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12 名句名篇默写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12 名句名篇默写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8 19: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12 名句名篇默写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带“月”的诗词句中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下列名句不是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项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对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相关诗句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下面诗句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 郑燮)
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宋 朱熹)
5.下面古诗中都有“春”字,其中不是描写春天的一句诗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中秋节到了,倩倩发微信向在国外留学的舅舅表达思念之情,可引用的诗句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二、填空题
7.日积月累:根据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 , 若等闲。(《石灰吟》)
(2)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 。(《为人民服务》)
8.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
(1)诗中有“志”:“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借“石灰”明志。文字中有“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了,如薄雾,被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是朱自清对时间流逝发出的深深叹息。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将早春“ , ”景色与暮春满城烟柳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3)当一个人感慨年事已高,悔恨少年无法重来时,我们就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 !休将白发唱黄鸡”几句词来加以劝慰。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虞美人》)
(5)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宋晏殊)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 ,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
9.古诗文填空。
(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里有传统节日,我们从《寒食》“ , 。”中了解到寒食节赐火的习俗;诗里有浓厚的情谊,我们从《十五夜望月》“ , 。”中感受到对月怀人的思念;诗里有诗人的品格和志向,我们从《竹石》“ , ”中体会到诗人面对磨难的坚贞不屈。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我们应当节俭地生活,需“常将有日思无日, ”。
(3)“新冠”突如其来,举国齐心协力,政府部门广泛采纳各地创新实践而行之有效的抗疫良策就如“韩信点兵—— 。”真正做到了“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4)《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5)欲知山水事,须问渔与樵,因为他们“ , 。”
10.考考你的积累与理解。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 。
(4)祖宗疆土, , 。
(5)《长歌行》这首诗中,“ , ”这两句诗告诫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老了才不会伤心,后悔。
(6)人固有一死,或 ,或 。
(7)在《石灰吟》这首诗中,表达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坚强意志的诗句是“ , 。”
11.古诗文诵读积累。
(1)何当金络脑, 。《马诗》
(2) ,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3)我劝天公重抖擞, 。《己亥杂诗》
(4)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5)《石灰吟》中“ , 。”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立志做纯洁清白的人的志向。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诗句是: ,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年,我们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① ,知道他被称为②“ ”;知道了《童年》是③ 的作品;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④ ,不能虚度此生;从⑤《 》中学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我们也从课文中认识了许多人物,有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⑥ ,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认识了革命信仰坚定的⑦ ;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烈士⑧ 。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① ,要② ,要③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④ 。”这段话出自⑤ 写的⑥《 》。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①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②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上面这段话出自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篇文言文③《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④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他是个⑤ 的人。
13.积累与运用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2)古语有云:“ , 。”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下的 。
14.填空
(1)不知细叶谁裁出, 。
(2) ,忙趁东风放纸鸢。
(3)野火烧不尽, 。
(4)予人玫瑰, 余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 )。
2.( )露秋寒霜降,( )雪冬( )。
3.唯( ),唯才艺,( ),当自砺。
16.先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的 的小燕子。
作者按照从 到 的顺序,形象地描绘出小燕子 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之情。
(2) 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 ,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②“聚拢”一词的意思是 ,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 。
1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 样的痕迹呢?
(2) ,要留清白在人间。
(3)《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 。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5)师生临别前交换赠言,请根据语境补充完整。
学生感恩:感谢您,六载教诲——听君 , 。
老师寄语:愿你们,以梦为马——青 , 。
18.根据对话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俗语或诗句。
(1)妹妹:姐姐,今天明明是让你陪我买东西的,结果我啥都没买到,你却买了这么多。
姐姐:这就叫“有意 ,无心 。”
(2)见少年整天不学无术,非常懒惰,爸爸说:“儿子,快读点书吧!”,他说:“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说吧。”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 。’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老了你是要后悔的。”
19.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革命者们“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英勇无畏令人感慨;王维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间的友情又是那么令人感动。
(2)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像《淮南子》所说的那样:“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20.结合语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人常常面临分别,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李白送孟浩然时伫立江边,久久凝望:“ ,唯见长江天际流。”汪伦送李白则载歌载舞:“李白乘舟将欲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 ,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则说:“ , 。”豁达开朗,劝慰勉励,溢于言表。
(2)诗中景物常寄托情思。“柳”在送别时有“留”意,如《采薇》“昔我往矣, 。”“月”则代表游子思乡怀远,如《十五夜望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竹”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如《竹石》“ , 。”寄托了诗人不屈的高尚情操。
21.读下面的内容,并补充相关诗、词句。
(书写提示: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
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推荐的要求背诵积累的古诗词中,有寄情于山水田园而怡然自得心情表现的,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有抒发了与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有表达对国家命运关切的,如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有抒发羁旅思乡之情的,如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有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高尚情操的,如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有……
22.积累与运用。
(1)稻花香里说丰年, 。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乎?”(出自《两小儿辩日》)
(3)小学六年来,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 ”,感恩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4)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思家念归感情的诗句是: , ?
