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扩大(kuò) 重荷(hè) B.刹那(shà) 镶牙(xiāng)
C.一簇(cú) 油漆(qī) D.浙江(zhè) 蜿蜒(tíng)
2.由“不转眼地望着”,你不能联想到哪个词语( )
A.目不转睛 B.应接不暇 C.目不斜视 D.全神贯注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襄嵌 扩大 代替 B.负荷 分辩 一簇
C.清静 怒力 刹那 D.灿烂 不仅 范围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山的云海,堪称天下奇观。 B.由于天黑,我无法分辨方向。
C.黄河的水奔腾不息,壮观极了。 D.今天风和日丽,海面十分清静。
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和落日无关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河水平秋岸,关门向为阳。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日出》的作者是巴金。
B.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家》《春》《秋》等。
C.《海上日出》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
D.“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还算不上伟大的奇观”。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 nóng yù( ) tún bù( ) é tóu( )
lù dì( ) shí sǔn( ) duān zhèng( ) lái yuán( )
8.比一比,再组词。
罗( ) 肩( ) 移( ) 乳( )
萝( ) 房( ) 秒( ) 孔( )
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
10.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1)这两句话描写了 时的天气,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海上日出的 。
(2)想象有黑云时的日出情景,说说加点的“镶”字使用的妙处。
。
三、语言表达
11.以下资料放入“日出专刊”中是否恰当?请你说明理由。
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阳光照到地上需要穿过厚厚的云层,这时,不同颜色的光穿透能力不同,其中,红色光的穿透能力最强。在日出日落时,天上的云层是一天之中最厚的时候,也只有穿透力最强的红色光可以穿透云层。所以,日出日落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
我认为 ,因为
四、现代文阅读
轻松阅读。
碧雪湖
①碧雪湖坐落在家乡群山怀抱之中,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不久前,湖边建了一座美丽的农庄,每天来这里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为的就是(浏览 饱览)碧雪湖的一番美景。
②清晨,太阳伸了个懒腰,爬上了山坡。这时,碧雪湖也醒了,她最喜欢阳光了!你瞧,她和小鱼一起嬉戏着,扑溅出金色的水花,(玩 顽)得多欢啊!湖水轻抚着湖岸,像在与她们一起轻歌(漫 曼)舞呢!阳光洒满波光粼(lín)粼的湖面,好像撒了一层碎金子似的。站在远处眺望,她像一面镜子,将山水、农庄和垂钓者全部映在湖面上;站在近处欣赏,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③傍晚,天边飘来一片片红彤彤的火烧云,空中掠过一只只归巢的鸟儿,湖中是一片绿莹莹的湖水,湖边的乡亲们或三五成群地散步,或站在湖边凭栏远眺。这一切,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④夜悄然地合上了双眼,月亮姑娘来了,鸟儿睡着了,大山睡着了,游客也睡着了,碧雪湖静悄悄的……明月在天空中(撤 撒)下清辉,碧雪湖在水面上倒映着月影,这一切又显得如此宁静、幽远。
⑤清清的碧雪湖啊,我该怎样欣赏你,才能完全领略你迷人的风姿!
1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13.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碧雪湖 、 和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4.请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湖漫笔(有删改)
①西湖胜景很多,各有不同的佳处,即便是一个绿色,也各有千秋。
②雨中探访灵隐,这里的绿是 的。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沉极了,浓厚极了;有的绿得发蓝,纯粹极了,明亮极了。峰下曲折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淙淙流淌,溪流平静处像是一块碧澄澄的美玉;湍急处,似一串串珍珠飞溅,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③漫步苏堤,会发现苏堤的绿很是 。两边都是淡绿的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绿中竟然泛起一层银白的颜色。堤旁的树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水灵,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朵,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山水画作。
④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 的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活力,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细软的杨柳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满池荷叶简直都要裙摆飞扬,翩然起舞了。
⑤还有那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西湖的景,西湖的绿,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还是带上一份好心情亲身去体会、去感受吧!
