圳市市花筋杜鹃以它灿烂的笑容展示着深圳的活力与风采。
B.阳春三月,细雨绵绵。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尽情舞蹈。
C.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每当春节来临前,人们都早早地坐在回乡的列车上,心早已飞回故乡啦!
18.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子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反问)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1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夸张)
20.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危楼高百尺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泣涕零如雨 D.大漠沙如雪
21.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B.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反问)
C.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我仍然像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向他行礼。(比喻)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23.下列句子与“陈明知道这件事。”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陈明知道这件事吗?很显然是的。 B.这件事陈明不可能不知道。
C.陈明难道知道这件事吗? D.难道陈明不知道这件事吗?
2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二、判断题
2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6.“黑云翻墨未遮山”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27.“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三、填空题
28.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3)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4)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欲睡。( )
29.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 )
(3)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0.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
B.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C.春风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
31.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把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1)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秋天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32.请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晚上,广场已经成了花的乐园,灯的世界,人的海洋。
(2)它们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3)阳光照在小杨树上,小杨树就成了一位挺拔的战士。
四、句子训练
33.仿写句子。
花说: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雾说:我是衣裙,打扮着美丽的清晨。
云说: 。
34.朋友是一首歌,总是在我忧伤的时候抚慰我的心灵;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我迷茫的时候照亮我前行的路;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我困惑的时候让我找到答案。(仿写排比句)
35.根据给出的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补写句子。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朵白云,
36.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仿写比喻句)
37.乌云把太阳遮盖住了。(改为拟人句)
38.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为比喻句)
39.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描写冬天的雪花)
40.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好小。(改为夸张句)
41.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发挥想象,写一个夸张句。
安静 喜欢 厚 饿

42.根据例句仿写一个排比句。
[例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3.这么小的事,怎么好意思让你亲自跑一趟。(改为夸张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04 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B D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B B C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C C C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句子中使用了两个并列的“我在……,使……”结构,但并未构成排比,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通常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句子或短语并列使用。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
(1)这句话将“白雨”比作“跳珠”,形象地描绘了雨点落在船上的情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句子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重复出现,强调了宣告和声音的重要性,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这句话夸张地描述了碗的重量,实际上碗不可能有千斤重,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这句话将“它”在牛肚子里的过程说成“旅行”,赋予了非人事物以人的行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昨天是……今天是……明天就变成了……”的结构,强调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B.“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中“安安静静地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雨衣人的动作和状态。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并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拟人。诗句中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将“白雨”比作跳动的珍珠。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景象。所以该选项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A.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题干中“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这里的“斗士”指“竹节人”,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C.结合所给句子,两个“只听见”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两个“只听见”,强调了现场的肃静和特定声音的突出。
B.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句中“睡醒了、逛、说话”可知,这里把花、鸟、虫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动作、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都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句子有三个相同的句式“……了,就像……似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集中,句式整齐,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C.这句话同样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中两次反复使用“沉默”,不仅强调了“沉默”这种状态,还突出了其在心理或情感上的压抑感。
D.这句话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一百五十里”这样的重复表达,强调了草原的辽阔。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睡醒了”、“逛”、“说话”等词汇,将“花”、“鸟”、“虫子”赋予人的行为特点,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B.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小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两者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描述更加形象、具体。
C.此句同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株紫色的花”比作“印象派的画”,强调了其色彩和线条的模糊美,与前者形成对比,突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故选A。