(5)《石灰吟》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诗,其中抒发了诗人高尚气节的诗句是: , 。
23.根据所积累的诗词填空。
(1)“博”闻山河美:大漠沙如雪,燕山 。
(2)“古”流芳千年: 一水间, 不得语。
(3)“通”特征规律:近水 ,近山 。
(4)“今”开拓创新:苟 ,不必法古;苟 ,不必循旧。
24.根据语境填空。
(1)《长歌行》中告诫人们要趁青春年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诗句是“ , ”。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两句描写早春春雨和春草的经典诗句,这两句诗是“ , ”。
(3)俗话说“ , ”,要了解一个人,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和很多事情。
(4)李老师常说:“青, , 。”他希望学生们将来都能超越他。
25.下面是古诗文积累比拼活动的题目,请完成填空。
(1)语文是诗,诗中有节日:“ , ,”诗中有画:“ ,燕山月似钩。”诗中有景:“ ,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中言志:“粉骨碎身浑不怕, 。”诗中传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3)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两小儿辩日》
三、书写
26.以下书法作品是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请用规范汉字在田字格上写出整首诗,并加上标点。
四、连线题
27.用线条把题目、作者、诗文连起来。
《登高》 王维 万里悲秋常作客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杜甫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寒食寄京师诸弟》 李白 浮云游子意 百年多病独登台
《关雎》 韦应物 窈窕淑女 江上流莺独坐听
《终南别业》 佚名 雨中禁火空斋冷 琴瑟友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12 名句名篇默写 专项练习(广东专用)(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D A A A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A.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脑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表达了作者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目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B.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C.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惊过,愤飞了枝头喜静,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特点,没有表达思念之情。
D.出自李白的《静夜思》,意思是:我禁不住拾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一则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从军行》,通过描绘戍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顽强,表达了他们战斗到底的决心。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频繁和艰苦,而“不破楼兰终不还”则展现了将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该句出自宋朝陆游的《示儿》,诗句的大意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和名篇名句识记。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确实与月亮有关,但它主要表达的是诗人李白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非特指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中秋节与赏月、吃月饼的习俗紧密相连,但更贴切表达这一习俗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等。因此,该选项中的诗句与中秋节习俗的匹配不够准确。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
A.诗句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本诗赋予竹以人的刚毅风骨和高尚节操,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品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B.诗句的意思是: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边?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C.诗句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句诗通过比喻,将知识比作活水,强调了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
A.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写出了雪后美景,用春花比喻冬雪,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描写的是冬天。
B.出自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满园春色的景象;描写的是春天。
C.出自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描写的是春天。
D.出自唐·白居易《忆江南》,意思是: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描写的是春天。
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B.意思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C.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D.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故选A。
7.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 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兴旺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锤”“凿”“深”“焚”“烧”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益”“持”“错”“旺”的正确写法。
8. 粉骨碎身浑不怕 微风吹散 初阳蒸融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挽回地消逝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1)书写时注意“碎”“浑”“微”“散”“初”“蒸”“融”的正确写法。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诗人特意选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书写时注意“流”“尚”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向”“流”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奈”“落”的正确写法。
(6)书写时注意“挽”“地”“逝”的正确写法。
9.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莫把无时当有时 多多益善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牛郎织女 泣涕零如雨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详解】(1)考查古诗文默写。
出自韩翊的《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由此可知,了解到寒食节赐火的习俗;诗里有浓厚的情谊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由此可知,对月怀人的思念;有诗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郑燮的《竹石》,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后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由此可知,描写诗人面对磨难的坚贞不屈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谚语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缕”“维”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歇后语、名言警句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善”“循”的正确写法。
(4)本题考查知识百科、古诗文默写。
《迢迢牵牛星》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故取材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泣涕零如雨”的意思: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这诗写出终日不在章的原因,又道出了他们结果是相视而无语的结果。故这句话既是前因又是后果。
(5)本题考查谚语。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10. 明月何时照我还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
(1)书写时注意“明”“照”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君”“酒”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惟”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守”“尺”的正确写法。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此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充满劝诫意味,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6)书写时注意“泰”“鸿”的正确写法。
(7)《石灰吟》全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在这首诗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坚强意志。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示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这体现了于谦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
11. 快走踏清秋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不拘一格降人才 脉脉不得语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掌握。
(1)书写时注意“踏、清”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朝、寺”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拘、格、降”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脉、得”的正确写法。
(5)《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明代诗人于谦,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石灰石)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不怕牺牲、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志向。书写时注意“碎、浑、清”的正确写法。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表达了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心情。书写时注意“蓟、涕、裳”的正确写法。
12. 老舍
人民艺术家
高尔基
珍惜时间
那个星期天
郝副营长
李大钊
张思德
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提高我们的勇气
努力奋斗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
谁说你很聪明呢
实事求是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本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匆匆》这篇散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展开叙述,先写了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匆匆”而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
《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爬着找更多蚁穴,翻看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等一系列事例,写出“这段时光的不好挨。”后面的内容紧紧围绕第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母亲回来时的寂寞心情。
郝副营长是课文《灯光》中的人物,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自己,最后英勇牺牲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文章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张思德是课文《为人民服务》中的人物,1944年9月8日,毛主席亲自参加张思德追悼大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英勇无畏革命精神,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2)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作者是毛泽东,注意“绩、勇”的正确书写。
(3)本题考查课文默写和理解。
出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注意“而、乎、辩”的正确写法。
“孰为汝多知乎?”在翻译时注意“孰”的意思是谁;“为”同“谓”,说;“汝”的意思是你;“知”同“智”,智慧。翻译为:谁说你很有智慧呢?