15.请将合适的选项填入文章②~④自然段中的横线里。
A.生机勃勃 B.浓郁深厚 C.神奇有趣
16.文章是围绕第 自然段写的,主要写了 、 和 这三处景点的景色。
17.文章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把溪水比作 、 ,分别表现了溪水在 处和 处的不同特点。
18.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绿茸茸”“绿荫荫”可不可以交换位置?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交换,因为“绿茸茸”“绿荫荫”都是形容绿色的,意思相近。
B.可以交换,因为“绿茸茸”“绿荫荫”都是ABB形式的词,都表示绿的程度很深。
C.不可以交换,因为“绿茸茸”“绿荫荫”分别表现了青苔、苏堤不一样的特点。
D.不可以交换,因为“绿茸茸”“绿荫荫”是作者的原话,不能随意修改。
19.文章第⑤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这与此段中的“ ”这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相近。
五、书面表达
20.快乐习作。
你去过哪些地方?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篇习作,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D D D D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刹那(shà)——chà;
C.一簇(cú)——cù;
D.蜿蜒(tíng)——yán;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目不转睛:看东西时眼珠一点都不转动。形容注意力很集中,看得出神。
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目不斜视:眼睛不向别处看。形容人态度严肃,品行端正,遵守规矩。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不转眼地望着”联想到看东西时眼珠一点都不转动,“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多,看不过来。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襄嵌 ——镶嵌;
B.分辩 ——分辨;
C.怒力——努力;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A.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结合句子意思,黄山的云海美丽罕见,词语运用恰当。
B.分辨,一指辨别,二指辩白,三指区别。结合句子意思,天黑让我没有办法辨别方向,词语使用恰当。
C.壮观,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结合句子意思,黄河水奔腾不息,非常雄奇伟观,词语使用恰当。
D.清净,意思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句子用来形容海面,词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使至塞上》。译文: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的黄河上面落日浑圆。其中有“落日”所以和落日有关。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暮江吟》。译文:傍晚,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江水在晚霞的斜映下,看上去好似鲜艳的红色。其中的“残阳”和落日有关。
C.“河水平秋岸,关门向为阳。”出自《送胡校书轶满归河中》。译文:黄河的水在秋天涨平了水岸,在关门处看夕阳西下。其中“为阳”和落日有关。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出自《江畔独步寻花》。译文: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D中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落日无关。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知识的了解认识及句意。
巴金(1904年—2005年),本名李尧棠,字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雾》《雨》《电》等。《海上日出》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不同的景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故A、B、C选项的内容正确。
答案D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本身起的是强调语气的作用,自身相当于一重否定,而双重否定表示肯定。D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伟大的奇观。而不是“这还算不上伟大的奇观”,所以答案D有误,故选D。
7. 杜鹃 浓郁 臀部 额头 陆地 石笋 端正 来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鹃、臀、额、笋、端、源”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罗列 肩带 移动 乳化 萝卜 房子 秒针 孔洞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罗:罗列、罗盘、罗网、罗汉、罗裙;
肩:肩膀、肩负、肩章、肩头、并肩;
移:移动、移植、移交、移民、转移;
乳:乳汁、乳白、乳名、乳牙、豆乳;
萝:萝卜、藤萝、萝藦、萝芙、松萝;
房:房屋、房间、房产、房东、书房;
秒:秒针、秒表、分秒、秒杀、读秒;
孔:孔雀、毛孔、孔洞、孔庙、针孔。
9. 拟人、比喻 设问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
(1)“春天是位魔法师”:将春天比作“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赋予春天人的行为(拟人)。 故该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2)自问自答:“怎样小的小船呢?”(问)→ “是这样小的小船”(答)。 通过具体描述(“两个人并排仰卧”)强调“小”的特征。故该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3)“时而……时而……”重复四次,形成并列结构,内容相关,语气一致。描述溪流变化的四种状态(宽、窄、缓、急)。故该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10. 天边有黑云 壮观、神奇 “镶”是一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冲破黑云时的动态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描写了太阳有黑云时的天气,使用“透”“镶”“染”等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黑云毕竟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重围的勇不可挡的上升力量。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丽的景色。
