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一节 日本 教学设计
课题 日本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环境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课标分解 1.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3.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4.要求学生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本节教材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第一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的学习基础,以后还会学到印度、俄罗斯等其他国家。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地图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教师要组织学习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的主要组成部分。 2.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结合其相关图文资料,分析、探究火山地震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日本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形成与发展,并简要分析该国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实例。5.运用地图,指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并说明其工业布局特点。6.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2.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选择与日本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3.地理实践力:根据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或者查阅的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4.人地协调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评价任务 1.利用地图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2.利用地图能够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征。3.结合日本的特点,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重点 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认识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难点 认识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日本的主要应对措施;联系日本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认识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以及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方面的联系及意义。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日本简介视频 看完视频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日本。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精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任务一:地理位置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2.找出日本海、太平洋,描述日本海岸线特点,分析其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读图回答: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经纬度位置:日本纬度位于30°N—45°N,主要属于中纬度、北温带;经度位于130°E—150°E。附近邻国: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学生读图回答:日本海岸线曲折漫长,总长3.3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为发展来料加工与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考查日本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满分10分)1.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5分)2.找出日本海、太平洋,描述日本海岸线特点,分析其海陆位置的优越性。(5分)
任务二:地狭人稠的岛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指图说出日本的成领土构,估算其南北跨越的纬度。2.找到关东平原和富士山,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3.读图,沿36°N绘地势剖面图,判断日本的地势特点。小组讨论: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5.读日本气候分布图,找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探究活动一】比较日本和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及影响(1)描述日本和蒙古的海陆位置,比较其差异。(2)比较东京与乌兰巴托的冬夏气温、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其原因。(3)根据日本和蒙古的海陆位置特点,推测两国对外交通运输的方式。【探究活动二】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及影响(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2)举例说出火山喷发和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吗?(4)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学生读图回答:日本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日本纬度位于30°N—45°N,主要属于中纬度、北温带。学生读图回答: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5%);平原面积狭小。学生读图回答:地形特点:日本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学生讨论后回答:纬度不同造成开花时间的差异。学生读图回答: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全年降水较为丰沛。学生讨论后回答:日本:岛国,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四面都是海洋。蒙古:内陆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四面都是陆地。学生讨论后回答:东京: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略多。乌兰巴托:冬季海陆,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几乎无降水。原因:东京靠近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表现为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气温年较差小。乌兰巴托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候控制,气候表现为冬寒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学生讨论后回答:日本:主要依赖海运和空运,陆运主要用于国内运输。蒙古:主要依赖陆运和空运,无法直接进行海运,但可通过邻国港口间接进行。学生讨论后回答:由于日本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学生讨论后回答: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破坏;航空中断;健康问题;经济损失。学生讨论后回答:与火山、地震相伴而生的温泉,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此外,火山爆发后还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有利于农业生产。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考查地狭人稠的岛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5分)1.指图说出日本的成领土构,估算其南北跨越的纬度。(5分)2.找到关东平原和富士山,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5分)3.读图,沿36°N绘地势剖面图,判断日本的地势特点。(5分)4.小组讨论: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5分)5.读日本气候分布图,找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分)6.比较日本和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及影响(5分)7.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及影响(5分)
任务三:经济贸易大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一说:生活中你常见的日本产品?日本为什么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3.日本种植业有什么特点?4.日本渔业发达的的原因?5.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6.读图:找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北九州等主要工业城市,说说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7.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日本工业区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8.日本工业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及对策?9.日本选择海外投资地的目的是什么?【探究活动三】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1)从劳动人口的变化,说明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迁移到海外的原因。(2)查阅资料,分析“高龄少子化”问题加剧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10.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是什么?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阅读扩展】“机器人王国”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由于地狭人稠,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单产很高,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水稻是其主要作物。学生回答: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地狭人稠,粮食产量低;食鱼爱好。学生回答:经济特征: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学生回答:日本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分布高度集中,主要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阪神工业区。工业区的分布靠近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学生回答: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国内需求减少、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问题。对策:日本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 通过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经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型为“资本输出为主”。学生回答:躲避关税壁垒;利用当地原材料;利用廉价劳动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持续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难以维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②劳动力减少推高了工资水平,增加了企业成本。相比之下,海外劳动力成本较低,迁移产业有助于降低成本。学生讨论后回答:日本的高龄少子化已形成“人口减少—需求萎缩—经济停滞—生育意愿更低”的闭环,其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学生回答:战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重点发展: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动漫制作等第三产业。学生自主阅读 经济贸易大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50分)1.说一说:生活中你常见的日本产品?(5分)2.日本为什么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5分)3.日本种植业有什么特点?(5分)4.日本渔业发达的的原因?(5分)5.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5分)6.读图:找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北九州等主要工业城市,说说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5分)7.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日本工业区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5分)8.日本工业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及对策?(5分)9.日本选择海外投资地的目的是什么?(5分)10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5分)
任务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民族2.日本的传统文化3.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文化4.中日文化交流(1)阅读下面的日文短文,尝试说出其大概意思。(2)目前,中日两国除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你能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吗?【拓展阅读】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学生总结:和族(又自称大和族或大和民族,明治以后民族主义膨胀的结果)是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人与琉球人)。日本的通用语言为日语。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回答:中国与日本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贸易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贸往来规模很大。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大量销往中国,中国的农副产品,稀土、煤炭等矿产出口日本。日本在许多方面技术领先中国,加上资本优势,近几年来在中国建设了一批独资或合资企业。学生自主阅读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区域认知10分)1.民族(2分)2.日本的传统文化(2分)3.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文化(3分)4.中日文化交流(3分)
课堂拓展 富士山富士山(日文:富士山/ふじさん,英文:Fujisan、Mount Fuji、Fujiyama),是日本国内最高峰,日本重要国家象征之一。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东京西南方约80公里。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 2002年8月(日平成十四年),日本国土地理院重新测量富士山,为3775.63米。 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将日本富士山列《世界遗产名录》,富士山从而成为日本的第17处世界遗产。
课堂小结 说出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口头说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据此回答1~2题。1.对迁入国来说,有利的一面有( ) 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在日本的外迁企业中,大多是( ) ①用大量资源的企业 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 ③高新技术企业 ④污染较重的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日本工业发展的弱点是( )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 D.火山、地震的威胁大4.日本最大的工业产品输出地是( ) A.中国 B.韩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5.日本的文化、艺术深受中国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在( ) A.古代建筑、文学方面 B.工业技术方面 C.文字方面 D.农业技术方面6.日本民居的多是用较轻的建筑材料制成的、坡度较缓,其主要原因是( ) A.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降低成本 B.从房屋性能考虑,保温隔热 C.从气候方面考虑,降水较少 D.从安全方面考虑,抗震减灾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地理风光、与中国相似的文化特点。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该节内容以探索日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为线索,要求学生具有区域认知能力和观察力,并总结一般国家的位置的描述和探究方法。学完各具特色地区之后,学生已经拥有一定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和方法,但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借助与蒙古,比较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引导学生使用区域比较的方法来认知区域概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