“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孰是孰非,说明他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人。
13.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的大海
【详解】本题考查积累运用。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出自战国吕不韦的《伯牙鼓琴》。意思是: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奔流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样激荡。”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摘选自课文《月光曲》;本文主要写的是两百多年前,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14. 二月春风似剪刀 儿童散学归来早 春风吹又生 手有 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和谚语的记忆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1)咏柳   贺知章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村居   高鼎 (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有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15. 无穷碧 别样红 秋处 冬雪 小大寒 德学 不如人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名言警句和节气歌的理解记忆能力。根据题干所给提示完成填空即可,注意书写正确。
1.本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2.本句出自《二十四节气歌》。原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3.本句出自《弟子规》,原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地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学方面的学习,如果自己有没有别人厉害的地方,我们应该继续努力。
16.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可爱 活泼 部分 整体 外形 对小燕子的喜爱 千条万条 青的草 绿的叶 烂漫无比 拟人 聚集在一起 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语段选自课文《燕子》。本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1)原文: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本题第二问考查了对描写顺序及描写内容的了解。本语段中,作者先从整体描写了燕子的羽毛,然后分别描写了翅膀与尾巴,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结合“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可知,写出了小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原文: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修辞。“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句话中把“柔柳”“花草”“叶”都赋予了人的特点,使它们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用“赶集”和“聚拢”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7. 青烟 吹散 蒸融 游丝 粉骨碎身浑不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与名言警句的识记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烟、散、蒸、融、游”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粉、骨、碎、身、怕”的正确写法。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这两句诗描绘了渭城在春雨后的清新景象, 以及王维送别友人的深情场景。
(4)书写时注意“夜、尽、望”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席、话、胜、读、取、蓝”的正确写法。
18. 栽花花不发 插柳柳成荫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篇的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栽、插、柳、荫”的正确写法。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否则到老了就会后悔莫及。在这里,爸爸用这句话来劝诫少年要勤奋学习,不要等到将来后悔。
19.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识记和理解。
(1)书写时注意“照、清、酒”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循”的正确写法。
20. 孤帆远影碧空尽 忽闻岸上踏歌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杨柳依依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识记和理解。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这句诗雄壮豪迈,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书写时注意“孤、影、踏、酒、愁”的正确写法。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意思是竹子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依然坚韧挺拔。句诗借物喻人,通过竹子的坚韧形象,赞美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人们。
书写时注意“磨、劲”的正确写法。
21. 斜风细雨不须归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拘一格降人材 日暮客愁新 不要人夸好颜色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积累。
书写时注意“须”“孤”“尽”“唯”“材”“暮”“颜”的正确书写。
22. 听取蛙声一片 远者小而近者大 忠言逆耳利于行 润物细无声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书写时注意“蛙”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而”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忠”“润”“逆”的正确写法;
(4)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前两句写回乡途中看到的美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家的急切心情;
(5)《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名作。整首诗以石灰为喻,托物言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石灰石开采的艰辛和焚烧的考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情操、为国尽忠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23. 月似钩 盈盈 脉脉 知鱼性 识鸟音 利于民 周于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似”“钩”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盈”“脉”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知”“识”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利”“民”“周”“事”的正确写法。
24.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汉乐府《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告诫我们要趁年轻奋发向上。书写时注意“壮”“努”“悲”的正确写法;
(2)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描写了早春春雨和春草。书写时注意“街”“酥”“遥”的正确写法;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说明了了解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历很长时间和很多事情。书写时注意“路”“遥”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取”“蓝”的正确写法。
2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大漠沙如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专心致志 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语文是诗,诗中有节日的诗句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等。
书写时注意“漠”“酥”“望”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致”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盖”的正确写法。
26.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城”“御”“暮”“散”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7.
【详解】本题考试诗词的识记。
《登高》唐代诗人杜甫,全诗: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送友人》 唐代诗人李白,全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代诗人韦应物,全诗: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关雎》先秦无名氏。全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终南别业》唐代诗人王维,全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