(2)想象画面,组织语言表达,如:“镶”是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黑云毕竟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写出了太阳冲破黑云的重围时的动态的美。
11. 恰当 这段资料写的是日出时太阳光的颜色,所以适合放入“日出专刊”。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资料解释了太阳光由七种颜色合成,以及红色光在日出日落时因穿透力强而能被我们看到,从而使太阳呈现红色。
“日出专刊”顾名思义,是专注于日出相关话题的出版物。它可能包含日出的美景、科学解释、文化意义等内容。而资料解释了日出时太阳为何呈现红色,这是一个与日出直接相关的科学现象。 所以是恰当的,根据此写明理由即可。
示例:
我认为这份资料放入“日出专刊”中是 恰当 的,因为资料详细解释了日出时太阳为何呈现红色的科学原理,这与“日出专刊”中可能包含的日出科学解释部分高度相关。 通过这份资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出时太阳颜色的成因,增加对日出的科学认识。 因此,将这份资料放入“日出专刊”中,能够丰富其内容,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12.浏览 顽 漫 撤 13. 时间 清晨 傍晚 夜里 对碧雪湖的喜爱和赞美 14.作者完全陶醉在碧雪湖的美景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对碧雪湖的赞美。
【导语】这篇描写碧雪湖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文章采用时间顺序(晨-暮-夜)展开描写,通过拟人手法(“湖醒了”“月亮姑娘来了”)赋予自然以灵性,并巧妙运用视觉意象(“碎金子”“火烧云”)与听觉描写(“轻歌曼舞”)构建多感官体验。文中对比了远观如镜与近看如桃源的不同视角,最后以抒情式反问收尾,将写景升华为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散文“物我交融”的审美意境。
1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浏览 :粗略地看,快速阅读或观看。
饱览 :尽情地、充分地观赏(强调全面欣赏)。
第①段“为的就是(浏览 饱览)碧雪湖的一番美景。”可知,人们来碧雪湖是为了“完全欣赏美景”,选填“饱览”合适。划去“浏览”。
玩 :游戏、嬉戏(动词)。
顽 :多用于“顽皮”“顽固”(形容词),或通“玩”(古语用法,现代文较少)。
第②段“你瞧,她和小鱼一起嬉戏着,扑溅出金色的水花,(玩 顽)得多欢啊!”可知,描写湖水和小鱼“嬉戏”,选填“玩”更贴切。划去“顽”。
漫 :本义为“水过满外流”,引申为“遍布、充满”(如“漫天”“漫山遍野”) 。可形容自由散漫的状态(如“漫步”“漫画”) 。与水相关的场景多用“漫”,如“水漫金山” 。
曼 :本义指“长度或辽远”,后引申为“柔美、细腻”(如“曼妙”“轻歌曼舞”) 。多用于形容视觉或听觉的柔和美感 。
轻歌曼舞 :形容轻柔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曼”指柔美)。选填“曼”,划去“曼”。
撤 :收回、撤离(如“撤退”)。
撒 :分散地落下(如“撒网”“撒糖”)。
第④段“明月在天空中(撤 撒)下清辉”可知,月光“洒下清辉”,选填“撒”。划去“撤”。
1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第②段“清晨,太阳伸了个懒腰……”可知,描写 清晨 的碧雪湖。
第③段“傍晚,天边飘来一片片红彤彤的火烧云……”可知,描写 傍晚 的碧雪湖。
第④段如“夜悄然地合上了双眼……”可知,描写 夜晚 的碧雪湖。
第⑤段:总结作者情感(直接抒情句)。
从清晨→傍晚→夜晚,符合 时间顺序 。
通过第⑤段的感叹句“清清的碧雪湖啊……”可知,作者表达了对碧雪湖 深深的喜爱和赞美 。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第⑤段“清清的碧雪湖啊,我该怎样欣赏你,才能完全领略你迷人的风姿!”这个句子中的“清清的碧雪湖啊”直接称呼碧雪湖,带有一种亲切和赞叹的语气,仿佛在与湖对话,体现了作者对碧雪湖的深厚感情。“我该怎样欣赏你”表明作者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感受碧雪湖的美,展现了作者对美景的珍视和欣赏的渴望。这句话位于短文的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将前文描写的清晨、傍晚和夜晚的景色凝聚为对碧雪湖整体魅力的赞叹。
15.B C A 16. ① 灵隐 苏堤 花港 17. 美玉 珍珠 平静 湍急 18.C 19. 各处风景的绿 说不尽道不完
【导语】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不同景点的绿色之美,展现了西湖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文章通过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等景点的描写,将绿色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与意境,如灵隐的“浓郁深厚”、苏堤的“神奇有趣”、花港观鱼的“生机勃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溪水比作“碧澄澄的美玉”和“珍珠飞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湖的灵动与生机。全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西湖自然美景的深切热爱与赞美。
1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充满朝气和活力。通常用来形容植物、动物或场景等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浓郁深厚:形容色彩或气息等非常浓厚,富有深度和层次。常用来形容颜色深沉,或某种情感、氛围的深沉和持久。
神奇有趣:形容事物或景象既神奇又有趣,充满吸引力和新奇感。
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述的是雨中探访灵隐的情境,短文中“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以及“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沉极了,浓厚极了;有的绿得发蓝,纯粹极了,明亮极了。”等句子,都体现了绿的浓郁和深厚。可与“浓郁深厚”搭配。故选B。
短文第③自然段描写的是漫步苏堤时所见的景色,短文句子“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水灵,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朵,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山水画作。”这里的描述带有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和发现,给人以新奇有趣的感觉。可与“神奇有趣”搭配。
故选C。
短文第④自然段写的是在花港观鱼时所见的绿荷,文中提到“只觉得一种蓬勃的活力,跳跃满池。”这里的描述凸显了新荷的生机勃勃和旺盛的生命力。可与“生机勃勃”搭配。故选A。
16.本题考查查找短文中心段和短文内容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很多,特别是各景点的绿色都各有特色;