9.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修辞手法。
A.连用两个“只听见”并不是为了显得字数多,而是运用反复的手法来加强语气,营造特定的氛围。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出自课文《开国大典》。这句话连用两个“只听见”,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只听见”来渲染现场的庄严肃穆气氛,增强语气。虽然周围有炮声、乐曲声和旗帜飘拂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反映出人群的安静,因此是对广场肃静的一种反衬。
C.这句话并未使用排比修辞,因为排比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而这里只有两个“只听见”。
D.前后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反衬出人群的肃静。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结合句子可知,本句连续使用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共同强调了花的多重用途和重要性 。
B.结合句子可知,本句“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和“可以结交几位蚂蚁朋友”三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结合句子可知,本句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和“漓江的水真绿啊”三个句子结构相同,内容相关,因此构成了排比句 ,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D.结合句子可知,本句中“仰望高空”和“心驰神往”为花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表现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从不顾影自怜”和“也不孤芳自赏”则进一步强调了花的独立和自信,仿佛花具有人的情感和态度 ,故本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的表达效果不同。
故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对偶手法的掌握。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A.本句“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语言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这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B.“千里莺啼绿映红”与“水村山郭酒旗风”词性不相对,不符合对仗辞格,故是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
C.本句“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对“走”,“细浪”对“泥丸”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语言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这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D.上句的“七八个”对应下句的“两三点”,两者都是数词与量组的组合,而后名词“星天”与“雨山”相对,方位介词“外”与“前”相对;同时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共同勾勒出一幅清幽寂静的夏夜乡村图景。
故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读不同事物所读出的不同感悟进行描写,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了沙漠、太阳、春雨各自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属于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B.同样运用排比手法,强调倾听带来的不同积极体验,也是描写倾听的感受,同时带有一定的抒情意味,属于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C.只是单纯地对特定环境下的丁香进行描写,没有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也没有明显的抒情成分,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
D.运用排比修辞描写草原对于不同对象的意义,既描写了草原的特点和作用,又带有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属于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阅读句子可知,本句把“大雨冲刷过的马路”比作“明晃晃的玻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阅读句子,从“奏起了交响曲”可知,这里把虫子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那声音繁密如落雨”可知,本句把“虫子发出的声音”比作“落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阅读句子,从“喧闹”“嘻嘻地笑”等词可知,本句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阅读句子,从“躺”字可以看出,本句把雨衣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由此可知,只有B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故选B。
1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所给句子可知,“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夸大了八儿喜悦的程度,突出了八儿高兴的心情。
故选B。
1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B.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主动在春天到来时发生,而非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此句是一个设问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7.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深圳市市花筋杜鹃以它灿烂的笑容展示着深圳的活力与风采。”把筋杜鹃当作人来写,赋予它“灿烂的笑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阳春三月,细雨绵绵。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尽情舞蹈。”把雨滴当作人来写,说它“顽皮”“尽情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直接陈述深圳是移民城市,人们春节前想回乡的情况,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 C。
1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一个疑问句,并不是反问句。
故选B。
19.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实际上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清白”代指高尚的情操,表现了作者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而并非夸张,因为此句并未超出事物或行为等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惯常情形。
故选D。
20.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A.“危楼高百尺”出自唐朝李白的《夜宿山寺》,意思是: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上寺院的高。
B.“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流眼泪像下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流泪夸张化描写。
D.“大漠沙如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
故选D。
2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A.“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地动山摇”“道路炸开”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眨眼就到”运用夸张,突出春节到来之快。
C.“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把花儿当作人来写,“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夸张,形容八儿的喜悦程度。
故选C。
2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C.这句话虽然含有“像”字,但它更多的是在描述一种行为上的相似性,即作者在成年后仍然保持了对田老师的尊敬和礼貌,这种行为与一年级小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相似。这更像是一种类比或者说是行为的模仿,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喻。
故选C。
23.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C.是反问语气,意思是不确定这件事陈明知道不知道。
其他三项的意思都是“这件事是陈明知道”。
A、B、D分别为设问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强调的意思都是“陈明知道这件事”,和题干的意思相同。
故选C。
2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这是一个拟人句。把“花儿”赋予人的行为。
D.“碗有千斤重”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选C。
25.×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这句话中将“小丘的线条”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这是一个明显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草原的景色。拟人手法是指把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而此句并未体现此特点。