短文第②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雨中探访灵隐的情景,展现了灵隐寺的浓郁深厚的绿色。这里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的灵隐,感受到了那里的绿色是如何深沉而浓厚的;
短文第③自然段则是漫步苏堤的画面,突出了苏堤绿色的神奇有趣。通过描绘堤旁的树、青苔以及青苔的形状,作者展现了一幅充满神奇和趣味的画面;
短文第④自然段聚焦于花港观鱼,描写了那里满池新荷的生机勃勃的绿色。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活泼和生命力,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满池荷叶的裙摆飞扬和翩然起舞的景象。
因此可知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了三个不同的景点——灵隐、苏堤和花港观鱼,并且都以描绘各景点的绿色为主要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第①自然段提出的中心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深化。
故文章是围绕第①自然段写的,主要通过描绘灵隐、苏堤和花港观鱼这三处景点的景色来展示西湖的绿色之美。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分析和修辞手法。
结合短文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亭旁溪水淙淙流淌,溪流平静处像是一块碧澄澄的美玉;湍急处,似一串串珍珠飞溅,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看出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溪水的不同特点。
首先,作者把溪流平静处比作“一块碧澄澄的美玉”。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溪流在平静时清澈透亮的特质,就像美玉一样光洁亮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接着,作者又把溪流湍急处比作“一串串珍珠飞溅”。这个比喻则生动地表现了溪流在湍急时水花四溅、晶莹如玉的画面,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增添了溪流的动态美感和生命力。
因此,这句话把溪水比作“美玉”和“珍珠”,分别表现了溪水在“平静”处和“湍急”处的不同特点。其中,“美玉”描绘了溪流的静谧之美,“珍珠”则展现了溪流的动态之美,两者相结合,使得溪水在绿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好看。
1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短文内容理解。
C.结合第③自然段“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 绿茸茸 的青苔,那样水灵,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可知,“绿茸茸”是用来形容青苔的,给人一种毛茸茸、鲜嫩的感觉;而“绿荫荫”则用来形容苏堤的树荫,强调的是树木茂盛、绿意浓重的特点。可知这两个词语分别表现了青苔和苏堤不一样的特点,不可以交换“绿茸茸”和“绿荫荫”的位置。
故选C。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结合短文第⑤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还有那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西湖的景,西湖的绿,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意思,除了黄龙洞、屏风山和九溪十八涧这三种绿的特点外,西湖周围还有许多其他景点也拥有各自独特的绿色,可知,此处使用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列举的省略,西湖周围还有许多其他景点也拥有各自独特的绿色,但文中并没有一一列举出来。同时句中“说不尽道不完”这个词语这个词语恰好概括了西湖景色的丰富多样和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特点。它既是对前面列举的三个景点绿色特点的总结,也是对西湖整体美景的赞美,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西湖的美。
综上所述,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就是西湖周围其他景点各具特色的绿色美景,而“说不尽道不完”这个词语则恰好概括了这种美景的丰富多样和无法言尽的特点。
20.例文:
游香山
“十一”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游览美丽、迷人的香山,观赏漫山遍野的红叶。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眼镜湖”。我们刚来到山脚下,就看见山两旁的枫树。有的还是金灿灿的黄色,有的是半黄半红,还有的则是火一般的红色,还有棵棵翠绿的松柏。我和爸爸妈妈随着人群开始登山。沿途,头顶的黄叶黄得炫目,脚边的红叶红得耀眼。远看,似片片火海,近看,像滚滚的金浪,令我感觉仿佛就置身于一片仙境之中。
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半山腰,只见从山脚延绵向上的小路旁的山坡上有几棵红黄枫叶相间的树,我们一面登山,一面赏景。我俯身看,路上落满了五颜六色的树叶,红的、黄的、绿的。妈妈拾起一片,说:“留着回去做标本吧!”“好。”我们争先恐后地拾起了落叶。有号称“烟树”的黄栌叶,有果穗红艳的火炬树叶,有长年鲜红的槭树叶……还有柿子树、紫叶李、卫矛等树的落叶,为香山增添了美丽。香山的景色真迷人啊!
终于,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顶,我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喜悦,站在香山顶上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黄色枫叶好像黄昏时分的云朵,一片一片,为香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骄阳似火的红色枫叶宛若傍晚时刻的彩霞,一团一团,为香山晕染了一份迷人的景观。我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中,忽而微风轻拂,阳光照耀下,满山遍野的各色枫叶顿时演奏出一阵阵“沙沙”的轻响,一曲曲美妙的音乐,真是悦耳极了!香山的景色真绚丽啊!
我爱这美丽迷人的香山,我爱这绚丽夺目的红叶!香山,我一定会和爸爸妈妈再来游玩的!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作文。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时,可按照游览顺序将游览过程写清楚,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要注意抓住景观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注意详略得当,不要面面俱到,把景物主要特点作为重点来写。
开头:直接交代你游览了什么地方,概括这个地方的特点。
中间:具体介绍你游览的顺序,并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景物详细描写,以突出这个地方的特点。
结尾:抒发你对游览之地的留恋、喜爱或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