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26.√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黑云翻墨未遮山”这句诗把“黑云”被比喻为“翻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翻滚、浓密厚重的景象,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故此项判断正确。
27.√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难道不是离得近就觉得热,离得远就觉得凉嘛?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个小孩子对太阳离人近远问题的思考:离得近就会热,离得远就会凉的想法。
故说法正确。
28. 比喻 对偶 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1)本句将“河”比作“玻璃的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金沙水”对“大渡桥”,“拍”对“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形容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势很足,动摇了山河。夸大了声音的气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几个句子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9. 拟人 借代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句子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是没用喻体,不是比喻句。而句中“静立不动、回味乐趣”是人的动作,用来形容骏马和大牛是拟人修辞。
(2)“黑脑袋”指围观游戏的同学,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3)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0. 排比 对比 比喻、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母爱是……”的句式,连续表达了母爱的多种表现形式,故填“排比”;
B.“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生长方式和外观的对比,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的特点,故填“对比”;
C.“春风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妈妈温暖的手”,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柔和与温暖,“抚摸”这个词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故填“比喻、拟人”。
31. 夸张 比喻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1)从“大山都抖了三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形容他吼声之大。
(2)句子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从“翩翩起舞”可知把落叶当作人来写,赋予落叶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2. 排比 拟人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花的乐园”、“灯的世界”、“人的海洋”这三个并列的短语。它们不仅结构相似,而且都是用来描述广场在晚上的状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对视”和“欢跃”这两个词。这两个词都是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描述动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将小杨树比作一位挺拔的战士,通过两者的相似之处(挺拔的形态)来描绘小杨树在阳光下的形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3.我是轻纱,为天空披上美丽的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花说: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可知,这里把花比作星星,从天空坠落到草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朵在绿色草地上绽放的美丽场景;结合例句“雾说:我是衣裙,打扮着美丽的清晨”可知,这里把雾比作衣裙,给清晨增添了美感,同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出清晨被雾气笼罩的美丽景象。那么仿写“云说”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符合云的特点。
如:我是画家,为蓝天描绘神秘的图案。
34.示例:朋友是一首诗,总是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予我温暖;朋友是一颗星,总是在我徘徊的时候指引我方向;朋友是一汪泉,总是在我干渴的时候滋润我的心田。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本题要求仿写排比句,排比是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的意义,以增强语言气势等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可。
示例:家是一张床,总是在我疲惫时安抚我的身体;家是一幅画,总是在我失意时点亮我的心情;家是一首歌,总是在我孤单时萦绕于耳边。
35. 美是茵蕴在森林间的淡淡的雾霭,美是依偎在山岗上的几点残雪。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句子补充。
根据所给例句可知,需要补充最少两个“美是什么”这样的分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美景来补充即可。
如: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朵白云,美是飘洒在三月里的江南烟雨,美是飘落在秋天里的片片红叶,美是绽放在天空中的雨后彩虹。
36.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原句中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时,先确定要描写的事物,然后找到与该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个事物进行比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比喻要形象生动。
示例:瀑布飞泻而下,像一条白色的丝带从山上飘落,美丽极了。
37.乌云像一个淘气的孩子,用手掌遮住了太阳的眼睛,不让它透出光芒。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根据题意将“乌云把太阳遮盖住了”改写为拟人句,我们的目标是赋予乌云或太阳人的特性和行为。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乌云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或者像一个霸道的兄长,把太阳遮住,不让它发光。
原句可改为:乌云像一个霸道的兄长,把太阳紧紧搂在怀里,不让他散发光芒。
38.日子像一阵轻烟似的过去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或情感。根据题干“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可知,此句本体为“日子”,要突出的特点为“很快”。学生作答时,根据这一特点来找喻体即可。
示例:日子像流水一样,一下子就过去了。
39.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似的来到人间。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分析例句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事比作春雨。仿写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冬天的雪花即可。
冬天的雪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天使来到人间。
40.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像蚂蚁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改写。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可以把“房子小”的程度形容为“好像针尖一样。”
改为: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就像针尖一样小。
41. 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很,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详解】本题考查写夸张句。
结合题干可知,是从下列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来想象,写一个夸张句。夸张就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
如:喜欢:小红喜欢画画,喜欢到能把整个世界都画进她的画纸里。
厚:爷爷的那本相册厚得似乎记录了他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42.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花朵谢了,有再盛的时候。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排比句。
观察原句可知,描绘了自然界中常见的循环现象来传达一种时间流转、万物更替的哲理。每一句都描绘了一个自然现象的结束与新生,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在仿写中也同样要借助自然界的事物表达时间流转和万物更替。如叶子落了,有再长的时候;冰雪化了,有再凝的时候;夕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43.芝麻大的事,怎么好意思让你亲自跑一趟。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改写技巧: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
本题中应对“这么小的事”进行夸张,增强表达效果。
示例:针见大的事,怎么好意思让你亲自跑一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